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00 篇文章
清華簡《畏天用身》局部 作者/供圖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十三輯收錄《畏天用身》篇,共17枚竹簡,簡長44.4厘米,寬0.6厘米,簡形完整,不缺簡,無序號,簡背有刻痕,原無篇題,今篇題為整理者所擬定。 篇題《畏天用身》主要取自文首“畏天智,用身足”句。畏天,敬畏上天,含義頗多:此天既指人可直接感受之浩瀚宇宙、四季遞變、物理現象,也指抽象的自然與社會發展規律(包括已
2024-02-05
互動:21
1、《莊子·知北游》“禮者,道之華而亂之首也。故曰:‘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也。’今已為物也,欲復歸根,不亦難乎! 其易也其唯大人乎!”儒家所倡導的“禮”制儼然已經背離了道德而自成體系,則現存的這個體系包含著依附、投降、屈節、諂媚、奸諛、狡黠、欺騙、自大、殘忍等等與道德相違背的東西,它們已經徹底背叛了初
2024-02-02
互動:41
1、第一章(道可道)道為體,異于眾,常無用,獨立存。道體常靜,無欲無為;如果能夠施用,則放之四海而皆準,因人而用無所不可,因人而名無所不能,即言道亦因人而用、有所不同。道與體同,名與術同。順物之理,則為常道;適物之變,則為權術。順理適變,內圣外王,積小成大,則可以一統天下(利益、名譽等)無名則言尚未分化,有名則言緣己性而生成,等而次之也。一經使用,各有因果,千端差異,故善惡是非生焉。“皇者
2024-01-29
互動:42
(如果沒有)自己的本土理論,無論我們有多努力,也無論取得多少成就,到頭來其仍然屬于在世界文明之林中難以立身的“老公文明”,我們再次“煉石補天”就是要為我們中華文明重新修復自己的根器,以沖出“高墻”并放飛自我,使其在世界文明中重新雄起!
2024-01-29
段修斌
互動:16
【導讀】在人類文明史上,孔子從軸心時代投下的影子,橫亙東亞兩千余年歷史,無論在道德、教育、國家治理、意識形態乃至經濟結構上都留下了深遠影響。然而,歷朝歷代對孔子的尊崇,也使孔子本人的形象越來越模糊甚至虛假。本文作者、北京大學李零教授指出,漢以來或宋以來,大家頂禮膜拜的孔子都是“人造孔子”,現在的孔子,更是假得不能再假。孔子身上被追認的越來越繁復的頭銜,與
2024-01-25
互動:72
“四自”(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自見者的主觀臆斷性很強,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狂妄;自是者的主觀判斷嚴重偏差,有夜郎自大、舍我其誰的愚蠢;自伐者一定輕賤事物、輕賤他人,輕賤歷史人倫,而夸夸其談、自吹自擂、自我標榜,仿佛一個矮矬子站在歷史巨人面前,仿佛逞一時之快、泄一時之欲、邀一時之名,面對歷史長河置若罔聞、我行我素,依然自得其樂、自飾其非、洋洋自得,不知羞恥,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2024-01-23
互動:70
中國古代先民特別注重對水的尊重、順應、保護,在治水用水的千年實踐中孕育了相合相生的生態理念。
2024-01-07
牛志奇
互動:38
離開毛澤東思想談文化自信,既不能自信,也不能他信。在傳統思想文化中很難找到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深層次矛盾的靈丹妙藥,還是老老實實地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吧!
2024-01-04
許玉杰
互動:51
產生時間意識并借助某種器具確定自身在時間中的位置,是人類文明進入成熟的標志之一。這種幫助人類確定自身時間位置的器具,就是報時儀器。 最初,華夏先民根據太陽在天上的位置判定時間,但人眼直接觀察太陽不方便,就在平地上立一根桿子,通過其影子的長短變化來確定時間。《周髀算經》中說伏羲“日中立桿測影”,就是對這種歷史的記錄。這就是最原初的報時儀器。 后來
2024-01-04
互動:52
? 度、量、衡,按照《漢書·律歷志》的定義: “度者,……所以度長短也。” “量者,……所以量多少也。” “衡權者,衡平也,權重也,衡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權者,……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權,是秤砣,衡,是秤桿。) 簡單來說,度是指長度,量是指容量,衡是指重量。 華夏先祖早在
2024-01-03
互動:49
毛澤東思想是中華優秀思想文化真正的繼承者,它匯百家為一學,集古今為一體,融中外為一爐,完成了中華思想文化的提煉、轉型和升級,使中華優秀思想文化成為當代思想文化的“珠穆朗瑪峰”。在傳統思想文化中很難找到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深層次矛盾的靈丹妙藥,還是老老實實地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吧!
2023-12-31
許玉杰
互動:54
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毛主席從年輕時就認為,面對地主壓迫重重,外敵瘋狂侵略,逆來順受,消極忍讓是不行的。要想實現救人民、救中國,實現民族崛起的偉大理想,必須重塑中華思想文化,喚起民眾的斗爭意識和戰斗精神,用斗爭來解放自己,用戰斗來趕走侵略者。
2023-12-29
許玉杰
互動:38
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由于毛主席一生堅定地和人民群眾戰在一起,率先垂范,相信人民群眾,依靠為人民群眾,人民性成了毛澤東思想的顯著特征。
2023-12-25
許玉杰
互動:55
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2023-12-22
五岳劍氣(新無褲漢、老虎、王永明)
互動:16
魯迅英靈不泯,地下有知,必然改口:“漢字不滅,中國萬歲!”
2023-12-22
古明浩
互動:25
隨著近現代科學發展,它將要開啟另一片古老而又嶄新的研究領域,即我們中華“形而上者謂之道”的研究范疇,由此,中華本土理論研究便返本開新迎來了新春,并成長為一個系統非常完備的理論體系,從而保障我們中華文明繼續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2023-12-21
段修斌
互動:7
道法天地自然,以天覆地載而無私,相當于一個無限量的靜態系統,是形而上的東西,所以可以稱之為無為,當然也包括無恃、無有、無功、無我的含義。萬物得之以生,得之以養,就會呈現出形態各異的生動個性與唯一的特點,它們各自的生長又源于本性惡基因和需求,是一種因果關系,是一種承上啟下的動態的、變化的、發展的關系,這樣就會將內心的質疑之“何以為”轉化成“無以為”
2023-12-16
互動:77
“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中華文明。
2023-12-12
互動:28
放下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因為這中間彌漫的是堅守和執著,是孜孜以求乃至魂牽夢縈的一種精神貫穿其中。但是在古書典籍中,現代人依然可以領略到她那質樸的情懷、精微的思想、從容的邏輯力量。 兩千多年的時間差,著者和讀者彼此之間像隔著一層紗,歷史在輕輕召喚,文字在閃閃發光,在那個聲響之后和那束光芒之中,凝結著沉甸甸的韻味,仿佛要頑強的表明,中華傳統的東西歷久彌新,單從社會活
2023-12-10
互動:182
百年考古揭示,中華大地各區域在公元前3300年前后陸續進入文明的門檻,至公元前2000年前后,考古發現的眾多早期王權國家和區域文明大體同時衰落,只有在黃河中游,以洛陽盆地為中心,夏王朝形成并壯大。此后的3000余年里,以鄭州—洛陽為中心的嵩山河洛地區,長期作為正統王朝都城所在地。 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晚期,中原腹地出現仰韶文化發展的一個新高峰。持
2023-12-09
互動:46
凡舉事,必先審民心,然后可舉。 故賢主之所說,不肖主之所誅也。 床頭擺著一本《莊子》書桌上陳列著一本《呂氏春秋》閑暇無事的時候,常常打開來看看、想想,是非常寂寞、清凈、愜意的一件事情。兩相比較,《莊子》的寓言故事生動、細膩、傳神、精微,它的思想有的張力,需要你在一定范疇內展開豐富的想象,體悟則若有若無、若是若非、時疾時徐、捉摸不定;《呂氏春秋》的概念相對比較集
2023-12-05
互動:43
中篇小說《不可侵犯的人們》(楓亞著,新文藝出版社西歷1957年2月出版)描寫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結束后,我志愿軍一個步兵師在奉命回撤途中主動投入阻擊戰斗,遏制住敵軍的瘋狂進攻,為我軍主力完成戰略防御部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小說的描寫視角聚焦于一個步兵營攻占并堅守重要阻擊陣地的戰斗過程,真實展現我軍在后撤過程中面對敵軍反撲時出現的暫時不利局面,凸顯了扭轉這種不利局面
2023-11-12
互動:70
長篇小說《沸騰的群山》,李云德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共三部,第一部西歷1965年12月第一版、西歷1972年1月第二版,第二部西歷1973年5月第一版,第三部西歷1976年9月第一版。 這部小說描寫東北遼南孤鷹嶺鐵礦從西元1948年解放到西元1952年三反五反運動期間的變化發展。 第一部主要內容是:西元1948年秋,解放軍副營長焦昆奉命率部解放了孤鷹嶺礦,老革命唐黎峴前來接收,面對礦山被日
2023-11-11
互動:60
長篇小說《克孜勒山下》,柯尤慕•圖爾迪著,人民文學出版社西歷1975年9月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這部小說描寫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新疆南部的克孜勒山下,新地大隊和艾丁湖大隊面臨著經常因干旱缺水導致農作物減產、廣袤的荒地無法開墾的嚴峻狀況。新地大隊黨支部書記沙比爾提出從雪山引水的設想,得到艾丁湖大隊主任澤彤乃慕和兩個大隊社員的熱烈贊同,并獲得上級的支持。在沙
2023-11-11
互動:34
長篇小說《萬山紅遍》,黎汝清著,人民文學出版社西歷1976年1月第一版。 這部小說寫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紅軍隊伍,遵循毛委員開創的井岡山道路,在祖國南方四嶺山區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英勇斗爭故事。 這是一部可讀性很強的小說。小說結構緊湊,故事情節奇崛動人。敘述語言明快流暢,樸實又不失清雅。整體來看,具有較高的文學性。 小說塑造了眾多
2023-11-11
互動:35
眾所周知,現行“公歷”的歷月設置方法,是把-年分為十二個月,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交替。這種做法,是對北宋人沈括的十二氣歷方案的“山寨”。 沈括在北宋神宗朝擔任過提舉司天監(主管天文觀測和歷法修訂),曾主持制定了《奉天歷》,對天文歷法知識多有涉獵和研究。他鑒于自古傳承的根據月亮盈(望)虧(朔)確定每月首尾、“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尚書&mid
2023-11-11
互動:90
隨著近現代科學的發展,其理論體系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它不但使我們古老的天道文明實現了現代化,而且還補充完善了我們的人道文明,從而使其重獲新生,實現了我們天道文明與人道文明比翼齊飛并系統完備的中華道統理論體系。
2023-11-06
段修斌
互動:11
在文化深層哲學底層邏輯上把西方搞懂——在“《周易》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高峰論壇暨第34回世界易經大會發言田辰山原國際儒學聯合會國際聯絡副主任、現國際儒學聯合會榮譽顧問河南安陽2023年9月21日 各位學者朋友: 感謝北京大學經典與文明研究中心和兩個《易經》高端學術會議舉辦方邀請,很高興有這個同各位交流的寶貴機會。 我先說幾句題
2023-10-30
互動:29
秋雨綿綿,開卷有益,思慮舒靜,發人深省。又一次通讀《道德經》并且選擇了王弼、河上公、莊子、蘇轍、陸希聲、高明等古圣先賢的注本,同時以《通玄經》為補益,對《道德經》進行認真的、自由的體悟,雖說俱是一己之得,倒也內心安寧,覺得似無不妥;不妥可能是不失,或者是不及,不失指不會因人而廢言,不及指自己領悟不到位,但在這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夾縫中,居然揣測出道家文化、道家哲學在政治哲
2023-10-03
互動:35
故多見者博,多聞者知,距諫者塞,專己者孤……萬里之朝,日聞唯唯;
枉不能正,邪不能匡;順流以容身,從風以說上,茍聽、曲從,終無所是非。
2023-09-26
互動:57
治民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謂早復。早復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
2023-09-22
互動:35
我們中華的“人道文明(即人道主義、人道信仰)”屬于馬列本土化的產物,它既屬于我們中華文脈的另一支奇葩,也在中外文明史上獨樹一幟,其對于矯正并糾偏人類文明的基本認知具有很強的特效功能,并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具有可供參考的獨特作用。
2023-09-22
段修斌
互動:6
一提中國傳統文化,專家共識首推孔子。確實孔子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影響的思想家,但孔子的影響主要是在封建社會。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起,孔子學說束縛中國幾千年,對中國人民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孔子的影響主要是統治者吹捧起來的偉大,導師說“孔學名高實秕糠”是非常精辟論斷。 把孔子塑造成中國傳統文化的化身,進而提出復興國學的漂亮口號,將儒學和
2023-09-19
互動:70
中國知識分子的覺醒脈絡
2023-09-09
林高云低
互動:16
“義”字,中國人都很熟悉。因為“義”不僅是筆畫簡單的常用字,而且是中華文明一個核心精華。 可不,《三國演義》中一個不稀罕的結拜,因為冠于“桃園三結義”而一直被傳頌。關羽,因為重義氣享譽天下,被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甚至在清朝雍正時期,被尊為“武圣”,與“文圣”孔子并列,自皇親國戚到平民百姓
2023-09-01
互動:125
2023年6月,也就是本月前幾天,青松看到廈門大學團隊發布了論文《古基因組揭示中國西南地區新石器時代粟稻混合農業流行與文化傳播的共存發展》,論文揭示了新石器時代中國西南地區的人口混合和發展情況。 說白了,就是廈門大學測了四五年的基因,公布了第一份和三星堆文化相關的古代DNA數據,三星堆古人來源之謎,終于解開了! 廢話不多說,直接說結果: 距今4500-3700年前(三星堆文化
2023-07-21
互動:382
原編者按:2023年5月20日至21日,六經書院第一次工作會議在北京東城雪蓮亮點文創園舉行。以下是翟玉忠先生5月20日所作的主旨報告。 在印刷和通訊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獲取有關中國文化的信息并不難,但系統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中國古典學術體系卻十分困難。 為何這樣?首先是內部因素,在近代門檻上的中國古典學術體系已經崩潰了。諸子百家是經學的支流,“六經之
2023-06-05
互動:33
毛澤東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周人“以德配天”觀念的提出源于對殷商“有命在天”的天命觀的懷疑和改造;春秋戰國“以人為本”觀念和民本思想的確立,使中國政治文化具有人本主義色彩。
2023-05-27
王世榮
互動:25
中國臺北的北宜公路邊有一間“特藏室”,書庫內珍藏著民國時期毛主席的親筆詩詞孤本。臺媒今天報道稱,經鑒定,該詩詞確為毛主席親筆書寫。 報道稱,毛主席這首親撰詩詞堪稱“地球孤本”,格律取自南宋詩人李唐作品,書寫在宣紙上并落款,墨跡原文為:“雨里孤村雪里山,看時容易畫時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朱砂畫牡丹”。 臺北發現的毛主席錄古人詩
2023-05-09
互動:218
先民在關于天人關系的思考、體悟、實踐中,創造了天人合一理論,從而在廣袤無垠、無邊無際、無數無量的宇宙中,為個體生命確立了人生意義。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發展,天人合一理論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
2023-04-30
隋云鵬
互動:56
三月賞花,七月品果,這說的正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桃。桃,隸屬薔薇科李屬,是原產于我國的古老果樹之一,如今已遍布全世界,年產量達2000萬噸。桃在中國不僅有源遠流長的栽培歷史,在文化中更是意義非凡。 中國是桃的故鄉 桃,自古就備受我國先民重視。《山海經》作為上古山川地理之書,對植物分布等情況記載詳細,其中對“桃”有16處,如“邊春之山多蔥、葵、韭、桃、李&
2023-04-30
互動:37
兩千多年后,如果我們仍不識大道,不知學術之大本大源,于諸子百家不知取舍—光看到百家之異,不見百家之合,繼續走過去一百多年來西方學術碎片化的道路,我們只能離中國文化內圣外王,道、名、法一以貫之的大道愈來愈遠。
2023-04-18
翟玉忠
互動:49
中國文化的根本特點是什么?內在修養與外在事功、內圣外王高度發展,高度融合--道與術(器)一以貫之。
2023-04-17
翟玉忠
互動:31
中醫基本理論以中國古代哲學為基礎,中醫辨證論治運用了中華傳統哲學思維方式,中醫藥文化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哲學思想。
2023-04-10
顧云湘
互動: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