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芳,1929年參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團政治委員、旅長、縱隊政治委員、軍長、昆明軍區第二政治委員、第五機械工業部部長、武漢軍區第一政治委員等職。先后參加鄂豫皖、川陜蘇區反“圍剿”、反“圍攻”和長征,率部參加上黨、臨浮、淮海、廣東、廣西等戰役和抗美援朝戰爭。他作戰勇敢,有勇有謀,指揮所部多次以弱勝強、出奇制勝;他具有非凡的膽識、一往無前的氣概、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和豐富的治軍用兵經驗,在部隊和人民群眾中享有較高聲譽。是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82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街。曾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一、“這是第一次參加大部隊作戰,由游擊隊到正規軍,心情很高興,作戰有勝利信心”
1914年4月28日,李成芳生于湖北麻城乘馬崗李家河村一戶農家,10歲入私塾讀書。1927年秋,黃麻起義爆發,后雖很快遭到嚴重挫折,但工農革命運動的巨大影響已深入人心,李成芳也十分向往革命。1929年3月的一天,李成芳在田里干農活,恰逢游擊隊路過,他未及告知父母,扔下鋤頭就跟游擊隊走了。1930年4月,李成芳正式成為紅1軍第1師的一名戰士。12月,他隨部隊參加鄂豫皖蘇區第一次反“圍剿”作戰,在戰斗中經受了考驗。
1931年1月,紅1軍與紅15軍合編為紅4軍,轄第10、第11師。李成芳被分配到第10師第29團2營7連當戰士。3月8日夜,紅4軍以5個團兵力奔襲駐雙橋鎮的國民黨軍第34師。第29團擔負迂回穿插任務,一夜翻山越嶺,于9日10時迂回至雙橋鎮西南尖雞崗陣地,協同友鄰部隊對國民黨軍形成四面包圍之勢。經7小時激戰,紅4軍全殲國民黨軍第34師,俘虜師長岳維峻以下5000余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李成芳在戰斗中英勇殺敵,毫不畏懼,“這是第一次參加大部隊作戰,由游擊隊到正規軍,心情很高興,作戰有勝利信心。”雙橋鎮大捷后,鑒于李成芳在戰斗中的勇敢表現,組織上批準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不久,李成芳擔任第29團3營營部通信班班長。
1932年5月,李成芳被任命為第29團3營營部排長。10月,由于張國燾戰略指導上的錯誤,導致第四次反“圍剿”作戰失利,紅四方面軍主力被迫撤出鄂豫皖蘇區,西征川陜。紅軍走后,國民黨軍瘋狂屠殺蘇區人民,尤其是紅軍家屬,李成芳的父母均被殺害。
紅四方面軍主力突破重圍,轉戰1500公里,于1932年底勝利抵達川北,而后迅速解放通江、南江、巴中大部分地區。紅四方面軍入川并迅速占領通南巴地區,給國民黨以很大震動。蔣介石即令四川各派軍閥停戰言和,共同對付紅軍。1933年2月中旬,川陜邊區“剿匪”督辦田頌堯根據蔣介石的命令,調集38個團近6萬人,開始對川陜邊蘇區發動“三路圍攻”。紅四方面軍總部采取“收緊陣地”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打破國民黨軍的圍攻。3月,即反“三路圍攻”作戰開始不久,李成芳被任命為第73師第219團3營8連指導員。連隊主要任務是協同友鄰部隊在南江及西南之三江壩、木門地區,共同對付國民黨軍左縱隊,不斷打退其瘋狂進攻。每消滅國民黨軍一部有生力量,即主動后撤,重新構筑陣地頑強抗擊。戰役相持階段,李成芳注意抓緊戰斗間隙,組織全連開展戰場練兵,深入進行思想政治工作,鼓舞斗志,使連隊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斗志。
經過兩期“收緊陣地”,5月中旬,第73師在大小騾馬及小坎子一帶構筑陣地堅守,這是最后一道防線,背后即是紅四方面軍總部駐地空山壩。總指揮徐向前對第73師能否守住陣地特別重視,認為“73師陣地是敵左縱隊攻擊最猛烈的地方,也是關系到決戰成敗的最緊要之點。那里如果被敵突破,我反攻部署將付諸東流,全局會陷于極為不利的境地。”李成芳從當時戰場情況也感到這將是一場惡戰,他對全連進行陣地動員,挑選有經驗的戰斗骨干組成突擊隊,自己親任突擊隊長。在國民黨軍瘋狂進攻下,李成芳和指戰員沉著應戰,頑強抗擊,多次展開肉搏戰,把沖上來的國民黨軍消滅在陣地前沿。經五晝夜激戰,陣地巋然未動。5月21日拂曉,紅四方面軍各師對田頌堯軍左縱隊9個團發起總攻擊。李成芳率領突擊隊靈活穿插,猛沖猛打。經五晝夜連續作戰,紅四方面軍將國民黨軍分割包圍于空山壩以南地區予以殲滅,共斃傷俘敵近5000人。6月中旬,歷時4個月的反“三路圍攻”勝利結束,紅四方面軍共殲滅國民黨軍1.4萬余人。
二、在延安一年的學習使李成芳政治上進步很快,真正懂得些革命的基本道理和戰術問題
7月上旬,紅四方面軍由4個師擴編為第4、第9、第30、第31軍。其中第73師擴編為第31軍,第219團擴編為第93師,轄第277、第279團。李成芳任第279團3營8連指導員。其間,蔣介石委任劉湘為四川“剿匪”總司令,令其統帥各派軍閥對紅軍發動新的圍攻,但到8月間仍未準備就緒。紅四方面軍乘軍閥之間矛盾重重、互相觀望之際,于8月中旬至10月底接連發起儀(隴)南(部)、營(山)渠(縣)、宣(漢)達(縣)戰役,李成芳率全連參加了這些戰役戰斗。
宣達戰役期間,10月4日,劉湘就任四川“剿匪”總司令,糾集110余個團約20萬人,分六路圍攻川陜蘇區。12月中旬,劉湘發起第一期總攻,企圖攻占宣漢、達縣、儀隴等縣城及旺蒼地區。李成芳和部隊隨即投入長達10個月的反“六路圍攻”作戰。1934年7月,李成芳調任第279團2營教導員。這時,劉湘發動的前三期總攻已被粉碎,正發動第四期總攻。紅四方面軍先后在東線萬源至通江、西線巴中等地頑強抗擊,適時發起反擊。李成芳率連隊參加了西線反攻作戰。至9月下旬,粉碎了國民黨四川軍閥部隊發動的“六路圍攻”,共殲其8萬余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川陜蘇區。
1935年3月初,李成芳調任第271團政治委員。這時,紅四方面軍為向四川、甘肅邊發展,決定發起嘉陵江戰役,渡嘉陵江西進。為奪取渡江作戰的勝利,李成芳率本團作為第一梯隊,向儀隴、蒼溪地區的國民黨軍發動進攻,與兄弟部隊一起連克儀隴、蒼溪,掃清了渡江障礙。嘉陵江戰役結束后,李成芳和團長率領部隊隨紅四方面軍主力,于5月初向西轉移,至5月中旬先后占領茂縣、威州、理番等地區,并繼續向西發展。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勝利會師。但李成芳卻積勞成疾,8月初,住進紅四方面軍總醫院。3個月后,李成芳大病初愈,他強烈要求出院。組織上考慮到他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便送他入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學習(簡稱“紅大”)。“紅大”條件十分艱苦,但李成芳毫不在意,他如饑似渴系統地學習研究了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部隊政治工作、黨的建設和軍事戰略戰術,思想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36年4月,李成芳未及結業,上級便提前給他分配工作,調他到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通訊營任政治委員。通訊營是紅四方面軍總部的神經中樞,李成芳深知責任重大,在沒有營長、副營長的情況下,領導全營工作,不敢有任何懈怠。10月,長征勝利結束。李成芳要求回“紅大”繼續學習,得到上級批準。后來紅四方面軍紅軍學校編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李成芳隨學校到保安,后又遷到延安。
李成芳這次重回學校學習,時間一年,學習內容更加豐富,也更有深度。授課者不僅有專職教員,還有黨內各方面的理論專家。讓李成芳感到幸運的是,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對“抗大”的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十分重視,常親自到“抗大”演講或授課。豐富的戰爭經驗與革命理論相結合,中國革命的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抗大”為李成芳打開了一座理論與知識的寶庫,他遨游在知識的海洋,迷戀忘返。李成芳后來回憶:“在延安一年的學習使我政治上進步很快,真正懂得些革命的基本道理和戰術問題。不僅安心學習,且也是好學生,成績較第一次更大。”
三、《新華日報》評論說:“決死隊指揮員的決斷,戰士的堅韌,把決死隊的名字深印在當地老百姓心上”
盧溝橋事變爆發后,1937年11月,李成芳等一批干部受八路軍總部派遣,到晉東南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縱隊工作,受命籌辦軍政干部訓練班,公開身份是游擊教官。授課中,李成芳傾其所有,講課生動而豐富,所講授的軍事理論知識、各種戰役戰斗實例讓學員耳目一新,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8年3月,決死第1縱隊新組建第3總隊,李成芳等人按共產黨的建軍原則建設這支部隊,加強政治和軍事訓練,工作富有成效。不久,他帶領第3總隊馳騁在山西抗日戰場上,與日軍展開激烈搏殺。4月間,八路軍第129師在決死第1縱隊和國民黨軍一部配合下,粉碎了日軍發動的“九路圍攻”,鞏固和擴大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6月21日黎明,李成芳帶領第1大隊設伏于蘆家莊車站以東,消滅乘火車自壽陽到太原開會的30多名日軍軍官及護送的日軍1個小隊。
1939年1月21日,日軍獨立第4混成旅團6000余人對和順、遼縣地區進行“掃蕩”。李成芳奉命率第3總隊配合第129師第385旅進行和(順)遼(縣)反“掃蕩”作戰,具體任務是在遼縣以東的蘇亭一帶阻擊日軍第4混成旅團向遼縣進犯。部隊經過緊急動員,迅速進至阻擊地域。李成芳將第1大隊部署在蘇亭以西高地正面,向東作正面防御;第2大隊在第1大隊以西占領陣地,阻擊遼縣方向來襲之日軍;第3大隊在蘇亭附近實行移動防御。23日,蘇亭以東煤窯溝方向來犯日軍向第1、第3大隊,遼縣方向來犯日軍向第2大隊發起輪番攻擊,李成芳指揮部隊沉著應戰。日軍多次猛攻,寸步難進,后又調集兵力對第3總隊前后夾擊,仍然不能得手。激戰至黃昏,第3總隊在友鄰部隊掩護下撤出戰斗。蘇亭阻擊戰,第3總隊斃傷日軍100余人,遲滯、消耗了日軍,完成了阻擊任務。3月5日,重慶《新華日報》評論說:“決死隊在這次戰斗中表現了沉著勇敢的姿態,指揮員的決斷,戰士的堅韌,把決死隊的名字深印在當地老百姓心上。”
1941年,敵后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的階段。8月,為適應敵后斗爭形勢,八路軍總部命令組建太岳縱隊兼太岳軍區,陳賡任司令員,薄一波任政治委員,轄第386旅、決死第1旅、第212旅及4個團級軍分區,李成芳任決死第1旅參謀長,轄第25、第38、第57、第59團和洪趙支隊。10月初,日軍集結3萬重兵對岳北抗日根據地實施“鐵壁合圍”大“掃蕩”。決死第1旅按照太岳縱隊的部署,將所屬部隊分為3個集團,2個集團轉至外線機動作戰,1個集團掩護太岳軍區、縱隊機關轉移。李成芳與旅政治部主任劉有光率領第25團主力和第2軍分區部隊轉至外線,尋找戰機,打擊日軍。18日,由沁源閻寨向屯留、鮑店撤退之日軍第36師團一部3000余人,退至安澤上田、將軍溝一帶。李成芳抓住戰機,率第25團于11時運動至將軍溝,令部隊迅速占領將軍溝西側各制高點,兩個連從將軍溝西南山頭向正沿溝底撤退的日軍尾部發起攻擊,將其攔腰截斷,而后合力圍殲日軍后尾。第25團同日軍展開激烈搏殺4個小時,斃敵100余人。
1942年2月,日軍7000余人對太岳區進行春季大“掃蕩”,太岳縱隊和決死第1旅又一次分兵轉移作戰,李成芳、劉有光帶第38團一部單獨活動。日軍突然撲來時,李成芳正在給部隊講話,他沉著地指揮部隊迅速轉移。而后,李成芳帶領部隊在合圍圈里與日軍捉迷藏,白天休息,夜間行軍,每天只走二三十里路,搞得日軍暈頭轉向,疲憊不堪。日軍“掃蕩”接近結束時,李成芳帶著部隊又返回根據地腹心,指揮第38團1營伏擊由李元向故縣撤退的一支日軍部隊,經數小時激戰,斃傷日軍200余人。后又輾轉府城、張店伏擊,給日軍以有力打擊。
1944年初,李成芳被任命太岳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不久又接任決死第1旅旅長。此時,閻錫山加緊與日軍勾結,令其第61軍軍長梁培璜率萬余人,配合日軍侵入太岳抗日根據地之青城、浮山等地。3月10日,毛澤東致電第129師政治委員鄧小平并轉太岳軍區:岳北系我基本根據地,是延安與冀魯豫及華中的交通孔道,不能讓閻軍深入,必須給閻之東犯部隊以嚴重打擊,殲其一部。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太岳軍區決心集中7個團的兵力,發起青(城)浮(山)反頑戰役,李成芳率決死第1旅第38、第25團參加了作戰。
4月11日,李成芳指揮第38團派出一個精干小分隊,利用夜暗對浮山城西北8公里陳家角頑軍第40師一部進行襲擊,俘40余人、斃10余人,小分隊無一傷亡。4月27日夜,第38團襲擊進占浮山以北佐村地區之莊里、東莊子的頑軍第48師第3團,俘70余人,繳獲重機槍1挺和其他武器裝備數十件、子彈2萬余發。5月18日,他又指揮第38團對王村實施攻堅戰,俘頑軍營長以下160余人、斃50余人,繳獲其全部槍支彈藥和各類裝備;第25團在高村阻擊增援王村的頑軍援兵,斃100余人、俘50余人。5月23日,為掩護第386旅第17團攻殲東莊子頑軍,第25團在霍家堡地區占領陣地阻擊頑軍增援部隊,斃100余人、俘20余人。
四、陳賡評價說:“作為一個有戰略眼光的指揮員,李成芳同志已經成熟了”
抗戰勝利后,蔣介石急于搶奪抗戰勝利果實,密令閻錫山大舉進犯晉東南解放區。晉冀魯豫軍區決心發起上黨戰役,具體部署是:先打長治外圍各縣,吸引國民黨軍出援,在運動中殲滅其有生力量。
1945年9月,李成芳擔任太岳縱隊第1旅旅長。9月10日,上黨戰役發起。13日夜,李成芳指揮第1旅和太岳縱隊兄弟部隊一道,攻占長治外圍的長子縣城,經一周鏖戰,19日解放長子、壺關。至此,晉冀魯豫軍區部隊收復長治外圍5縣,殲國民黨軍7000余人。20日,晉冀魯豫軍區部隊開始合圍長治。李成芳、劉有光率第1旅進抵長治北關,21日夜發起攻擊,至24日凌晨殲滅北關守軍,完成了對長治的圍困,閻錫山急令部隊從太原南下增援。晉冀魯豫軍區決定實施“圍點打援”。10月4日,太岳縱隊司令員陳賡命令李成芳率部向虒亭急進,斷敵退路,務求全殲逃敵。部隊到達虒亭后,第38團首先與國民黨軍交火,在兄弟部隊配合下,俘敵600余人。第25團沿漳河向北追擊,在土落村河邊將國民黨軍炮兵司令胡三余以下1000余人俘獲。10月8日,見救援無望,敵第19軍軍長史澤波決定率部棄城向西南突圍,妄圖逃回浮山、翼城。為全殲逃敵,陳賡命令李成芳速率第1旅趕往東西峪,兩地相距200余公里,李成芳率部日夜兼程,于12日到達指定地域,將史澤波部包圍在將軍嶺、桃川地區。15時,發起總攻,經3小時激戰,殲敵1萬余人,俘虜史澤波和2名敵師長,取得了上黨戰役的重大勝利。期間,10月7日,太岳縱隊改編為第4縱隊,第1旅改編為第4縱隊第11旅,旅長李成芳。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發動了全面內戰。9月22日,胡宗南部第27、第167旅由臨汾、趙曲、翼城出動進占浮山,整編第1師第1旅則沿臨汾公路東進策應。陳賡決心以一部在浮山地區遲滯第27、第167旅的行動,集中主力首先分割包圍第1旅,將其殲滅于臨汾、浮山之間。接到命令,李成芳召集各團團長研究作戰方案,決心以第31、第32團為第一梯隊,第33團擔負牽制任務。當晚,第11旅兩個團向宿營在官雀村的國民黨軍第1旅第2團發起進攻。經過激戰,殲滅國民黨軍第1旅第2團的戰防炮連、輜重連和3個步兵連,占領一部分院落,雙方形成對峙狀態。23日拂曉,李成芳指揮部隊先將敵第2團團部與所屬各部分割開來。接著,他指揮部隊組織火力掩護工兵爆破,逐屋爭奪,遂占領敵團部,俘敵200余人。戰斗持續到24日凌晨3時結束,殲敵1600余人,繳獲全部美式裝備。第4縱隊第10旅全殲收縮猬集于陳堰村的敵第1旅旅部和第1團,生俘敵旅長黃正誠。至此,臨浮戰役大獲全勝,殲敵5000余人,打破了國民黨軍南北夾擊的企圖,受到中央軍委的通報表彰。
1948年8月,李成芳調任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政治委員,秦基偉任司令員。鄭州解放后,第9縱隊主力參加了淮海戰役。戰役第一階段,李成芳、秦基偉指揮第9縱隊以第27旅協同第2縱隊于11月15日17時強攻宿縣,激戰至24時,共殲國民黨軍1.2萬余人。11月23日,戰役轉入第二階段,第9縱隊參加了殲滅黃維兵團的作戰。第9縱隊遵照總前委“首先攻取外圍,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戰術指示,攻克小張莊,全殲國民黨軍1個團,率先打破了幾天來的僵持局面,受到總前委的表彰。12月6日,全殲黃維兵團的總攻打響,秦基偉、李成芳指揮第9縱隊先后攻克張圍子、楊圍子、楊老五、楊子全、楊四麻子等多處據點,最后協同兄弟部隊直搗雙堆集。戰至15日夜,將黃維兵團悉數全殲,兵團司令官黃維、副司令官吳紹周就擒。
1949年2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軍成立,隸屬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李成芳任軍長。渡江戰役后,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實施戰略追擊。國民黨軍節節敗退,10月14日,棄守廣州,向西南方向逃竄。李成芳通過偵察獲悉,余漢謀部正向陽江和陽春方向撤退,為搶占先機,陳賡命李成芳統一指揮6個師,火速追殲逃敵。李成芳根據當前態勢,分為三路平行追擊。三路追兵如三支利箭,直插陽江、陽春,每天行程75公里以上。24日,將余漢謀部圍困于陽江地區。26日拂曉,李成芳命令發起總攻,各部隊分割穿插,將國民黨軍割成無數小塊。被圍之國民黨軍大部當了俘虜,僥幸漏網的倉皇搶奪渡船,不少人被擠落海中淹死。至中午12時,戰斗結束,兩陽戰役取得斃俘國民黨軍8萬余人的輝煌勝利。
12月7日,欽州戰役勝利結束,殲滅了白崇禧第1、第10兵團,俘敵4萬余人,繳獲汽車200余輛,火炮42門,以及大批槍支彈藥和物資。兩廣戰役后,陳賡評價說:“作為一個有戰略眼光的指揮員,李成芳同志已經成熟了。”
五、作為軍區的政治主官,李成芳始終把部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1950年2月,李成芳率第14軍向滇西進軍,任滇西工委書記、滇西衛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云南和平解放后,流竄到滇西的國民黨殘余部隊和當地封建地主勢力以及土匪相互勾結,加緊策劃反革命暴亂。李成芳率部進入滇西后,即開始剿匪,他經常深入到第一線指揮戰斗,部署任務。從1950年至1953年共進行大小戰斗800余次,殲滅土匪2.8萬余人,取得了剿匪作戰的全面勝利。
1952年,西南軍區組織一批高中級干部赴朝鮮參觀學習,李成芳是參觀團的領導之一。在朝鮮前線,他悉心觀察這場戰爭的各方面情況,揣摩交戰各方組織指揮、進攻、防御的特點,尤其是在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指揮下,志愿軍進行的五次戰役的經驗和教訓,并深入到志愿軍參戰部隊與基層干部戰士座談,搞調查研究。參觀結束回到國內,李成芳靜心思考研究一個月,將研究成果整理成文字材料上報軍區黨委。1953年5月,李成芳奉命再度入朝,代理第15軍軍長,并到金城戰役前線見習。
1955年1月,李成芳進入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緊張的學習,加上傷病困擾,李成芳終于支撐不住,昏倒在課堂上。南京軍事學院領導考慮到李成芳的身體不適宜繁重緊張的學習,曾要他退學養病。李成芳態度堅決而誠懇,要求繼續學習,得到學院首長的同意和支持。李成芳一面治病,一面堅持修完了全部課程,取得了畢業證書。
◆1958年夏,毛澤東在武漢接見武漢軍區黨代會代表時與李成芳握手。
1962年9月,李成芳擔任昆明軍區第二政治委員。作為軍區的政治主官,李成芳堅持把部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他經常深入部隊宣傳毛澤東思想,號召部隊認真學習毛澤東著作;領導部隊大力開展學雷鋒、學“南京路上好八連”、學“硬骨頭六連”的群眾運動。他關注連隊基層建設,強調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1964年,他帶領軍區工作組到駐宜良羊街的第110團1連蹲點20天,總結該連黨支部建設的經驗,將調查研究得來的第一手材料形成文件印發軍區部隊,對加強軍區連隊黨支部建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1965年1月,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李成芳被任命為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在江青一伙的誣陷迫害下,李成芳蒙受不白之冤達6年之久。1975年1月,他擔任第五機械工業部部長兼黨組書記。為加快兵器工業的發展,李成芳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團結穩定、抓生產整頓、抓科研創新、抓兵器質量上。
1977年8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李成芳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同年12月,中央軍委發布命令,任命李成芳為武漢軍區第一政治委員。重新回到軍隊并擔任軍區領導工作,李成芳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工作中。他帶領部隊堅決貫徹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維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重視軍區黨委一班人的團結,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軍委的戰略方針和決策指示,加強部隊的教育訓練。1982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李成芳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0月,他愉快地服從黨中央的決定,從領導崗位退了下來。
1984年1月23日,李成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0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