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關于閱兵式,筆者的老友紀坡民,幾年前曾經給我發短信說,人類歷史真正偉大的閱兵式只有兩次。
一次,是蘇聯在1941年11月7日,為慶祝十月革命勝利24周年,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式。
此時,納粹德軍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蘇軍士兵在接受斯大林檢閱后,即開赴城外,與法西斯做殊死搏斗。
另外一次,就是新中國的開國大典。
通過天安門城樓,接受毛主席檢閱的解放軍戰士,剛剛贏得了中國命運的大決戰,許多人還經歷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的洗禮。
這場閱兵式,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標志著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紀坡民說,其他的閱兵式,“略無可取”。
如今,斯人已逝,但他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盡管稍嫌絕對。
02
—
全程觀看了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
這場閱兵式,據報有1萬多名軍人、125件武器裝備參加,俄羅斯各聯邦電視臺進行現場直播。
1945年5月9日,納粹德國在柏林郊區的卡爾斯霍斯特,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歷時四年,血流成河的蘇德戰爭,以蘇聯的完全勝利,宣告結束。
這一天,被蘇聯定為衛國戰爭“勝利日”。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國家杜馬于1995年通過有關永久紀念衛國戰爭勝利日的法令,規定每年5月9日為全民性節日。
今年是一個整日子,更要大慶。雖然俄烏戰爭的陰云仍未消散,但莫斯科全城洋溢著勝利和節日的氣氛。
我突然產生了一點好奇心。
一個國家最隆重的節日,不應該是國慶節嗎?
蘇聯時代,雖然也慶祝“勝利日”,但最隆重的日子,并不是5月9日,而是11月7日,即十月革命節。
每年的這一天,蘇聯都會在紅場舉行盛大閱兵式和群眾游行,蘇聯領導人會登上列寧墓,對受閱部隊和游行群眾進行檢閱。
11月7日,是蘇聯的國慶節,但有誰知道俄羅斯的國慶節是哪一天嗎?
我就不知道。搜索了一下才知道,是6月12日。
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聯邦發表主權宣言,宣布脫離蘇聯,主權獨立。這一天便被俄羅斯定為國慶節。
耐人尋味的是,雖然這一天被定為公休日,但俄羅斯人在這一天并沒有舉行什么特別的慶祝活動,政府也沒有組織什么正式的慶祝儀式,更沒有閱兵式。
顯然,這一天,俄羅斯人的心情是苦澀并若有所失的,他們本能地意識到,失去蘇聯,令他們失去很多,有些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比如,眼下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就可謂是一場兄弟鬩墻的“多余的戰爭”——在蘇聯的旗幟下,俄羅斯和烏克蘭難道不曾經是和睦相處的兄弟嗎?
作為蘇聯解體的后遺癥,俄羅斯仍處于某種身份困惑或自我認同的迷惘之中:她聲稱自己叫俄羅斯,但又總是覺得自己是蘇聯。
當代俄羅斯是否定蘇聯的產物,不否定蘇聯,就沒有當代俄羅斯,但否定了蘇聯,俄羅斯也就失去了大部分光榮。
(順便說一句,中國與俄羅斯的的情況完全不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毛主席、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戰爭的勝利,是戰勝了蔣介石和國民黨的投降傾向,克服了其片面抗戰路線所導致的消極后果的結果。八路軍、新四軍和解放區的抗日武裝是戰勝日本侵略者的主力軍。)
5月9日的紅場閱兵式,具有華麗的外觀和恢弘的氣勢,但也凸顯了歷史的尷尬,正如下面這張照片所彰顯的那樣——
前面的旗幟,是俄羅斯國旗,源于被十月革命推翻的臨時政府的旗幟;
后面的旗幟,是蘇軍士兵在柏林戰役中插上德國國會大廈的英雄旗幟。
問題在于,當這面英雄旗幟在柏林上空的戰火與硝煙中驕傲飄揚的時候,前面的旗幟已經被廢止,取而代之的是一面有五星和鐮刀錘子圖案的紅旗。
紅場上的列寧墓,也被幕布和招貼畫遮蔽的嚴嚴實實,似乎根本不存在。
但,難道不是列寧締造的蘇聯贏得了二戰的勝利嗎?
斯大林的肖像也不見蹤影。
但,當年的蘇軍戰士,不正是高呼著“為了祖國,為了斯大林”的口號同納粹浴血奮戰嗎?當勝利來臨時,斯大林不正是勝利的象征嗎?
缺失了列寧和斯大林的形象,閱兵式就缺失了靈魂,呈現了某種失憶癥狀。
公平地說,普京總統以極大的努力來縫合歷史傷口,甚至力排眾議,保留了蘇聯國歌的旋律做為俄羅斯國歌的旋律,但裂隙仍隨處可見。
失去了社會主義,就失去了蘇聯,失去了蘇聯,不僅失去了統一和強大,也失去了真正堅實的、毋庸置疑的自信與光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