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2000 篇文章

范仄:簡論文化自信運動

在將雇傭勞動這種普遍性對抗關系作為政治治理對象和作為意識形態(tài)教化對象的前提下,“文化自信”是個好東西,但往前走半步,就會墮落成文化蒙昧主義。自從“文化自信”在中國成為一種思潮以來,文化蒙昧主義隨即盛行。這兩者的并行難以避免,我們既不能對這種現(xiàn)象過于大意,也不必要過于恐慌。
2017-12-19 范仄 互動:43

劉復生:“文明中國”論的圖譜

以“王道政治”反對當今世界的“霸道政治”,是文明中國論富于批判性和革命性的一面,而試圖僅僅在觀念領域去把握和消化它,以及對于認識中國歷史的延續(xù)與斷裂的問題上,文明論仍需要做進一步的思考。
2017-12-12 劉復生 互動:44

警惕“醫(yī)學殖民主義”淡化中醫(yī)特色

  “中國中醫(yī)類醫(yī)院的數(shù)量接近美國所有類型醫(yī)院總數(shù)的70%。”和《補充與替代醫(yī)學雜志》(JACM)總編約翰·威克斯先生的對話緣起于今年2月他在該雜志發(fā)表的一篇有關《中國的中醫(yī)藥》白皮書的社論,白皮書披露的中國中醫(yī)醫(yī)療服務總量令他驚訝。威克斯說:“美國和歐洲學者們應該睜開眼睛看看中國中醫(yī)藥的發(fā)展。”  這位第一次踏足中國內(nèi)地的美國學者曾是
2017-12-01 互動:139

蔡長運:用唯物辯證法解析《道德經(jīng)》之第一章

  用唯物辯證法解析《道德經(jīng)》之第一章  ——蔡長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注釋】:  ①第一個和第三個“道”是名詞,是指:道這個東西,或道這個概念的意思。  ②第二個“道
2017-12-01 互動:119

《中庸》教導怎樣儒家世界化——解《中庸》前十一章

儒家在當代中國首先要完成世界化過程。我們已經(jīng)從九州時代走到七洲時代。儒家不在一個新的世界范圍得到弘揚,在當代就會遭遇根本困境。儒家世界化的含義之一,也是主要含義,即儒家必須能夠處理七大洲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政治、不同利益格局等之間的沖突;它必須具備這種處理和包容的能力。如果不具備這種能力,儒家在當代遭遇的根本困境,就會顯示為源自自身的障礙,并因此被質(zhì)疑;在對《中庸》的解讀中也將發(fā)現(xiàn)這一點。這是
2017-11-21 范仄 互動:49

一字千軍:論孝道

2017-10-17 一字千軍 互動:60

吳銘:關于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問題

  這是在我的微信群中,對兩位“弘揚傳統(tǒng)文化”學者對何新《法家之學源出儒家》一文的評論的反駁。為了使之象篇文章,便于閱讀,發(fā)表時有補充。  一、學者鄭某:法家源出儒家,其鼻祖荀子惟孔子是尊。這是先秦思想史的一個基本事實,只是一般人不清楚。何新先生說這是他的“發(fā)現(xiàn)”,也可以。但他說歷史上的儒法斗爭是是虛構的,能提出這個觀點,頗有膽識。孔子作為集大成
2017-10-11 互動:173

中國哲學沒有“真理”概念嗎?

?自20世紀40年代迄今,海內(nèi)外學界一直流行著中國哲學無“真理”概念的觀點,這些觀點完全不合乎事實。“實事求是”乃是中國哲學認識論中最值得珍視的精髓,被走在世界哲學前沿的人士看作可以免除人類的狂熱和災難的最重要的哲學方法。
2017-10-09 許蘇民 互動:57

張文木:亞洲古地理與中華民族發(fā)祥

亞洲古地理與中華民族發(fā)祥——兼論中華先民在太平洋地區(qū)的遷徙及其世界意義張文木一、人猿相揖別:亞洲古氣候演化與中華古人類誕生(一)部落共同體、民族共同體和國家的形成(二)人猿相揖別:亞洲古氣候演化與中華古人類誕生二、第四紀:中華古人的遠征及其苦難輝煌(一)遠征,從青藏高原出發(fā)——中華先祖的遠古足音(二)遠征,從青藏高原出發(fā)——中華古人的大遷徙

2017-10-02 互動:111

不能歪曲孟子“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的本意

  不能歪曲孟子“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的本意  最近,一些人常常拿出孟子當年說的“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來宣傳保護私有產(chǎn)權的重要性。他們說,按照孟子關于“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的思想,一個國家要長治久安,必須保護產(chǎn)權,否則,如果生活在這個國家的人民對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沒有長久永恒的權利,那么人們就會沒有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和努力賺取財富的決心和恒心,只會鼓勵短期行為
2017-09-28 互動:172

中西文化比較之五:保守防御與開拓進攻

2017-09-17 悟實蜃輝 互動:33

葉適對《中庸》的批評及其對儒學的闡釋

葉適的思想除了其批判精神和現(xiàn)實主義外,在對儒學傳統(tǒng)及政治歷史的思考方面也有重要的理論建樹,表現(xiàn)出宋代特有的理性和懷疑精神。他對《中庸》的辯難揭示了其邏輯矛盾,把中庸理解成道的辯證變化過程,其內(nèi)外交相成之道為更完整地理解儒學作出了貢獻。
2017-09-17 陳銳 互動:34

中華文化的發(fā)展與演變

2017-09-09 輕揚天下 互動:44

中西文化比較之四:和諧思維與叢林法則

2017-09-09 悟實蜃輝 互動:33

講稿|牛軍、王棟:冷戰(zhàn)時期的中美關系

  本文整理自2017年4月16日舉行的東方歷史沙龍(第125期):冷戰(zhàn)時期的中美關系,嘉賓為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牛軍教授與王棟副教授。  主持人:首先介紹一下今天的兩位嘉賓。一位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法學博士牛軍老師,牛老師在冷戰(zhàn)史、黨史和國際關系史領域都有許多非常棒的文章。另一位年輕的學者,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王棟老師。今天的沙龍主題與王棟老師的文章有
2017-08-25 互動:79

文揚:“下層社會儒家傳統(tǒng)”是孕育革命思想的母體

  前一篇提到,馬列主義進入中國后,越過了上層社會直接滲透到下層社會中,與“下層社會儒家傳統(tǒng)”發(fā)生了結合。  正是在這個結合中,馬列主義實現(xiàn)了中國化,傳統(tǒng)“中國思想”開始復活,誕生出一套全新的“中國思想”。其主體,就是被稱為“中國共產(chǎn)黨集體智慧結晶”的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是一種革命思想,其中的革命觀念,既來自于馬列主義,也
2017-08-25 互動:140

劉潤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如何處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是當前思想文化領域的一個重大問題。能否正確認識二者之間的關系,并且合規(guī)律性地駕馭二者交互作用的過程,不僅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文化的發(fā)展繁榮,而且還將影響到中國的發(fā)展方向、道路和未來,因此必須進行認真的探討。  一  概括地說,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以前者為主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要實現(xiàn)對于這一關系的具體的科學把握,必須十分
2017-08-23 互動:92

黃河清:推翻西方偽史,扶正中華文明——把顛倒的歷史再顛倒過來

  受托為諸玄識先生新著《虛構的西方文明史》寫個序,深感不勝任。但閱后感慨萬千,還是寫幾句。  首先要說的是,這是一本顛覆性的書,顛覆大量的“常識”,將150多年來西方灌輸給我們的“西方文明史”(及伴生的“中國專制史”),整個掀翻在地!  諸先生寓居倫敦,中西貫通,博引西籍中典,文筆平和,但筆底激蕩風雷,振聾發(fā)聵。  事實上,學術界已經(jīng)有人質(zhì)疑西

2017-08-21 互動:206

陽明學何以呼應中國的“近代”?——“良知”的發(fā)現(xiàn)及其文明史意義

在白銀貨幣體系確立、社會流動性增強、庶民社會初步形成的晚明,“欲望的解放”成為時代精神主題,既有的社會與價值秩序難以安頓個體生命并賦予其意義。對此,陽明學構想了關于社會重構的一整套理論方案,確立了“良知”的意義,意使個體重新落實倫理價值,在充實自我的同時,承擔起世界的責任。重溫“良知”的發(fā)現(xiàn)及其文明史意義,對于當代的文化重建和價值重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017-08-09 張志強 互動:40

伏羲師資教育基地 2017年秋季學期招生簡章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教育大計,素質(zhì)為要;  素質(zhì)教育,教師為本!  一、伏羲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 2006年9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文法學院吳鴻清教授義務到甘肅省甘谷縣土橋小學創(chuàng)辦了“伏羲班”,用六年的時間,探索出一條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切實可行的道路,伏羲班的實踐經(jīng)驗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尤其是廣大家長的高度關注和認可。  從2013年秋季至今,僅僅四年的時間,
2017-08-08 互動:59

老田:孔子斥為“德之賊”的“鄉(xiāng)愿”之五千年演變史

政治場域的機會主義現(xiàn)象,自古就存在,但是從來都沒有像今天的中國這樣:對于這個問題的各種錯誤認識,成為學術進步和認識提高的壓倒性障礙。為此,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政治-機會主義是如何在歷史中間出場的,當時的人們又是如何看待和分析這一歷史和政治現(xiàn)象的。在先秦諸子那里,官場出現(xiàn)與機會主義盛行,是一個跟隨著國家權力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的歷史性現(xiàn)象,在這個方面還不能說今天學術界的認識,已經(jīng)超
2017-07-05 互動:257

毛澤東對中國古代“實踐哲學”的超越與升華

不可否認,中國古代實踐哲學和馬克思的實踐哲學,無論在民族性、時代性以及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存有極大差異,但二者共同的重實踐、重現(xiàn)實的思想指向,使得毛澤東極易通達馬克思實踐哲學,并立足于中國社會的現(xiàn)實需要,在這兩種哲學相契合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chuàng)造,對中國古代的實踐哲學進行超越和升華,樹立了馬克思哲學中國化的典范。
2017-07-03 王玉平 互動:57

蕭武:政治儒學讓儒家回歸政治?什么樣的政治?

蔣慶所提出的一系列所謂儒家的政治制度設計恰恰是對中國革命的否定,對中國革命的遺產(chǎn)的否定,試圖恢復世襲王權、貴族特權和等級制度,只能是書齋里的空想。
2017-06-21 蕭武 互動:97

許光偉:國學感召與《資本論》在今天 ——紀念《資本論》第一卷出版150周年

《資本論》是時代性作品,對其閱讀相應具有時代的烙印。在當下,需要在繼續(xù)關注馬克思主義感召路徑的中國傳統(tǒng)研究的同時,適時加強對“國學感召”路徑下《資本論》研究的重視,并發(fā)掘其對“中國化研究進程”所發(fā)揮的應有積極作用。
2017-05-26 許光偉 互動:107 《資本論》發(fā)表150周年

賀濟中:一場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斗爭

  近日,江西九江學院舉辦的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公益講座上,演講者丁璇老師提及“女人衣著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等言論引發(fā)熱議。一時間,輿論喧囂,甚至有的網(wǎng)友表示“這些言論是對女性的歧視和禁錮”。  該場講座的主題為“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公益講座——做新時代的窈窕淑女”,這本來是一場普通的講座。大家都知道
2017-05-24 互動:128

蔡啟璧:“中國人沒有信仰”?——遠離“一神教”,國家之幸、民族之幸、文明之幸!

  蔡啟璧:“中國人沒有信仰”?——遠離“一神教”,國家之幸、民族之幸、文明之幸!    2002年世界主要宗教信仰分布圖(2003年版的《不列顛百科全書》繪制)    最新中國宗教地圖  關于“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個說法,早已在社會泛濫多時。  中國人怎么就沒有信仰了?是誰給中國人貼的這樣一個標簽?  西方人說之,對中國人似有不屑
2017-05-19 互動:140

《道德經(jīng)》與《資本論》關系簡說——論中國經(jīng)濟學的思維和語言

  《道德經(jīng)》與《資本論》關系簡說  ——論中國經(jīng)濟學的思維和語言  許光偉  《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  摘 要:從《道德經(jīng)》到《資本論》是術語的傳承和革命,是思想領域發(fā)生的一次次重大變革,延續(xù)了歷史的生生不息。可對接之點包括:(1)以《道德經(jīng)》釋解《資本論》架構之謎,顯露發(fā)生學工作邏輯規(guī)定性;(2)在歷史探究中銜接“農(nóng)業(yè)史的經(jīng)典”和“
2017-05-03 互動:124

中國沒有奴隸社會嗎?

中國古代奴隸之稱自夏朝始用。夏商周社會,由全無人身自由的奴隸和半無人身自由的庶民,共同構成奴隸社會的主要勞動力。奴隸來源于戰(zhàn)俘和罪犯,不但客觀存在,且數(shù)量巨大。作為奴隸主附屬物的奴隸殉葬,是中國奴隸社會的重要特征。
2017-05-01 宋曉萍 互動:61

田辰山:一個古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故事

  一個古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故事  ——李學俊《“道政”:匡正世界》序  田辰山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國文化走出去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李學俊先生從《管子》《史記》《漢書》和四書五經(jīng)等大量古典著作中敘述出一個中國古代“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故事,并嘗試回答中華文明為何數(shù)千年綿延不絕,為何馬克思社會主義誕生
2017-04-23 互動:79

中宣部部長《求是》發(fā)文: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不是要“以儒代馬”

  原標題: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中華文脈  ■ 中華民族能夠在順境中從容淡定、在逆境中奮進崛起,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因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持久涵養(yǎng)。特別是貫穿其中的思想理念、傳統(tǒng)美德、人文精神,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  ■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包括儒家思想在內(nèi)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要更好地延續(xù)下去、獲得新的生命力,必須順應時代、向前展望,在保持自身
2017-04-17 互動:283

孔慶東:孔子論父母之仇

  今天學習一段,孔子論父母之仇。  【禮記原文】子夏問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斗。”  【注解】子夏:即卜商,孔子門下著名課代表。居:對于。仇:仇人。寢苫(shān):睡在草墊子上。這是為父母守喪的習俗。枕干(zhèngān):頭枕著盾牌而睡。提醒自己父母之仇未報。不仕,不當官,不以官身報私仇。弗
2017-03-29 互動:647

有中國特色的儒釋道斗爭

2017-03-19 夢籬笙簫 互動:27

孫錫良:對中國封建王朝的泛解

  ★★★替“皇帝們”反思  一般來說,反思歷史的工作不是由官家來做,便是由史家來做,很少有平民來給官史寫反思框架。然而,翻開所有的歷史反思,你會悟出,反思從來都只是形式,并不能真的成為鏡子,大多為了給新的“皇帝”鋪路,結論自然未必正確。  時至今日,我們能看到的歷史反思無數(shù),親歷的“反思”也不少,如果能以平民視角撇開皇權需要尋找歷史的真相,會
2017-03-17 互動:137

建成大秦帝國還需要文化這塊磚瓦

2017-03-11 夢籬笙簫 互動:22

從《資治通鑒》看中國傳統(tǒng)史學的當代價值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國剛先生潛心研讀《資治通鑒》數(shù)十載,選取《資治通鑒》中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二十個關鍵點,以現(xiàn)世眼光審視傳統(tǒng)文化精髓,追尋政治得失、王朝興衰之跡,探究修身齊家、經(jīng)世治國之道,著成《〈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一書。  該書從《資治通鑒》文本出發(fā),觀照影響家國大政之關鍵節(jié)點,言簡意賅地講述由三家分晉至
2017-03-07 互動:69

田辰山:闡發(fā)“一多不分”理念,建立文化基因共識

所謂優(yōu)秀文化傳承,就是傳承以“一多不分”哲學作為文化最基本的基因的、生生不已、傳承不已的宇宙觀、認知觀、思維方式、珍重取向以及作為它的載體的語言話語敘事。對于生生不已、渾然一體的文化,一以貫之的“一多不分”經(jīng)脈,遍布通行、縱橫交錯、溝通內(nèi)外。
2017-03-05 田辰山 互動:36

邋遢道人:漢語——世界“健康發(fā)展的語言”的唯一標本

  關于漢語傲視世界所有語言的優(yōu)勢,貧道幾乎在第一篇就進行了確定,這是不是有些托大?就像開篇就講的:貧道既不懂英語也不懂其他語言(貧道高中六八屆,學了4年俄語。七七級大學生,學了兩年英語),就這語言知識敢說其他語言達不到漢語詞匯清晰的矩陣結構和語法的同構水平?不過貧道并不心虛,因為正如第一篇講的,這是個普通語言學問題。只要把握一些頂層的邏輯,其他知識不起決定作用。  比
2017-03-04 互動:139

邋遢道人:老祖宗的英明抉擇讓我們最會說話!

  上篇文章說到,漢語與其他語言相比,有便于學習、記憶和容易應用的特點。主要原因是漢語的詞匯有清晰的矩陣構成,理解和記憶非常方便;同時漢語在的詞法和句法邏輯一致,容易掌握。  接著的問題是,為什么漢語的詞匯能形成清晰的矩陣關系,以及為什么漢語可以完全用合成法構詞以使詞法和句法同構?本文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人類在逐步認識世界的同時,要不斷創(chuàng)造新“詞”來描
2017-03-03 互動:187

邋遢道人:漢語真的是“地球上最先進的語言,沒有之一”嗎?

  群里轉來一篇文章,題目是“漢語是地球上最先進的語言,沒有之一”。文章基本看法與貧道所見略同,只是邏輯和事實上都還需要更講究些。  貧道很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說起來有些偶然。很多年前貧道與哥哥姐姐開車出去玩兒,他倆認為漢語沒有英語表達更充分更準確,因此英語更先進。貧道不同意他們的看法,說不存在一種語言比另一種語言更先進,所有語言都有能力充分、準確表達另
2017-03-03 互動:210

郭松民:中國文化要走出小農(nóng)意識

  在北京生活就是這樣,春節(jié)一來,大家各自回故鄉(xiāng)陪父母親過年,春節(jié)過后,北京的朋友才有機會見面聊天吃飯,以彌補春節(jié)沒有見面的缺憾。  這幾天,參加了好幾次朋友聚會,飯桌上都要爭論朝鮮問題。有主張通過嚴厲制裁迫使朝鮮棄核的,也有認為朝鮮棄核已無可能,應順勢而為,默認朝鮮的核國家地位以打破僵局的。雖然雙方觀點嚴重對立,但大家一個共同的看法是,朝鮮問題已經(jīng)積重難返,頗為棘手。  
2017-02-27 互動:342

龔忠武:久違了,中華文明!--仁厚豪邁的新生中華古文明登頂世界

  久違了,中華文明!  --仁厚豪邁的新生中華古文明登頂世界  摘要:習近平主席在瑞士的主旨演講,標志新生的中華古文明,再次登頂世界,以中華德慧指出今后人類何去何從,并莊嚴宣告中國的承擔和責任。  龔忠武  目錄  1、青出于藍  2、展現(xiàn)中國風格氣派、洋溢中華風采神韻  3、濟世良策  4、任重道遠  注釋  圖片  附錄:中國歷代的儒法之爭·《悉信亦非&midd
2017-02-27 互動:90

張文茂:中華大一統(tǒng)和傳統(tǒng)文化的公與道---關于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幾個問題的隨想

  按語:該文是張文茂同志近來讀史的一些思考。文中提出的主要觀點:我國與西方歷史發(fā)展的根本區(qū)別是早以形成的大一統(tǒng)格局;中華大一統(tǒng)格局形成經(jīng)歷了炎黃時代的部落聯(lián)盟、夏商周時代的分封制和秦漢以來的郡縣制三個階段,是一個不斷升級完善的過程;而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正是這一歷史過程的集中反映。在豐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中,張文茂認為最核心的概念是公與道,認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本質(zhì)特征是講公不
2017-02-21 互動:224

尊儒要復活的是什么——論儒家的“尊者專制”本質(zhì)

“孔孟民主”論將孔孟之道與帝制皇權切割開來的各種解釋方式,既違背歷史事實,也違背政治常識。在人類政治史上,還沒有發(fā)生過這樣一種現(xiàn)象:在漫長且廣闊的歷史時空內(nèi),一種政治制度及其統(tǒng)治者把對這種制度具有顛覆性的思想體系奉為官方學說并大加宣揚。帝制統(tǒng)治者對孔孟之道堅定不移的選擇、歷時久遠的推崇和千方百計的弘揚,恰恰是判定“孔孟專制”的最重要的事實依據(jù)。
2017-02-04 張分田 互動:101

黃蕉風:墨雖舊學,其命維新

2017-02-02 黃蕉風 互動:31

田辰山:糾正西方錯誤“法治”觀,是中國“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的關鍵!

人類的歷史經(jīng)驗早給人以啟示,人民掌權的社會主義國家尤其不容易,總是有人冒出來想改憲法,改成另外性質(zhì)的國家。因為不許問姓社姓資的頭腦不清行為,已經(jīng)被實踐檢驗導致了越來越不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越來越背離中國思想文化,越來越不是社會主義,人民越來越不高興,越來越不贊成。
2017-01-14 田辰山 互動:179
1 6 7 8 9 10 11 12 40

今日頭條

最新專題

大國崛起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久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 在线播放国产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