蔣先生,就是著名的蔣介石先生。他今天的人設,其中一個是“抗戰領袖”。當然,不是他自己設的,他已經死了,是有那么一幫與蔣先生的關系不能明說、不便明說的人,替他設的。
蔣介石的“死”,不用“去世”“逝世”這樣的詞,而就是用“死”這樣的詞,不是我的獨創,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機關報《人民日報》使用的詞,相當于給蔣先生的一種謚號。作為中國公民,當然要與黨保持一致,不能亂說。我黨對蔣先生的定性,是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代理人,是四大家族之首。這個定性,只要新中國還在,那就不可以更改。
關于蔣先生的“抗戰領袖”這個人設,這里面的彎很多,也很有意思。
第一,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日戰爭,領袖是毛主席,不是任何其他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是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的領導機制是中國共產黨毛主席倡導并克服一切困難、挫敗一切投降分裂行動而維護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是蔣記國民政府;抗日戰爭的主力軍是八路軍、新四軍、游擊隊和各敵后抗日革命根據地軍民;全民族抗戰的戰略指導是《論持久戰》,是毛主席寫的。這是歷史事實,也是為全中國各族人民都衷心接受、不容歪曲的歷史結論。
第二,蔣先生的這個人設,是“民間”的人設,不是中國共產黨給他的“人設”,也不是中國人民政府給他的“人設”!體現了“民間”的某種思想動向。
第三,蔣先生的這個人設,是最近二十多年才有的。以前,時有時無,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無。所以,蔣先生的這個人設,在時間上、地點上,很矛盾。
第四,把蔣先生的人設搞成“抗戰領袖”,并不是說要堅持反帝、反霸,而是為了貶低毛主席、貶低共產黨、貶低八路軍新四軍和敵后抗日軍民的主力軍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抗戰勝利后,蔣先生從峨眉山上下來,要摘桃子。現在把蔣先生的人設搞成“抗戰領袖”,是當年蔣先生摘桃子行動的繼續。
第五,當然,為了摘桃子而推出的“英雄人物”,不光是蔣先生一人,還有其他很多人,成批成批的。所打造的“人設”,也是五花八門,聽起來都很嚇人。比如,李澤厚、劉再復被打造成劃時代的“思想家”,以便于告別革命;陳寅恪、季某林被打造成“國學大師”,以便于“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馬演出等被打造成了“ 學家”,以便于指責中國人數增長 ;茅于某、厲某某、吳某某、林某夫等一眾人物被打造成“經濟學家”,以便于市場化、國際化;方某方、不言、賈某父女、陳某實、閻某、蔣某等被打造成了作家,以便于“車欠埋”;張某、陳某、賈某被打造成了電影導演,以便于拍攝“金岡川”“四百加4伯”;馬粑、柳氏、許皮帶、大泡等被打造成了著名企業家,還是網紅,以便于“與國際接軌”;何某庥、王某、高某等被打造成了“院士”,以便于“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借用王院士的話說,都是形形色色的“夢之隊”。這些是大打大造,天下人都知道;還有眾多小打小造,知名度不那么高。
第六,雖然不同人設的打造批次不同,具體任務不同,但是,大家的意圖是完全相同的,步調基本一致。
第七,甚至,人設打造最成功的,還不是蔣先生。
第八,打造過程還在繼續,比如法學家、 之類。該打誰、該造誰,打造到什么程度,在什么地域范圍內傳播,什么時候停止其人設打造并重搞人設,當然會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隨機應變,大家門清。
第九,前幾天,中國暴出了某醫學院“4+4”醫學博士培養模式丑聞。該模式的始作俑者王院士說是他從美國引進的創造培養模式,饒校長也出來幫腔。他們好哥倆真能瞎掰。這個“4+4”醫學博士生速成模式,其實是地地道道的中國造、土特產,土得掉渣,洋味還真不多。上面提到的被打造出來的各路大神,都是如此模式打造出來的,沒有一個大神的打造,超過4年!也當然不問大神之前是做什么的。比如,茅某人被打造成經濟學家之前,是一名光榮的火車司機,到美國的大學里洗了個澡,回國就成了著名經濟學家,所以,其經濟學理論也滿嘴跑火車。不過,用王辰院士的話呢,就可以說,茅的經濟學理論,從開火車的專業中吸取了靈感。跨專業,就有這個好處;大律師陳某西以前是搞中文的,結果,當上大律師之后,他的辯護詞往往充滿文學味道;何某庥呢?以前不知道他是干什么專業的,所以,雖然被打造成了核物理學家、院士,但他的核物理理論,基本上聽不到,他的經濟學理論,倒很是驚人……
第十,王院士用“4+4”模式打造醫學博士生、醫學“夢之隊”的過程,不就是以上打造各路大神之法的翻版嗎?有什么區別嗎?
第十一,這叫什么呢?他們自己管這叫“我勸開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的這句名詩,他們拿來當作遮羞布,又當作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幌子。(龔自珍何辜?)王院士只是活學活用而已。最不地道的地方,也在此。王院士為什么給這個醫學博士生的速成模式搞個“4+4”的名字,就把知識產權送給了美國,有些可惡。其實,別叫什么“4+4”模式或者項目,也根本不需要洛克菲勒基金會出錢,就叫醫學領域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好嗎?不香嗎?說是“弘揚傳統文化”,難道就不好聽嗎?不是更能服人嗎?即使不能服人,也能嚇人。
第十二,其實,美國要打造個什么東西、人設,需要“4+4”嗎?根本不需要!“0+1”就可;“0+0”也可。你看,特朗普一天官也沒有當過,就馬上可以當總統!這叫“0+0”項目。這樣的人才,美國多的是,那才是真正的“不拘一格”,自由之精神,人個都有獨立之人格,比如副總統萬斯。所以,說“4+4”來自美國,根本就是驢唇不對馬嘴,找錯了方向。
第十三,繞遠了。中國的有些事,不繞遠就說不清楚,繞遠了,讀者又會喪失讀下去的興趣,即使說清楚了,讀者也未必愿意看到底。
第十四,把蔣介石打造成“抗戰領袖”的人設,在傳播時期、地理范圍、具體場合上,有嚴格的限制,需要很高超的把握技巧!萬不能無論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場合都推出如此人設!比如,在地理范圍上,只限于中國大陸,不包括港、澳、臺,更加不包括國外,尤其不包括日本!這個,一定要注意。不光為蔣先生打造“抗戰領袖”人設的人要注意,就是我們這些看客,也要注意,別一不小心犯了認識上的錯誤。
第十五,為什么只在中國大陸范圍為蔣先生打造“抗戰領袖”的人設,而不能在港澳臺、國外特別是日本為蔣先生打造這樣的人設呢?這要從打造者自己的意圖和心理分析起。這些打造者之所以把蔣先生打造成“抗戰領域”,其目的在于竊取抗戰勝利果實!現在,這個果實已經無法竊取了。那么,人家為蔣先生打造如此人設的目的,主要地不在于搶勝利果實,而在于抹煞毛主席、共產黨對抗日戰爭的領導之功。但是,人家可不想因此得罪日本人特別是日本人背后的美國人!如果因為把蔣先生打造成“抗戰領袖”而得罪了日本人以及美國人,雖然能夠把抗日戰爭的成果搶到手、能抹煞共產黨毛主席對抗日戰爭的功績,但是,仍然是得不償失。所以,蔣先生的這個人設,很大程度上僅僅限于中國大陸!不能“出國”!
第十六,老實說,這個分寸,還真不好把握,為難人。不過,好歹人家根本不是人,人家是“神”!人家還真的把握得很好。人家這么多年就是這么過來的。
第十七,這就出現這么一種情況:在中國大陸,你要說蔣先生不是“抗戰領袖”,這些人會出來罵你!說你不懂歷史,說你被“洗腦”;同樣,要是在日本,你要說蔣先生是“抗戰領袖”,這幫人同樣會罵你!說你不懂歷史,說你被“洗腦”。
第十八,究竟蔣介石是不是“抗戰領袖”,還得問問蔣先生自己。蔣先生自認為是“抗戰領袖”嗎?這個,也要區分時間段、時間點和地域范圍,有時是,有時不是;有些地方是,有些地方不是;有些場合是,有些場合不是,相互之間難免矛盾。
第十九,從時間角度看,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七·七”事變,這段時間,誰敢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任何場所說蔣先生是“抗戰領袖”,那蔣先生必然指派戴笠、陳立夫、陳果夫,或者是上海灘的流氓,將其裝進麻袋、扎緊袋口,扔進黃埔江!因為這是對蔣先生的最惡意的誣蔑!
因為這一時期,在中國,在全世界,蔣先生的意見是“奢言抗戰者,殺!”“亡于日本,能為亡國奴;亡于共黨,為奴亦不能 。”
娘希皮,你居然敢說我是“抗戰領袖”!
第二十,從1937年“七·七”事變到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這個四年多時間,蔣先生對于“抗戰領袖”這個人設,是既想要又不想要,既不想要又不能不要,矛盾得很,很痛苦。不當“抗戰領域”,則其在國內的統治地位,就不保;當“抗戰領袖”吧?實際上內心深處根本不想與日本人打仗,因為會嚴重影響自己家庭及其內部相關人士的財富,而且,他認為他百分之百打不贏。他心里對汪精衛充滿羨慕、嫉妒、恨,因為汪先生搶了他的風頭,奪了他的功勞。他心里對日本還有許多埋怨:日本,你哪像個大國的樣子嘛?我不比汪先生香嗎?汪先生能做到的,我做不到嗎,我做得不如汪先生好嗎?真是沒有眼光。
這個四年多時間,蔣先生要是想當“抗戰領袖”,他早就對日本宣戰了,根本不必等到美國宣戰。等美國對日定點,你再宣戰,多次一舉,欲蓋彌張,畫蛇添足。
第二十一,時間來到了1945年,尤其是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勝利在望。這一時期的蔣先生,發動一切力量,重點打造自己“抗戰領袖”的人設!因為,只有“抗戰領袖”才有資格從峨嵋山上下來摘桃子。
第二十二,美國、蘇聯,也希望蔣先生是“抗戰領袖”!因為,只有蔣先生是“抗戰領袖”,則蘇聯美國在中國的利益,才有保證!蔣先生會保證它們的這些利益。
第二十三,共產黨、毛主席呢?你看共產黨毛主席會向美國、蘇聯出讓主權利益嗎?看樣子不太像!后來也的確沒有。所以,在美國蘇聯眼里,毛主席不能是“抗戰領袖”!共產黨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萬不能是。
第二十四,今天把蔣先生搞出“抗戰領袖”人設的勢力,有一句話說得好:叫做“蔣先生是國際公認的抗戰領袖”,這話,說得還真對!就是這么回事!
第二十五,問題是,蔣先生是不是中國人民的抗戰領袖,這么重大的問題,為什么由“國際”來公認?為什么要聽“國際社會”的?就不能由中國人民自己說得算嗎?就不能征求一下中國人民的意見嗎?
第二十六,從1945年8月到1949年,蔣先生坐上了“過山車”,搶來的果實還是沒有守住,最終逃到寶島臺灣。這個四年,更是蔣先生對“抗戰領袖”這個人設極其矛盾的四年。先是強調自己“抗戰領袖”的人設,以便于把中國主權利益奉送給美國蘇聯,換取美國蘇聯的支持,也換取美國蘇聯對中國共產黨的不支持。但是,在特定場合,也不能強調自己是“抗戰領袖”,比如在面對在華日本戰犯時,就不能這么強調,這樣會傷了岡村寧次等幾百名甲級、乙級戰犯的心!不利于“蔣日友好”、共同反共的大業。
第二十七,到了1949年以后,蔣先生就更不能過于強調自己“抗戰領袖”的人設了!因為,“蔣日友好”對于偏居臺灣一隅的蔣先生來說,相當于救命稻草,至關重要!哪里還敢得罪日本。
第二十八,就是今天,強調蔣介石是“抗戰領袖”的人設,也僅僅限于中國大陸!萬不能傳太遠。這個人設,一旦出了大陸,就會產生負面影響。
第二十九,為蔣先生打造“抗戰領袖”的人設,有位方先生著力最多。當然,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上海的余先生,似乎也說過些話。
第三十,關于蔣先生的“抗戰領袖”人設問題,其實可能成為一門學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