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假前又有很多家單位被曝光,還是老生常談加班跟猝死;大米查工時,說是你1天工時低于11.5小時就被約談,若“累教不改”直接裁了。脈脈上還有曝光,說是在大米你工時只有8小時要提交說明,工時排名靠后一樣被約談,最后勸退。
有些同事就算日均達到12小時,但排名靠后一樣被約談。你請假也不行,你請了幾個小時你得加班再把時間給補回來。就連外包也一樣,外包也得每天干11小時。
還有,某輔導機構武漢分公司27歲員工在辦公室猝死。這小伙子5年前入職,本打算這個五一節回去結婚,結果4月22號晚上,小伙子的未婚妻聯系不上他,后來報警。最后是等第2天早上保潔阿姨打掃衛生,發現這位老師躺地上,人早沒了呼吸。
他未婚妻反映,小伙子連續多日工作到深夜,最后一次通話時,小伙子都還在加班。后來據說公司以“網絡故障”為由,讓所有員工緊急調休,全面封鎖消息結果越封鎖消息出來越多。后面更有同事吐槽,說是連孕婦都得把活干完了再生娃。
以后別再說我們是牛馬了,我給牛馬喂過料,牛馬下崽是要休息的。
從19年X易暴力裁員,到2020年新年拼XX20歲出頭姑娘猝死,再到今天,這些猝死的男男女女若活到現在該多好?他們現在可能已經26 27 30歲了,可能已結婚生娃了,也可能還享受單身生活。但無論如何,他們都能跟我們一樣,一起上班下班,一起期待每周周5和每年五一假期。
但現在,我們再也聽不到他們聲音了。
拋開感性和悲傷,我在想這一切本質原因是什么?如果從經濟學來看,未來可能會更悲觀,加班、猝死,在未來還會存在,甚至更離譜,更不會因為上面發幾張紅頭文件就能禁止。
把打工人按經濟學生產要素分配表上作代入,我們會發現,我們作為“勞動力”生產要素是絕對過剩。
打工人在坐標軸上就是一個不斷過剩,最后超過邊際收益淪為負收益的一個投入要素。
過了臨界點就會出現所謂“邊際效應”,即越投入勞動力,勞動力收入會出現“負增加”。現在大伙感覺上班又累又賺不到錢,只夠糊口,勉強生存,還得拼命加班,這就是“負增加”表現。
截止24年年末,我們勞動力8.58億,就算到2035年10年后,我們是7.5億;畢竟2015年、2016年出生人口那每年都是1500W打底。
所以從總量看,我們勞動人口是美國人口近乎3倍,比歐洲大陸總人口還多,從未來看,我們起碼20年之內又是不缺勞動力。
再所以從供需關系看,勞動力絕對過剩,至少20年之內,我們勞動力不能充分就業,打工人收入不會上漲。
這就是我看到悲觀一面,別急,還有更悲觀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地域分布。
不管是發展農業還是工業,不管是建設城市還是農村,從地理分布上看,平原都是首選。我們雖然國土遼闊,縱深極長,但適合工農業、城市發展的就平原也就占12%。
大家請看我們3大階梯分布:
看到沒?越往西海拔越高,丘陵、山地、盆地越多,平原越少。外加東南沿海有國際主航線加持,外貿貨輪全從上海、香港經過,沿海外貿成本又低。這種結構決定了我們勞動力、資本、技術全都集中在東南方向。
換句話說,只要以市場經濟為內核,那東南沿海就是一家獨大;中部趕不上東部,西部趕不上中部,最后區域差別越來越大。
這個區域差別還挺有內涵。為什么之前我們提了那么多年“西部大開發”好像都沒啥用?各方資本為什么寧肯擠在城市擠在東部沿海過剩,它都不愿去西部?
因為你放開勞動力市場,按供需關系,勞動力會自發沖向城市、沖向一線,打工人幾乎是無限供給,所以你成本極低,那投資人直接就在東部沿海坐享投資收益;所以我為啥還要費心費力,讓資本西進?
你就像廣東,粵西粵北明明離珠江三角洲都不遠,明明就在一個省內,資本它都不愿去粵西粵北?因為粵西粵北勞動力會自己跑到珠江。
而且在這個遷徙過程中,從小鎮到都市,勞動力其社保、教育投資都在老家,沿海不用支付打工人流動成本跟教育投資,直接拿來就用,而且只用打工人最年輕的時間,過了35歲甚至30歲就不要你了,再招年輕勞動力。
早10年和20年前,尤其沿海小作坊,那給打工人連社保都不交,人家為啥敢這樣?因為人多,人不僅多,人還扎堆,都扎在一線。這種供需關系決定了這么多勞動力根本不可能充分就業,已就業勞動力很難工資上漲。
但是該說到但是了,總不能因為中國人多,就不解這道題了。人多,不是內卷的理由。
根本性解決失業、加班硬核問題只能靠宏觀層面,你說你報班、學習,讓自己更有競爭力,我負責任告訴你,這是放屁。
我跟你們“編個故事”。我有一個朋友,之前單位里組織一場面試,我朋友也在場,來面試的1個小姑娘后面當場就說,把你們負責這塊業務的2個同事砍了,把我招進來,我1個人干他們2個人的活,工資只要1個人的一半。
你瞅瞅,為了1份工作,她已經可以自踐和他傷到這種程度。
現在勸人努力不亞于“無罪自辯”。你說你努力,人家就懶了?你聰明,人家就傻了?你要錢少,人家比你更少,你會讀書,人家比你更會讀書。
尤其在一線,最不缺“有價值”“有能力”“有性價比”的人。現如今內卷慘狀非宏觀調整不可解決,光靠你個人再怎么發揮主觀能動性,都是徒勞的,更是暫時的。
若要根本性解決內卷加班,要么一帶一路,要么往生態化方向。除此以外幾乎沒有第3個選項。
尤其一帶一路,從香港為起點,一路往西南方向,從新疆打出國門,連接到北非,最后到埃及亞歷山大港,這一路上全是人口、資本、資源(石油)密集區,干啥不行?
今天我也當回右派,在翻身起家這方面我們必須要向老美學習。人家老美打完南北戰爭后,大概1868年開始到19實際90年代,30多年時間搞“閉關鎖國”。用美國北方產業資本整合了南方土地和勞動力。等過了30年老美再出山,它已經是一頭工業克蘇魯了,工業門類齊全,工業基礎雄厚,看誰都像小卡拉米。
后來,老美在2戰前賣軍火,2戰中下場搏殺小鬼子,自家航母被炸后幾天就給它修好,2戰后搞馬歇爾計劃,扶持+控制西歐,再到后面搞布雷頓森林體系,從硬件基礎到地緣和幣緣格局,人家這一路砍瓜切菜,精心布局靠啥?就是靠那30年的“閉關鎖國”,或者說是韜光養晦。
那么在這一時間段的美國人是幸福的,2戰時沒受到戰爭威脅,戰后后生活水平一路攀高;后來跟蘇聯內卷比福利,老美1個藍領工人就能養活7口人+1套房+1輛車。
老美起家告訴我們,要先建立1個產業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后,再有條件對外開放。這是客觀需要。因為只有把過剩經濟要素宣泄出去,才能既賺了錢又消了食,否則全憋在國內就會內爆。
所以,現如今苛責個人如何努力都是沒啥卵用,狼多肉少,供需不平,這事你很難破。
但是這種情況不是我們獨有,全球都這樣,不管最近阿三還是遠在彼岸的老美跟小英,都這毛病。他們吃飽了沒事跟上癮一樣吸“資本主義”牌香煙,后來還嫌這煙勁不大,又嗑上了“金融資本主義”牌毒品。
你說這怪誰?想當年,社會主義合理分配被說成是“大鍋飯”,現在被資本主義、封建地租內卷被說成是有“積極性”,我在動物界都找不出這種奇怪物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