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虛無主義者們貶低主席《論持久戰》對于抗日戰爭指導作用的時候,經常會吹捧那個蔣百里。然而,對付蔣百里粉絲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蔣百里全集》中蔣百里自己的話顯示蔣百里的愚蠢。
例如,蔣百里粉絲往往會吹捧他在《世界軍事大勢與中國國情(在教育會同學諸人歡迎會演說辭)》中的觀點來把“持久戰”戰略思想說成蔣百里的首創。但是,筆者閱讀了蔣百里這篇演說之后,只能發現這篇演說錯話連篇、充斥著形而上學的極端荒謬、愚蠢、無知的觀點。即使其中有一部分話有一定道理,也無法掩蓋演說中大量觀點的極端白癡。
蔣百里說:“兵略上的攻擊精神是戰勝的唯一要件,但是要問攻擊精神,怎樣才能發展?用兵是用眾,凡群眾運動的要訣,第一要目的明了,理由簡單,國民為著自己的生命財產,所以執戈而起,這是最簡單的理由,最明了的目的,有了這個攻擊精神的核心,只教培養得宜,就可以開花結果。”(《蔣百里全集》:《世界軍事大勢與中國國情(在教育會同學諸人歡迎會演說辭)》)這是典型的資產階級軍事家形而上學白癡觀點。“蔣百里路線”可謂愚蠢至極的垃圾路線,與王明路線、張國燾路線相比,逆天程度有過之無不及!
首先,戰勝的條件很多,其中決定性因素是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把“攻擊精神”定為戰勝的唯一要件,和李德顧問的堡壘對堡壘、進攻對進攻、短促突擊精神可謂“不謀而合”。蔣百里說這話,顯示了他在軍事上和政治戰略上的極端白癡。戰勝條件很多,蔣百里說攻擊精神是“唯一條件”,只能說明他白癡。單純有攻擊精神根本不行,必須還要有正確的戰略戰術。軍事理論家毛澤東在論述紅軍必須注意的制勝條件的時候精準指出:“很明顯的,正確地規定戰略方向,進攻時反對冒險主義,防御時反對保守主義,轉移時反對逃跑主義;反對紅軍的游擊主義,卻又承認紅軍的游擊性;反對戰役的持久戰和戰略的速決戰,承認戰略的持久戰和戰役的速決戰:反對固定的作戰線和陣地戰,承認非固定的作戰線和運動戰;反對擊潰戰,承認殲滅戰;反對戰略方向的兩個拳頭主義,承認一個拳頭主義;反對大后方制度,承認小后方制度;反對絕對的集中指揮,承認相對的集中指揮;反對單純軍事觀點和流寇主義,承認紅軍是中國革命的宣傳者和組織者;反對土匪主義,承認嚴肅的政治紀律;反對軍閥主義,承認有限制的民主生活和有威權的軍事紀律;反對不正確的宗派主義的干部政策,承認正確的干部政策;反對孤立政策,承認爭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最后,反對把紅軍停頓于舊階段,爭取紅軍發展到新階段--所有這些原則問題,都要求正確的解決。”(《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這才是真功夫!毛澤東軍事科學體系中,從來不認為所謂的“攻擊精神”是唯一制勝條件。
其次,蔣百里認為,調動國民積極性的第一辦法就是告訴國民打仗為的是保護自己生命財產,這也是具有災難性危害的觀點。日本帝國主義也沒少通過誘降中國人民和中國軍隊、保證“保護他們生命財產安全”來攻占中國土地。相當一部分不覺醒的群眾和軍隊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和財產,甚至會當偽軍、漢奸。所以,蔣百里這一辦法的災難性的危害,就是動員出一大批貪生怕死的人、動員得全國沒有敢于犧牲個人奉獻抗戰的戰士。動員民眾最正確的辦法是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是階級覺悟和民族覺悟的啟發——這樣才能教育出一大批不怕犧牲、無私戰斗的戰士。兵學泰斗毛澤東精準指出:“什么是政治動員呢?首先是把戰爭的政治目的告訴軍隊和人民。必須使每個士兵每個人民都明白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們有什么關系。抗日戰爭的政治目的是‘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必須把這個目的告訴一切軍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熱潮,使幾萬萬人齊心一致,貢獻一切給戰爭。其次,單單說明目的還不夠,還要說明達到此目的的步驟和政策,就是說,要有一個政治綱領。現在已經有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又有了一個《抗戰建國綱領》,應把它們普及于軍隊和人民,并動員所有的軍隊和人民實行起來。”(《毛澤東選集(第二卷)》:《論持久戰》)抗日戰爭的政治動員,必須包括打倒帝國主義建立新中國的政治目的,必須包括啟發群眾的階級覺悟、民族覺悟——這才是最重要的。主席精準強調——要動員數萬萬軍民愿意貢獻一切給戰爭,這已經包括了犧牲個人的精神,這是單純強調“生命財產安全”的蔣百里路線根本不具備的。
蔣百里還荒唐認為:“戰爭的原素,就是力,所以軍隊內最重要的就是要富于彈性,比方彎弓,一定要右手向后退,然后那箭才會望前去。”(《蔣百里全集》:《世界軍事大勢與中國國情(在教育會同學諸人歡迎會演說辭)》)這句話讀完,筆者甚至感覺蔣百里就是個生理意義上有嚴重問題的、腦神經根本不正常的精神病!蔣百里一邊說“攻擊精神”是戰勝的唯一要件,一會兒又說“彈性”是軍隊最重要的因素。他的腦神經究竟正常不正常?腦神經正常的話,怎么說這么多唯一?如果我是在場聽他演講的,我肯定會來一句:“你是不是神經病?這么多唯一,能不能說清楚誰才是真正的唯一?”誰也勸不住了,筆者就認為這個蔣百里腦子不正常、是個神經病!
軍隊最重要的不是彈性,也不是攻擊精神,而是政治——人民就是最大的政治。主席說:“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毛澤東選集(第二卷)》:《論持久戰》)共產黨的軍隊為什么戰勝國民黨的軍隊?因為“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特別是現在,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并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離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主席的表述,才是最科學的表述!
蔣百里在這篇充滿荒唐觀點甚至神經病觀點的垃圾演說中也不是沒提出比較正確的觀點,例如他說:“我們對于敵人制勝的唯一方法,就是事事與之相反,就是他利于速戰,我都用持久之方法來使他疲弊。 他的武力中心,放在第一線,我們都放在第二線,而且在腹地內深深的藏著,使他一時有力沒用處,我斷定這個辦法,一定可以制敵人的死命。”(《蔣百里全集》:《世界軍事大勢與中國國情(在教育會同學諸人歡迎會演說辭)》)這也是蔣百里粉絲經常拿出來吹的。但是,蔣百里在這里根本沒有對中日的國家性質、戰爭性質、特殊國情做具體對比,也沒有指出戰爭的犬牙交錯格局,更沒有論述戰爭的三個階段和戰爭中運動戰為主的觀點。他這一套和俄羅斯人當年打敗拿破侖的辦法別無二致,和主席的軍事理論專著《論持久戰》根本無法相比。
在《論持久戰》,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毛澤東,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指出——中國是正在經歷民主主義革命的、已經具備反帝反封建的進步力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日本是壟斷資本主義也就是帝國主義國家,日本侵略中國代表了落后的方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倒退的方向,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代表了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解放的先進方向;中國和日本的戰爭是犬牙交錯的戰爭——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對日本的包圍、敵后各個根據地對日本的包圍、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對日本法西斯的包圍……都體現了中日戰爭的“犬牙交錯”。主席精準預測:“這種持久戰,將具體地表現于三個階段之中。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中國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日本由優勢到平衡到劣勢,中國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進攻到保守到退卻--這就是中日戰爭的過程,中日戰爭的必然趨勢。”(《毛澤東選集(第二卷)》:《論持久戰》)這些都是資產階級的不懂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蔣百里根本預測不到的!
即使勉強承認蔣百里說的那句話存在一個基本正確的思路,蔣百里本人也沒把那句話堅持好,甚至在后來犯了極端荒唐的、像極了洋顧問李德指揮風格的錯誤。曾經還侃侃而談、認為應該把兵力放在第二線的蔣百里,在日本人真打過來的時候,竟然把他曾經的話完全拋在腦后,認為軍隊應該長期死守作為一線的南京!“記者繼詢以南京可守至何時,蔣氏報以微笑,并答曰:‘至少可再守六個月,惟校德國友人意見則以為可守至兩年之久。總之,中國不求速戰速決,此在日本前已調動陸軍十七師團前往中國。此外駐'滿洲國’者計有六師團現猶續派大軍侵人中國,接濟日感困難。’”(《蔣百里全集》:《對<武漢日報>記者談話》)看看蔣百里的觀點多么荒唐!實際上,南京僅僅守了12天。在蔣百里看來,所謂的持久戰,僅僅是在一個地方守得越久越有利——這真是一個白癡至極的觀點,和李德顧問的“堡壘對堡壘”無異。
主席的辦法才是正確的辦法。主席指出:“這一階段我所采取的戰爭形式,主要的是運動戰,而以游擊戰和陣地戰輔助之。陣地戰雖在此階段之第一期,由于國民黨軍事當局的主觀錯誤把它放在主要地位,但從全階段看,仍然是輔助的。此階段中,中國已經結成了廣大的統一戰線,實現了空前的團結。敵雖已經采用過并且還將采用卑鄙無恥的勸降手段,企圖不費大力實現其速決計劃整個地征服中國,但是過去的已經失敗,今后的也難成功。”(《毛澤東選集(第二卷)》:《論持久戰》)戰略防御階段最好的辦法,不是蔣百里的那一套盲目長期死守打陣地戰,而是組織軍民迅速主動撤離、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國民黨軍隊的連續慘敗證明了毛主席戰略思想的完全正確和蔣百里觀點的完全錯誤。
其實,你看看蔣百里在抗日戰爭時期對戰局的評價,就可以知道蔣百里為什么在認為中國兵力應該都放在第二線的時候也不提運動戰了。1938年10月24日,蔣百里荒唐的認為:“談到武漢保衛戰,敵人早已根本失敗,依敵人的計劃,他們在九一八就要攻下武漢,結果失敗了;于是又延長到雙十節,結果又失敗了,并且在這九個月內損失慘重,而攻下武漢,仍無把握,敵人開頭就錯誤所以一時救轉不來。我在武漢時有人問我武漢可否保衛得住?”“敵人在這進犯武漢日陷泥淖的時候,也只有轉犯華南,遙相策應。所以我們要知道敵人在華南的蠢動,正是證明敵人無辦法,而不是有辦法,不過戰略上的威脅作用罷了。”(《蔣百里全集》:《對《廣西日報》記者談話》)事實打了蔣百里的臉——日寇在武漢根本沒有戰敗,反而在不久之后的27日攻占了武漢。在之前的16日,蔣介石就已經決定放棄武漢。蔣百里的盲目樂觀,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通過這一談話可見,蔣百里并沒有在之前認為應該持久對敵的時候提出運動戰,因為他的主要觀點就是長期堅守地盤、和敵人打陣地戰。
提出長期消耗敵人國力沒問題,而且這也不是什么新觀點——王翦滅楚、西班牙人和俄國人抗擊拿破侖侵略都用的這一招。但是得有個正確的消耗辦法。主席的辦法就是正確的——戰略上是持久消耗戰,戰役戰術上是運動戰、速決戰,而不是陣地戰、消耗戰。令人笑掉大牙的是,蔣百里也提出過戰役上的速決戰,但是他的速決戰是李德顧問式的速決戰——乞丐和龍王比寶。蔣百里在給蔣介石的建議信中提到:“就大勢言之,滬寧方面,敵人不利于使用大部陸軍,我方應取速決主義,不宜多控制預備隊于后方,使敵人轉得以少數兵力牽制我大部兵力;平津方面,敵人仍將集中優勢兵力,我方應取持久主義,兵力應有縱長之配置;山東方面,敵人所以猶術發動者,大約因平津方面未有南下企圖之敵,則此時正宜竭力構筑陣地。”(《蔣百里全集》:《電蔣介石條陳對日戰局分析與應對方略》)蔣百里這封電的意思很清楚,滬寧方面速戰速決、平津地區和日本打持久戰。
你說他這是不是戰略上的持久戰?勉強算——因為日本重要精銳在北部特別是在東北,所以在臨近東北的平津地區持久斗爭屬于戰略上持久戰范疇。蔣百里關于“滬寧方面速決戰”的觀點,真是荒唐至極——日軍當時無論是裝備先進程度還是兵種齊全程度,都具有巨大優勢,國民黨軍隊在滬寧方面不僅不可能速勝,而且戰則必敗。主席批判李德的時候說:“‘拚消耗’的主張,對于中國紅軍來說是不適時宜的。‘比寶’不是龍王向龍王比,而是乞丐向龍王比,未免滑稽。”(《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那個妄圖和日軍在滬寧速戰速決的白癡蔣百里的觀點就是和李德顧問觀點一模一樣的令人笑掉大牙的滑稽觀點!
令筆者感覺蔣百里白癡至極的還包括蔣百里對于平津方面戰斗部署的錯誤建議。在當時條件下,中國軍隊對日寇構建防御陣地、打陣地戰,無論如何都是一個極端荒唐的觀點。主席精準指出:“敵分路向我進攻,敵處戰略外線,我處戰略內線,敵是戰略進攻,我是戰略防御,看起來我是很不利的。然而我可以利用地廣和兵多兩個長處,不作死守的陣地戰,采用靈活的運動戰,以幾個師對他一個師,幾萬人對他一萬人,幾路對他一路,從戰場的外線,突然包圍其一路而攻擊之。于是敵之戰略作戰上的外線和進攻,在戰役和戰斗的作戰上就不得不變成內線和防御。我之戰略作戰上的內線和防御,在戰役和戰斗的作戰上就變成了外線和進攻。對其一路如此,對其他路也是如此。”(《毛澤東選集(第二卷)》:《論持久戰》)這才是正確的戰略戰術!蔣百里這個神經病想大力構筑陣地,純屬荒唐可笑——他的垃圾觀點只會白白消耗抗日的人力物力。想打敗日本,必須以運動戰為主。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國民黨頭子蔣介石還是他的兒子蔣緯國,從來都不認為蔣百里對抗日戰爭提了什么“決定性建議”、從來沒有認為過蔣百里對抗日戰爭的戰略制定起了什么重大作用。即使是把蔣百里吹上天的陶菊隱,都不認為蔣百里的建議對抗日戰爭起過指導作用,并不得不承認“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他(蔣百里。——引者注。)又經常在報上發表長期抗戰的言論對抗戰前途起了良好的影響。但終生未見大用。歷來當權派袁世凱、蔣介石之流雖很敬重他,用他作為政治上的裝飾品,但皆有其名而無其實。”(陶菊隱:《憶百里先生》)可見,被一些蠢貨吹上天的蔣百里,實際上對抗日戰略方針的制定并沒有起什么作用,更沒有起什么決定作用——蔣介石僅僅把他當成一個裝飾品而已!一個連蔣光頭自己都不當回事兒的玩意兒,一群蠢貨果粉卻吹上了天。蔣緯國在1981年紀念蔣百里百年誕辰的講話中,也只字未提蔣百里對抗日有什么所謂的作用。
總之,《蔣百里全集》中收錄的大量資料足以證明,蔣百里對于抗日戰爭的很多戰略戰術建議完全錯誤、荒唐至極、自相矛盾、令人笑掉大牙,甚至顯示了蔣百里簡直是一個精神不正常的神經病,他的軍事理論造詣和毛主席根本不在一個維度、根本無法相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