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上很熱鬧,各種武裝沖突不斷,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交火,成了全球的熱搜。
說起印度,人們很容易會想起1962年的中印之戰。那一次,他們被中國軍隊狠狠地收拾了一頓,從此老實了很多年。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那一戰并非傳說的那樣輕松,而是有著極其復雜的背景,凝結著毛主席非凡的智慧。
那是在抗美援朝勝利后,美帝國主義我我真心不死,開始拉攏我們的鄰居印度,一心想挑起中印之間的戰爭,然后尋找機會坐收漁利。
新中國成立之初,英國殖民侵略印度。那個時候,中印邊境“有邊無防”,英印的擴張政策造成了中印邊界的領土爭端。
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尤其是抗美援朝又牽扯到了很大精力,所以1951年至1953年間,印度侵占了“麥克馬洪線”南面的領土。
1954年起,中方與印度進行了多次會談,力求和平解決領土在爭端,但交涉始終沒有結果。
1959年,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亡印度受庇護,由此使得兩國矛盾更為突出。
可巧的是,赫魯曉夫因路線問題以及無理要求遭到拒絕而與中國交惡,隨后停止援建并開始逼債。
不僅如此,赫魯曉夫也把手伸向了印度,并在中印關系上煽風點火。
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先后向印度示好,這讓本不強大的印度產生了錯覺,認為自己真的就是世界三哥了,更加不把中國放在眼里。
從那個時候起,他們便不顧中方警告,不斷在邊境制造事端,致使雙方沖突不斷,流血事件時有發生。
是可忍熟不可忍。當時,國內很多人主張出手教訓印度這個不知死的鬼。可是,毛主席卻始終按兵不動,告訴大家小不忍則亂大謀。
當時,很多人都很詫異,這完全不像主席的性格。美國人的“老虎屁股”他都敢摸,怎么對弱不禁風的印度卻如此忌憚起來了呢?
人們想的不錯,對印度軍隊他們早把底摸透了,論作戰能力他們連國民黨軍隊的一半都達不到。如果與其開戰,肯定是摧枯拉朽一般。
可是,人們并不知道,毛主席盯著的不僅是印度,還有對我們虎視眈眈的美國和蘇聯。而且,當時的中國還面臨著一個極為不利的大問題。
1959年至1961年,中國遇到了“大饑荒”,老百姓吃飯成為了最為突出的問題。供給不足,這可是兵家大忌。
毛主席想得很深,而且很遠。中印不戰則已,戰則必勝,否則抗美援朝樹立起來的國際地位就要受損。
可是,一旦開戰,美蘇兩國很可能要參與進來,那就會使立足未穩的新中國再次陷入戰亂之中。
這不是毛主席想要的,他要加緊進行國家建設,盡快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面對印度無休止的挑釁,毛主席不得不從新審視世界格局。
他要下一盤棋,一盤大棋。
毛主席以杰出軍事家和戰略家的眼光洞察世界,很快便對國際形勢做出了判斷。
二戰以后,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通過局部代理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太空競賽等方式互相遏制,進行不動武力的對抗,而且互不相讓。
毛主席之所以不動聲色,是在從中等待時機。
1962年,中國的困難時期基本度過,就在這個時候,他敏銳地察覺到,美蘇之間的對抗在悄然升級。
機會,這正是他所要的機會。美蘇的對抗一旦到了白熱化程度,自然無暇顧及中印。那個時候,便是中國出手教訓印度的最佳時機。
果然,美蘇對抗完全按照毛主席的預測發展。美國開始在一些國家的軍事基地部署導彈,揚言要對蘇聯進行核打擊。蘇聯也不示弱,悄悄把核武器運到了古巴,在美國的家門口豎起了發射架。
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
這個時候,印度卻看不清形勢,仍在毫不收斂地干著找死的事,繼續向中國境內進行炮擊。
毛主席緊緊抓住了這個時機,一聲令下,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展開了猛烈反擊。
歷時一個月,解放軍在東段進到“麥克馬洪線”以南靠近傳統習慣線的地區;在西段,清除了印軍在中國境內的所有據點。共擊斃、俘虜印軍8700余人。
這便是歷史上的中印自衛反擊戰,后來被毛主席稱為軍事政治仗。
通過這場戰役,我們再次看到了毛主席的雄才大略。如果不是毛主席審時度勢,盲目對印開戰,在美蘇及西方國家的參與下,很可能就是今天的俄烏戰爭,使國家陷于長期的戰亂之中,經濟建設很難順利進行。
今天,有些人對毛主席說三道四,評頭論足,比當年的印度人還印度人,真不知道他們從哪里得到的自信。如果是沒美國人給的,那就上當受騙了,因為他們曾經有八位總統對毛主席充滿了敬佩,并給予了盛贊。難道你比這些總統還牛叉?如果是這個“公”或那個“公”給的,那就是在開國際玩笑,因為他們在毛主席面前如同麻繩捆豆腐,根本提不起來。
醒醒吧,不自量力的人。毫不客氣地說,毛主席是能夠改變世界的偉人,是巨人中的巨人。他的學識和眼界,不是等閑之人能比的。你如果不服氣就拿鏡子照照,看看個頭過沒過偉人的腳脖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