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我去逛小red書,看到有博主拉群,建群的目的是討論研三找工作的問題。當然也不是僅僅討論研三找工作的問題,還包括研三學生報團取暖,互相安慰:好像把自己的痛苦傾訴出來之后,天大的痛苦也才能勉強過得去。我和群主有過交流,他說:“焦慮的很,就怕畢業了沒工作,我就感覺我沒地方去了,不好意思回家。是呢,尤其都研究生畢業了,人家本科都過得挺好的。”
我能想象到他的窘迫,當然也能與他共情。試想,一個研究生畢業都26歲前后了,畢業了還沒有工作,在家呆著,不僅父母覺得奇怪,自己也會覺得不適的吧。當然這可能是個特殊的情感體驗,我有問過其他人,如果你畢業沒工作,回家呆著應該不會不好意思吧。有的人回答不會不好意思。看來,想法怎樣,體驗怎樣,還跟個體的差異有關。但是,我覺得,畢業后沒工作不敢回家的人,數量也不會少。現象是有的,這就讓人深思。
我所認識的大部分人都在考公考編,之所以考公考編,目的在于(1)大家都想得長遠了,意識到只有長久地穩定地工作到退休才是最好的;(2)大家其實也嘗試過找工作,做了一堆測試(就是那種考公考編的題,還有性格測試),然后就沒有下文了。幾百份簡歷泥牛入海,不知所蹤。于是只得乖乖地回到考公考編的道路中來,每天早起去圖書館,很晚才歸。“考公考編是一種孤注一擲的做法。”我對人這樣說道。其淘汰率之高,讓我想起沒考上的人,不得不覺得壯烈。
甚至有的人覺得去夕陽產業也不是不好了。這就是建筑業。來自河北的研三學生A同學決定跨省來到山西去參加一家建筑公司的考試。關于其他工作,群里有同學透露:“我那會兒找一個工作,加了一個工作群,招四五個人吧,那個群都加爆了,還有人沒進去。”這是事實,這樣的情況我遇到過兩次:一次是招運動品牌的店員;一次是招科技公司的銷售。
來自上海的B同學在2024年畢業,在考研和找工作之間,我勸他去工作。于是他終于找到了一份采購的工作。公司在上海,需要去東莞和肇慶跑業務。B同學每月掙1萬。工作十分辛苦。我問他你還想考研嗎?他覺得當初冒出考研的想法是個錯誤。不過他的痛苦也隨之而來,這就是,他是個戀家狂人,他家在河南,他幾乎很少回去。家里人很辛苦,他說,于是為減輕家里負擔,他不得不下班后去幼兒園帶孩子。不懂事的小孩經常掐他胳膊。
人生圍著工作打轉。工作對大部分人來說從古至今都沒有變過,這就是,工作成為了謀生的手段,工作成為了目的。這就是馬克思所簡單揭露的東西。找不到工作的同學心里感到焦慮,找到工作的同學也會面臨各種問題。如此,馬克思所說“上午從事打魚,下午從事批判”的一天安排就好似遠在天邊。今年畢業生1200多萬。有學長告訴我們:“我覺得去年考試機會還算比較多,今年是真的少很多了。”距離畢業還有不足兩個星期,沒找到工作不敢回家的同學發問:“馬上答辯還沒找到工作,這個階段應該去哪兒找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