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的人類社會都是一個金字塔型的結構。當一個社會剛建立起來時,這種結構還是比較地扁平;塔身(上層建筑)還不是很重、不是很復雜、還比較合理、比較健康。隨著統治階級的腐敗與沒落,這種金字塔的上半身(統治階層)的比重就會越來越大、塔的結構越來越復雜、塔身就越來越高;社會矛盾越來越復雜;底層民眾受壓迫越來越深重。當這個塔的結構無法自我調整時,到了最后整個金字塔就會轟然倒塌,社會崩潰,天下大亂。從而進入下一個輪回。
然而,某些“理論”的“頂層設計”指引的卻是要建設一個倒金字塔型的,只要富不要窮;只有剝削沒有被剝削;只有壓迫沒有被壓迫;人人當精英、大家都做人上人、人人是老板、人人都不用勞動、人人都不用吃苦……的“理想”社會。如果說一個正常的金字塔型的社會有一天也都是要解體、倒塌,那這種倒立的金字塔型的社會,會不會隨時都可能垮掉呢?
幾千年來中外的圣賢、哲人們都曾設想去追求、去建設一個扁平型(沒有或者說絕少上層的壓迫)的金字塔型的社會,并都做出了相應的“頂層設計”。只有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建立起新中國,真正把他們的這一政治理想(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很完美地實現了。雖然親自設計并建設成功了偉大的新中國,但毛澤東還不是很滿意(毛主席認為塔的上半身還是存在,而且還是很重)。1966年5月7日,毛澤東在解放軍總后勤部的一份報造上批寫了一段話,這就是著名的《五●七指示》。這個指示對中國影響巨大,隨后在中國的大地上如果雨后春筍般地冒出很多的“五●七小學”(今天的實驗小學,當年都叫五●七小學)、“五●七學校”、“五●七干校”……
縱觀古今中外的人類文明史和哲學史,《五●七指示》無疑是最明確、最可行、最務實的建設人類美好社會的規劃書;是能消除壓在塔基身上的塔尖的存在的操作說明書;是能實現人類理想的可行的路線圖;是人類最偉大的“頂層設計”!
一、人類最偉大的“頂層設計”——《五●七指示》
詳見附1。
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頂層設計”叫“共產主義”,其基本路線是消滅私有制、建設社會主義,然后過渡到共產主義。但他們對“共產主義”目標描述的清晰性;實現目標的具體的操作方法、實施步驟以及可操作性并不如《五●七指示》。
三、佛教的“頂層設計”叫“極樂世界”;基督教的“頂層設計”叫“天堂”;伊斯蘭教的“頂層設計”叫“天園”;道教的“頂層設計”叫“仙境”。但這些“頂層設計”的目標都是定位在一個抽象的、片面的、虛無縹緲的另外的世界和人們轉世的來生。因而他們除了對人起到一定的勸惡向善的作用外,并沒什么現實的政治意義。
四、孔子和儒家的“頂層設計”描繪的社會叫“大同世界”。但也只是停留在紙面上。
《禮運·大同篇》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其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儒家認為,當大道這個政治理想得到弘揚、推行后,天下成為大家的公的天下,選擇道德高尚而又能力強的人來當領導、當領袖、當公務員;人和人之間“講信修睦”,和諧自由地相處。人們不僅親近自己的親人,把自己的孩子當孩子,而且全體人民相親相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老人都能平和、幸福地安度晚年,青壯年能各盡所能,少年兒童能自由、快樂、健康地成長;“矜、寡、孤、獨、廢疾”等沒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有生活的出路;男人都能干自己最善長的工作,女人都有幸福的家庭歸屬;生產、生活等物質資料大家都討厭浪費,但沒必要自己去貯藏起來(因為大家都無財產概念,而攀比物質、攀比誰更富,是可恥的、是要受批判的);大家都害怕自己能力小、力氣小、勞動少、奉獻少,但不是為了自己——大家為共同的利益自由、快活地比賽勞動、比奉獻。所以,詭偽、欺詐、忽悠、奸黠、狡猾、詭曲、勾心斗角、攀比、浪費、奢侈、形式主義、唯心主義……就沒有滋生的土壤,盜、竊、亂、賊都絕跡了,整個社呈現出“夜不閉戶,路不拾貴”的景象。這就叫大同世界啊!
五、老子的“頂層設計”是“執大象,天下往”;“不尚賢,使民不爭”;“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其圣人亦不傷人”的“德交歸焉”的社會。但老子也知道這種“頂層設計”在現實中是做不到的。于是就設想出一個與鄰國“民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設想在那里把他的這一政治理想實行之。
六、姜太公與周文王追求的“頂層設計”是:“帝堯王天下之時”。
在《六韜●盈虛》中姜太公說: “帝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不飾,錦繡文綺不衣,奇怪珍異不視,玩好之器不寶,淫泆之樂不聽,宮垣屋室不堊,甍桷椽楹不斫,茅茨●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糲粱之飯,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績之時,削心約志,從事乎無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潔愛人者厚其祿。民,有孝慈者愛敬之,盡力農桑者慰勉之。旌別淑德,表其門閭。平心正節,以法度禁邪偽。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存養天下鰥寡孤獨,振贍禍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親其君如父母。”
姜太公認為帝堯就是古時最偉大的圣君,在他治理下的社會就是一個偉大的、光明的、美好的社會:帝堯治理天下時,沒有人穿戴金銀珠玉(他們都自覺的把穿金戴銀做為一種腐朽的生活文化加以批判和抵制,他們認為穿金戴銀是“小資”情調,不僅不美,而且是丑的)。沒人穿錦繡華麗的衣服(他們認為只有簡樸、勞動者的穿戴——如男的戴草帽、卷褲腿、穿草鞋,女的圍圍裙才是最美的)。沒人觀賞稀奇古怪的所謂寶物(他們認為珍稀的東西是要保護的。所謂珍稀寶物并不是有什么真正的價值,而是因為少;因為少,我有而其他人卻沒有,所以才顯得我富別人窮。如象牙、紅豆彬、藏羚羊絨等,人類一旦開始抄作,就促使它滅絕;一旦那些東西多了起來,也就沒人稀罕了)。沒人去珍藏古玩寶器(他們認為藝術品、古董、文物最好的存身之地是藝術館、博物館,而不是私有。他們深知玩物喪志的道理)。沒人聽淫靡的音樂(他們自覺批判和抵制淫靡的音樂,而弘揚健康向上的勞動者音樂)。他們不粉飾宮廷墻垣,不雕飾甍、桷、 椽、楹,不修剪庭院茅草(對樓、堂、館、所不過度裝修,不建奇形怪狀的房子,不搞形式主義)。大家都用鹿裘御寒,用粗布衣遮體,粗糧為飯,野菜為湯(他們的主流價值觀是以艱苦樸素為最美)。他們幸勤勞作,不因勞役而妨害了農時。每個人都能抑制自己的欲望,約束自己的行為,每個社會細胞(家庭、村、小區等)都能很好地自我管理,而不需要過多的行政干預(更不需要到處配備警察、保安、律師),從而達到“無為”之治。官吏中凡忠心耿耿、正直奉法、廉潔愛民的“老實人”就能得到升遷、提拔、弘揚。百姓中孝敬父母,撫愛幼小的就表彰他、敬重他。盡力從事農耕、發展蠶桑的就慰勞他、勉勵他。為區別善惡良莠,對品德高尚的人可在其門上掛“五好家庭”之類的牌子加以標志,以示崇敬;對品德惡劣的人則給予貼上“某某份子”之類的“標簽”,以示批評、批判和警示;對于極端邪惡之徒則用法律打擊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自己厭惡的人,有功也同樣給予獎賞;對自己喜愛的人,有了罪過同樣進行懲罰。對鰥、寡、孤、獨等“五保戶”給予撫恤;對禍患傷亡的家庭給予救濟。帝堯(統治者、官員)自奉節儉,官員人數少、工資要求都不是很高,所以征用的賦稅、勞役也很少。在那里天下百姓富足安樂,即沒有饑餓之人,也沒有飽食終日營養過度之人;即沒有為生活疲于奔命之人,也沒是終日游手好閑之徒。百姓愛戴君主(主義、思想、理論、旗幟)就象景仰紅太陽一樣,親近他就像親近父母一樣。
七、尉繚子的“頂層設計”是:“欲心去,爭奪止,囹圄空,野充粟多,安民懷遠”。
尉繚子在《治本》中說:善政執其制,使民無私,為下不敢私,則無力非者矣。反本緣理,出乎一道,則欲心去,爭奪止,囹圄空,野充粟多,安民懷遠,外無天下之難,內無暴亂之事,治之至也。
意思是:好的政治,就是堅持法制,教育民眾不要自私。大家不敢自私了,就沒有為非作歹的人了。如果人們恢復純樸的本性,遵循無私的準則,那么,個人和私欲就會打消;爭奪的行為就會停止;監獄里就會沒有囚犯了、就空了;勞動的人就會遍布整個田野(這多么像毛主席描術的“遍地英雄下夕煙”;“六億神州盡舜堯”);生產的糧食就會增多;民眾的生活就會安定;四方的民族也會受到關懷、感召;國家就沒有外患,也沒有內亂。這樣就可以稱得上天下大治了。
八、柏拉圖的“頂層設計”叫“理想國”。但并沒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其意義只能停留在書本中。
九、陶淵明把自己的“頂層設計”描寫成“桃花源”。但也只是想像出來的一個世外的、抽象的理想世界。
十、某些“理論”的“頂層設計”指引的卻是一個建設成倒金字塔型的,只要富不要窮;只有剝削沒有被剝削;只有壓迫沒有被壓迫;人人當精英、大家都做人上人、人人是老板、人人都不用勞動、人人都不用吃苦……的“理想”社會。
如果說一個正常的金字塔型的社會有一天也都是要解體、倒塌,那這種倒立的金字塔型的社會,會不會隨時都可能垮掉呢
附1:毛主席的《五七指示》
林彪同志:
你在5月6日寄來的總后勤部的報告,收到了,我看這個計劃是很好的。是否可以將這個報告發到各軍區,請他們召集軍、師兩級干部在一起討論一下,以其意見上告軍委,然后報告中央取得同意,再向全軍作出適當指示。請你酌定。只要在沒有發生世界大戰的條件下,軍隊應該是一個大學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條件下,很可能也成為一個這樣的大學校,除打仗以外,還可做各種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八年中,各個抗日根據地,我們不是這樣做了嗎?這個大學校,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自己需要的若干產品和與國家等價交換的產品。又能從事群眾工作,參加工廠農村的社教“四清”運動;“四清”完了,隨時都有群眾工作可做,使軍民永遠打成一片。又要隨時參加批判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斗爭。這樣,軍學、軍農、軍工、軍民這幾項都可以兼起來。但要調配適當,要有主有從,農、工、民三項,一個部隊只能兼一項或兩項,不能同時都兼起來。這樣,幾百萬軍隊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同樣,工人也是這樣,以工為主,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化,也要搞“四清”,也要參加批判資產階級。在有條件的地方,也要從事農副業生產,例如大慶油田那樣。
農民以農為主(包括林、牧、副、漁),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化,在有條件的時候也要由集體辦些小工廠,也要批判資產階級。
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商業、服務行業、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凡有條件的,也要這樣做。
以上所說,已經不是什么新鮮意見、創造發明,多年以來,很多人已經是這樣做了,不過還沒有普及。至于軍隊,已經這樣做了幾十年,不過現在更要有所發展罷了。
毛澤東
1966年5月7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