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了“人民教育”《“煙卡”游戲成學生新寵,作為教育者我們該看到哪些問題?》(https://mp.weixin.qq.com/s/bzRPbG8I3kTRM0t6pyGilw)一文,對文中例出的一些觀點認為,雖有一定的道理,但卻很片面膚淺,并沒有揭示事物的本質。
首先,“煙卡”游戲不是新寵,是50、60后童年的記憶,是今天孩子的爺爺們早就玩過的游戲,在物質與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這么老掉牙的游戲成為今天的“新寵”,是教育的倒退還是文明的倒退?在物質條件及度匱乏的年代,煙殼是最廉價、最容易得到的游戲材料,煙殼本身也是可以收集的印刷品,甚至可上升為一種藝術品,除此之外還有收集糖紙、電池標貼等,這些都給孩子們帶來了童年的快樂和難忘的記憶。
其次,“煙卡”與吸煙沒有必然的聯系,因為幾張煙殼會導致孩子去吸煙,那“吸煙有害健康”的各種宣傳也并沒讓人不吸煙。讓人吸煙的原因由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價值觀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就因拍幾張“煙卡”就能導致孩子吸煙,這種觀點太牽強,太簡單。
第三,對于用“煙卡”賭博,關鍵是如何定性“賭博”這個概念,對于沒有金錢和有價財物為輸贏的游戲構不構成賭博?這值得商榷。煙卡或煙殼都是廢棄物,它本身不具有價值。如果僅憑煙卡移手的游戲過程稱為賭博,那就太廣了,如擺攤套圈,甚至體育比賽得個獎牌、獎杯、獎金等算不算也是一種賭博?此外,孩子玩“煙卡”本身是很純粹的游戲,甚至可能還不知道什么叫賭博,如此貼標簽反而會把孩子的注意力和認知轉移到了賭博之上,把游戲的快樂轉變為賭博的快樂。
第四,翻垃圾桶肯定是不衛生的,但“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的說法過以簡單。健康有身體和身心兩個方面, 這句話的定調讓孩子如何去看那些垃圾分類中的進行垃圾分撿的環衛工的工作呢?在我們的童年時代進行積肥、撿廢品,為支持國家建設也翻垃圾箱,“風浪里打沖鋒,滾一身泥巴練一顆紅星”也在泥地里打滾,是我們錯了還是我們那個時代錯了?
第五,作為商品,煙是關鍵,作為游戲道具,“煙卡”的關鍵真是“煙”嗎?它不是游戲的目的,游戲目的是孩子借助“煙卡”得到精力的發泄和精神的愉悅。在物質條件高度發展的今天,讓孩子能寵信于祖輩的游戲,卻又把責任歸咎于香煙商戶,就是在揮棍亂打。此外,對于一些商戶來講,他們的店鋪也許是他們一家人的飯碗和希望,把這些責任都讓他們來負不免是在砸人家賴以生存的行當。“煙卡”的根本問題是教育出了問題!現在來說說教育問題:
今天的教育是不折不扣的分數之上的教育,不論用什么概念詞匯包裝和粉飾,都掩蓋不了以分數為中心的本質,這是由教育的高考制度和教育產業化造成的社會評價標準、用人標準所決定的。今天的教育是不折不扣的精英教育,它不是以教學的合格率為目標的,而是以教學的優秀率來評判的,這是由當今的社會經濟基礎導致的。
今天的教學內容,在打著教改的旗號和所謂的創新的標簽,讓大多數的孩子摸不著頭緒,讓今天受過優于他們父輩教育的家長不知道怎樣去輔導;今天孩子所學的科目和書本遠超于他們的祖輩,他們所背負的書包重量甚至可追趕自已的體重。
今天的課本內容的難度遠超于祖輩的想象,學制太長,課程設置過多,所學無用的內容過多,占據了孩子太多的時間。今天的可憐學生,說“可憐”是他們沒有了自由,從進學校起他們的快樂就在被逐漸剝奪,如果不承認,那為什么會有如此高比例的心理問題和近視的學生?他們每天有多少能屬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他們有多少能給自己留下童年快樂的記憶?
“煙卡”已是他們最卑微的、僅存無幾的、偶能獲點滴快樂的游戲,難道還要無情地被剝奪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