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暴出的中日友好醫院的肖主任、董大夫的事兒,引出了協和醫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工程院院士王辰,還有邱院士等一大批的醫療、衛生、教育、企業的大伽。至少,在院士圈子里,總算有了與大名鼎鼎的何祚庥院士齊名的人物了。何院士是著名核物理學家,但是,說到其對中國物理學的貢獻,他總是王顧左右而言它,引得網友們懷疑、生笑,總覺得他的院士很水。但王辰院士的情況,則完全不同,王院士的貢獻,差不多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
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初、中國人民正舉國掀起全民抗疫人民戰爭的時候,王辰院士就為抗疫做出過了不起的貢獻,核酸檢測,就是王院士提出的;另外,更加重要的是,王院士還是來自美國的抗疫特效藥“瑞德西韋”又譯為“人民的希望”的主要推介者,堪比“網宏”。
這一次,中國網民通過肖主任、董大夫的事兒,又發現,原來醫療領域“4+4”培養醫療博士的政策,是王辰院士從美國引入的并落實的。這個制度在中國落地生根,當然不是王院士一個人的功勞,當然還有一些其他院士、大學校長、副校長、醫院領導等的大力配合。
所謂“4+4”制度,就是不管什么專業的優秀本科畢業生,只要經過四年的醫療培訓,就可以獲得醫療博士學位,再加上一年的規培,就是醫生了,就可以給人診斷、抓藥、開刀了。
這個制度,的確是解放思想的結果,非常大膽、勇敢,其特殊貢獻,體現在以下八個“打破”上。
一是打破了醫院內部各科室之間的壁壘、隔閡。都說醫療這種事,專業性極強,分工很細,醫院不同科室之間專業壁壘十分嚴重,這個科的醫生不能給另外一個科的病人看病,“條塊分割”、“楚河漢界”,這給病人制造了很大困惑和麻煩,甚至也增加了其醫療負擔,也影響了各科室的團結、協作,甚至影響了各科室之間的公平。董大夫博士專業是內科,導師是骨科,論文是婦科,規培是胸外科,就職在泌尿外科,董大夫的經歷表明,各科在培養董大夫問題上,完全是密切協作的。這說明,王院士從美國引入的“4+4”制度,就完美打破了醫院內部各科室之隔閡,解決了各科室之間不公平、不團結、不協作問題,實現了精英人才在各科室之間的自由流動。
二是打破了醫療體系內部不同著名醫院之間的壁壘、隔閡。“同行是冤家”,不同醫院,尤其是著名三甲醫院之間,那是有“鄙視鏈”的。平時,還互不服氣,簡直勢同水火,你死我活。比如北京,三甲醫院太多了,最著名的三甲醫院,好多都在北京,所以,尤其互不服氣,壁壘森嚴。比如,饒校長麾下的醫院,就看不上王院士的協和。王院士的“4+4”制度,完美清除了各大著名醫院之間的隔閡、壁壘,實現了高級人才可以在不同著名醫院之間的交流。
三是打破了教育體系內部不同專業之間的壁壘、隔閡。錢學森再厲害,也不敢給病人開刀;于敏再厲害,也不敢給人正骨;才旦卓瑪再是歌唱家,也不敢給癌癥病人開藥;郭沫若古文再好,也不敢給孕婦接生。航天、考古、歷史、曲藝、建筑、表演等專業,相互之間的差別極大,術業有專攻,不好跨專業。但是,經過王辰院士從美國引入的“4+4”制度之后,這一切專業之間的隔閡、壁壘,就幾乎不存在了。經過王辰院士的“4+4”制度培養之后,搞經濟學的、搞建筑的、搞媒體的、跳舞的、演電影的,以后,都可能經過四年的醫學培養,就給病人開刀、給孕婦接生……饒毅先生雖然對王院士不太滿意,但是,對王院士從美國外入的“4+4”制度,還是極力推崇的。
四是打破了體系、教育體系、經濟體系、企業體系等體系之間的壁壘、隔閡。同樣地,中國醫療衛生、教育、經濟、企業等體系,也是“隔行如隔山”,相互之間,不說“老死不相往來”,那也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因為大家的業務工作,“互補性”可能很強,但是,相互之間的取代性,幾乎沒有。我的活你干不了,你的活我也干不了??傊?,關系淡漠,條塊分割,相互之間無欲則剛。王院士發明的“4+4”制度,就完美打破了這些體系之間的隔閡、壁壘,讓這些體系之間的差別、界限、陌生,都消除了。大家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孩子的未來,也可以稱為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未來,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相互配合,不分彼此。
五是打破了中美兩國兩個教育體系之間的壁壘、隔閡、疏遠。眾所周知,中國教育體系,在美國教育體系面前,有著十分深刻的自卑感,似乎中國教育遠不如美國教育那么先進、發達、進步。中國教育,在理論、方法、標準等方面,是必須向美國教育體系看齊的。美國教育,似乎占據了教育領域的“道義至高點”,可以對中國教育居高臨下地“指指點點”。中國教育的發展方向,是向美國教育體系靠攏,是以美國教育體系為榜樣進行自我改造。這也是王辰院士從美國引入“4+4”制度并在中國得以順利推行的社會大背景。不過,近些年,教育風氣有所變化,“海歸派”不太吃香了,人民對所謂留學生,并不那么崇拜了,中國整體上有些鄙視美國的教育體系了,中美兩國的教育體系的關系,有些疏遠。如王辰院士、饒毅校長這樣的大伽,要是晚歸國十幾年,可能找不到工作,無法施展其特長。這就形成了中美兩國教育體系之間的壁壘、隔閡、鴻溝。但是,王辰院士從美國引入的“4+4”教育改革制度,就完美地打破了中美兩國兩個不同教育體系之間的隔閡、壁壘,填平了這兩個教育體系之間的“鴻溝”,讓曾經在美國讀了四年本科的學生,可以順利地進入到中國醫療教育體系,甚至通過醫療教育體系,走上政治崗位,成為中國醫療教育體系的領導人、決定者、指揮者。
六是打破了不同家庭之間的隔閡、鴻溝。這個,大家都明白,不宜多說。
七是王辰院士從美國引進的“4+4”制度,還打破了天使與惡魔之間的隔閡、差別、鴻溝。天使,發揚革命的人道主義精神,救死扶傷。惡魔,打著治病的旗號,賺錢,害人,升官,發財。王辰院士從美國引入的“4+4”制度,就完美打破了天使與惡魔之間的隔閡、差別、鴻溝,使天使與惡魔共處一室,共同“救死扶傷”。
八是王辰院士的“4+4”制度,還打破了美國醫療體系與中國醫療體系之間的隔閡、壁壘、鴻溝,美國的醫療體系,經過王院士之手,就滲透到了中國醫療衛生體系之中。這個問題,似乎還未經證實,不太好說,存疑。我是參考董明珠所說的“不用海歸派,海歸派里有間諜,不好分辨”而推測出來這個貢獻的。這個問題,需要由安全機構調查一下?! ?/p>
王辰院士的貢獻,也讓他收獲了豐富的獎勵,比如“十大杰出青年”之類。王院士的獎章,比許皮帶只多不少。
王辰院士,是中國醫療衛生領域改革歷史和現實的“富礦”,也是中美醫療衛生關系的“富礦”,是“活化石”級的人物,可與高院士并駕齊驅。王院士的偉大貢獻因為中日友好醫院肖主任和董大夫的事而被廣大網友知曉,受到了廣大網友的高度重視。大家一定要保護好王辰院士。王院士也一定要自我保重,以防不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