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00 篇文章
1、清明節起源與介子推無關 中國年節風俗,由來甚久,多源自上古。而戰國秦漢以后,一些年節則往往被附會于某些歷史人物,例如端午節(本為上古之夏至節、火神節)被附會于紀念楚人屈原(說詳何新“端午節新考”文),而清明節則被附會于紀念晉人介子推云云。 按:流行俗說謂晉文公下令每年的清明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只能吃預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紀念他的恩人介子推。《后漢
2023-04-05
互動:39
說起年輕人的健身,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健身房里擼鐵、跟著劉畊宏跳操、戶外跑步登山打球騎行之類的。 要說起傳統的養生功法,在許多人的刻板印象中,那不是老年人才干的嘛。 事實也似乎如此。就說太極拳吧,許多高校都有簡化24式太極拳通過才能畢業的要求,可每個學院認真學習太極并從中獲益的可謂屈指可數,更多的人就是照著輪廓隨便比劃一下,只求能夠應付過關就好。 而
2023-02-18
互動:98
我們剛剛迎來了農歷的癸卯年,包括海內外華人華僑以及南北朝鮮人、越南人和琉球人等在內,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參與了農歷新年的慶祝活動。但是如何翻譯農歷新年,至今仍然存在分歧。我國外交部今年統一使用的是 Chinese New Year,而西方國家以及某些中國官方媒體用的是 Lunar New Year,部分韓國人甚至加上了 Korean 一詞將農歷新年據為己有。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爭議?哪個說法才是正
2023-01-28
互動:69
中華文明就是中華民族所擁有的高度發達、長期延續的物質、精神和制度創造的綜合實體。距今8000多年有了文化上早期中國的萌芽,進入中華文明起源的第一階段。距今約6000年正式形成文化上的早期中國,進入中華文明起源的第二階段。
2023-01-17
韓建業
互動:49
早期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的過程同時也是漢文字起源形成的過程,而漢文字起源形成的過程同時也是記錄早期中華文明的過程。作為中華文明的精華,幾乎每一個漢文字都是中華文明的記錄者,是“活化石”和“火種”。
2022-12-19
隋云鵬
互動:97
從先秦時起,“采詩官”就開始擔負著獲得民間信息、通曉民間實情的重要職能。他們主要在民間采錄百姓生活、習俗等大事小情,并加以編纂,以歌謠的方式呈現給國君,讓其了解百姓的所想所思,為其治國理政提供重要依據。
2022-12-12
尹傳政
互動:47
在歷史的重大轉軌剛剛于中國出現的新時期之初,席卷全國的“科幻熱”構成了如流星一般短暫而璀璨的文學事件。由于該事件僅在新時期之初的特殊歷史語境下才得以發生,因而應將其放在“新時期文學”這一共時性的話語場中加以定位。科幻小說可被視為新時期知識分子的“另類寫作”,借助社會-形式分析的方法,從新時期科幻發展線索中可以發掘出“勞動烏托邦”的母題。
2022-12-12
何卓倫
互動:21
11月30日,廣州全面解封了臨時管控區,并且在嚴格落實第九版防控方案和“20條”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防控措施,標志著3年整的新冠疫情防控迎來了轉折點。 隨后,廣州官方公布了廣州本輪疫情的數據,16.27萬人感染、90%無癥狀感染者、4例重癥、0死亡。 筆者相信,廣州的數據是決策者敢于放松防控措施的重要依據之一。 不過,這個數據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主要是這個數據
2022-12-05
互動:180
今天,當我們談到文化自信的時候,會有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在鴉片戰爭之后的那些年,我們的文化優勢為什么沒有發揮作用。甚至到了新文化運動的時候,一些激進的人們甚至要把中國的文字都要替換掉。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 而這樣的局面后來也是怎樣發生了改變的? 鴉片戰爭之后,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當時中國的士人,或者說文人,至少還不能用現代知識分子的概念去稱呼的這
2022-12-04
互動:62
殷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中晚期都城遺址,也是中國考古發掘時間最長、次數最多、面積最大的古代都城遺址。在殷墟的眾多考古發現中,水利遺存頗為引起關注,無論是殷墟都城的選址、水資源的配置、水利設施的建造等,都體現出水利在殷商都城形成和發展中的獨特地位,凸顯了水利在殷商文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2-11-28
牛志奇
互動:20
理論研究中的務虛與務實,其不但涉及研究的方式方法,而且會將我們由西方哲學思維重新拉回到我們傳統的系統思維中來,許多學者一開始可能會感覺不那么順遂,但它卻是我們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一大關鍵。
2022-11-24
段修斌
互動:13
北方官話和白話文對漢語最大的改變,就是入聲字最后完全消失,以唐詩宋詞為核心的中古時代詩詞的音韻效果在普通話中很難完全表現出來,而南方最重要的三種漢語方言,則保留了中古的入聲字和入聲韻
2022-11-21
呂正惠
互動:30
“民為邦本”是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集中體現,原寫作“民惟邦本”,出自《尚書·五子之歌》。
2022-11-16
劉余莉 申靜思
互動:21
辯證思維是《紀要》的又一閃光點。顧祖禹雖然重視地理,但并不是地理決定論者。他指出地理戰略優勢的發揮,也需要人的努力,不能單憑地利,所以他強調“封域不可恃為強,城郭不可恃為固,山溪不可恃為險”。
2022-11-16
孫慶峰 黃曙霞
互動:27
點擊閱讀國家文物局通報河南安陽殷墟考古與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進展-新華網 (news.cn)
2022-11-10
互動:15
陸游存世詩九千余首,詞一百余首,文集《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多部,是歷史上最豐產的作家之一。他的詩歌量多質高,成就彪炳史冊,被譽為南宋“中興四大家”之首。同朝宰相周必大稱他“小李白”。陸游詩風,既有李白的豪放,亦有杜甫的深沉,還不乏白居易的質樸流暢。他師承江西派詩人曾幾,但早已跳出江西詩派的教條和窠臼,不事雕琢,不求奇險,主張和踐行&l
2022-10-31
互動:95
中國古代,尤其是儒家思想,對于人才的要求,在《禮記·大學》中有很明確的描述。其中人們比較熟悉的,則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大學》中,這是有一個邏輯遞進的論述過程: 《大學》中有這樣的論述,這里引用的不完全是原句: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
2022-10-30
互動:58
世界猶如一個大舞臺,而聯合國便是這個舞臺的中心。新中國走向這個中心用了整整22年的時間。重返聯合國是新中國外交史上絢麗奪目的一筆,其間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 道路漫漫 聯合國是1942年1月1日由美國總統羅斯福首次提出設想,1945年10月正式成立的。它分一般成員國、非常任理事國、常任理事國,其不同的稱呼代表了各個國家在世界舞臺上不同的地位。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
2022-10-22
互動:96
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既是中國的毛主席,也是世界的毛主席。 毛主席主政41年,只出過兩次國,還都是去的蘇聯,但他會見過的外國首腦卻數不勝數。 曾擔任毛主席警衛隊隊長的陳長江回憶說:“凡是踏上中國土地的外國首腦,都會有一個急切的要求:我們要拜會毛澤東主席。” 毛主席和蒙哥馬利 1960年5月24日,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首次訪問中國。他訪問中國的目的,就是為
2022-10-22
互動:267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堅守人民立場,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發展,這是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
2022-10-20
王今朝
互動:32
《夢溪筆談》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沈括所著的筆記體著作,因作者晚年歸隱之所“夢溪園”而得名。全書共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涉及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文學、藝術、歷史、考古、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內容極為豐富。尤為令人矚目的是,此書有將近一半篇幅記載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技術方面所取得的輝
2022-09-28
互動:71
中國的思維與西方的思維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國研究的是實際問題,而不是主義。老子的道,本來就是虛晃一槍,談的還是如何治國,如何為人的問題。而西方在這方面是弱項。所以:談主義、談思維與存在、可以用西方哲學;談治國、談修養、用人那就要找中國智者。
2022-09-19
劉樂明
互動:25
龔自珍(1792—1841年),字璱人,號定庵,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先驅。作為“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學”的實踐者,他提倡從書齋走向社會,從論學轉向議政,主張發揮“微言大義”的作用以達到經世致用的目的,對后人產生了極大影響。 銳意經史,應對現實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學習研究必須通透歷史,以史為鑒,掌握經驗。龔自珍在《尊史》中指出:“出
2022-09-01
互動:42
有篇帖子《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困境》說: 擺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者面前的當務之急有二,一是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二是打通中、西、馬學術體系。這不但對于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至關重要,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也很重要。西、馬學術思想一打就通,馬本來就是西的一支,而難于打通的是中、西和中、馬,難的地方不僅在于認識角度、認識方法這些關于
2022-08-28
互動:48
平常總聽人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昨天已經說了太極圖的產生,今天說說兩儀四象八卦是從太極圖中如何產生的,或者有八卦的太極圖怎樣看懂它。應該注意的是,這里說的從太極圖中如何產生兩儀四象八卦,實際產生可能較為復雜。 太極圖是分陰陽的,被那道S線或太極弦一分為二,分為兩個陰陽魚,有的圖還涂上一半黑色,以示陰魚,另一半則為陽魚。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兩部分就是兩儀,
2022-08-23
互動:76
大多太極圖是這樣畫的,有太極弦或陰陽魚,S線平著的,還有豎著的,有的有魚眼,有的沒有魚眼。如果用某種方法作圖的話,中間的線偏向后一種圖。 還有畫成圓的,并不常見。我拍照所引的是 ?元代圖書派傳人張理一本書中的太極圖。張理是陳摶、邵雍一派人物。我們大家傾向于有陰陽魚或太極弦的太極圖。 那么太極圖中的弦線,像S線或波浪線的那條線是怎么來的,或者太極圖是怎么來的呢
2022-08-23
互動:75
易經系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生八卦。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數術學又被稱為三五之道。陳維輝在《中國數術學綱要》中說:“中國的先哲認為三生萬物,西方的先哲認為二生萬物;中國認為五行,西方認為四行。學術淵源和觀點不一。”陳先生這段話有點否定兩點論(辯證唯物論)的意思。其實中國人也不盡然,如明代李贄就說,天下萬物生于二。這且不說。太
2022-08-20
互動:77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獨特精神標識,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象征,也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在中國,龍文化源遠流長,“龍”擁有龐大的神話家族和廣泛的民俗信仰。在神話中,“龍”威武剛健、神通廣大、變幻莫測,能夠呼風喚雨、翻江倒海、無堅不摧。因此,“龍”字寓意剛健、強大、威武、文明,構成了龍馬精神、龍鳳呈祥、望子
2022-08-07
互動:48
尋找后羿的足跡與民族魂 五好先生 2022年5月 后羿射日是中華民族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神話傳說。 后羿到底在哪里拿開的弓、射出的箭?到底射的是什么? 古人的天文知識缺失的情況下,對自然現象毫無疑問是存有敬畏之心的,從其圖騰來看對龍蛇虎豹尚且敬畏和崇拜,不可能不對太陽產生崇拜和敬畏,那么為什么會產生敢于射日的神話傳說呢?是精神分裂還是靈魂另有所托? 我
2022-08-07
互動:91
8000年前中國大部地區已有“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一元”宇宙觀,這是文化上的中國能夠融為“一體”,政治上的中國“分裂時向往統一、統一時維護統一”的根源所在。中國地理環境廣大多樣,文化上的早期中國自然具有“多元”結構或多個樣貌,中華文明起源也有不同的區域子模式。中華文明誠然是各區域文明社會互相融合、各地文明要素互動匯聚的結果,但黃河中游地區文化和社會發展連續性最強,多數時候都具有中心位置,起到
2022-07-14
韓建業
互動:90
武術該怎樣發展,是沿著健身方向,還是沿著技擊方向,甚至沿著表演方向發展,一直是聚訟紛紜,莫衷一是的事。 說武術應沿著健身方向發展的人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武術的技擊運用正在日漸減少和降低,群眾習武就是為了健身,為了大規模的傳承武術,應該向著健身方向發展武術。而說武術應向著技擊方向發展的人說,現代社會中,警察軍人的訓練,群眾有時為了防身自衛,仍然需要技擊性的武術。至于武術
2022-07-05
互動:109
一、 昨天看到群里轉發了一篇評商鞅變法的文章,文辭生動,邏輯自洽,讀起來十分暢快有趣,但是它表達的觀點卻讓人十分驚異。 文章的核心觀點就一個:商鞅這伙人太暗黑了,其所著之法的邏輯就是以殘暴酷吏去統治愚民弱民。 說簡單點就是一邊扶植奸人酷吏,一邊采取愚民弱民的政策,然后通過這些奸人酷吏用殘暴之法,去統治像機器一樣愚昧的農民,使農民沒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耕田種地,這樣國
2022-06-26
互動:184
點擊閱讀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動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新華網 (news.cn)
2022-05-29
互動:197
近日,俄羅斯在亞速鋼鐵廠發現烏軍遺留的《孫子兵法》,引來網上熱傳。實際上,這本《孫子兵法》是在距亞速鋼鐵廠幾公里外的伊里奇鋼鐵廠地下室發現的。 2022年5月18日,俄羅斯國防部所屬的紅星電視臺記者庫斯托夫 參加了一場由俄方組織的媒體見面會,記者們參觀了亞速營成員曾經藏身的伊里奇鋼鐵廠(Ilyich Iron and Steel Works)。 在庫斯托夫發布的視頻中,軍方向媒體展示了烏
2022-05-27
互動:99
生活中發現了一則生活禪, 哲學即是生活 ……
2022-05-25
吳寧一
互動:25
盡管國聯連續出臺三次決議,但在本質上只是一種為了維護自身聲譽而采取的“折中”辦法,是英法美等國綏靖外交的結果。隨著日本不斷擴大侵略,中國東北局勢愈發惡化,國民政府也逐漸認識到,如果英法美在遠東的利益沒有受到直接損害,不可能為了中國與日本決裂,依靠國聯外交不可能達到阻止日本侵略的目的。
2022-05-20
侯中軍
互動:43
導讀 百年前的大流感期間,美國俄勒岡州偏遠小鎮約翰迪的居民和周邊工地上的華工無一人因此而死,這完全得益于中醫伍于念和他的搭檔梁安。 今天我們講講百年前大洋彼岸的中醫故事。 上一次全球性的大流行應該是1918-19年間發端于美國的西班牙大流感。 在那個時候,遙遠大洋彼岸的俄勒岡州格蘭特郡一個叫約翰迪的小鎮,一位來自廣東臺山的中醫伍于念用中藥抗.yi,整個大流
2022-05-19
互動:80
中,有的放矢,命中目標,如鮮花般美妙……
2022-05-17
吳寧一
互動:24
20世紀80年代,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一系列重要發現引發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熱潮,又經199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中國文明起源研討會”的推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華文明探源中的應用。在“文明”的定義上,當時普遍接受“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的說法。關于“國家”的標準,有學者堅持柴爾德提出的城市、金屬和文字“三要素”說,認為中國在殷墟時期才出現國家,形成文明,考慮到殷墟時期各種文明因素
2022-05-14
李新偉
互動:73
打開手機,網上已經被母親節相關的信息內容刷屏。對于只過中國傳統節日的我來說,對這種現象早就見怪不怪了。只是不明白為什么隨便一個西方傳過來的節日,一旦進了國門都會被炒得如火如涂?于是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母親節最早是在港澳臺地區流行起來的,之后才被傳入大陸。剛傳進來時,很少人不會把它當作一個節日看待,嚴格來說是不被大家所接受的。只是在接進港澳臺的一些南方城市,如
2022-05-09
互動:212
最近在研究運氣學說,即五運六氣。 但我不是狹義的研究,主要目的不是去應用,而是去批判。所謂批判,即尋找其前提,劃定其范圍。 十幾年學習中醫,但中醫里頭,仍有三大塊內容,我對自己的認知,還不太滿意,主要就是運氣學說,經絡學,脈學三部分。自認為學遍古今中外,對這三塊均未達到通達無礙的境界。 近些日子,通過對運氣學說的學習和思考,越來越感覺到,找到了一些方向和眉目。但還談不上
2022-04-16
互動:150
只有堅持把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古代文化遺存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清除西方中心論的毒害,排除歷史虛無主義的滲透,以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開展中華文明探源。
2022-03-29
鄧宏海
互動:27
以《論語》作為孔子思想的代表作,今天我們有選擇、有分析地讀一些其何以為學、何以為士君子(在《論語》中,從內圣的視角,偏重于問仁)、何以為政(在《論語》中,從外王的視角,偏重于從禮樂刑政,總結歷史經驗,從“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視角,評價歷史人物在為政上之得失)這些方面相關的論述,加以注釋、語譯和相應的說明,相信這樣做能為我們廣大中層和基層干部隊伍,在比較方便地閱讀過程中,繼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之精
2022-03-08
朱永嘉
互動:115
說起中國文明的起源,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軍總會想起2016年的夏天。 那年6月,他突然接到老院長、著名考古學家張忠培的電話,要他帶著材料來家里,起草一份信件。和他一起從全國各地趕來的,還有時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斌等人。 張忠培認為,我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中,還沒有一處遺址能夠證明中華文明能早到五千年前。建議在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將良
2022-03-01
互動:82
一位外國留學生用《孟子》解說當今世界索菲亞 【編者按】向讀者推薦一位外國留學生撰寫的學習《孟子》期末論文。她用孟子思想解讀當今中國與世界,很值得身受中國思想文化熏陶的中國青年一讀。中國人是在“廬山”里面體驗自己的文化,這位外國青年是從“廬山”外面領會的中國思想文化。值得思考的是,這種內外結合看到的,才是應該熱愛的中華文化“廬山真
2022-02-27
互動:97
毛澤東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就曾經號召要把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研究中國歷史結合起來,“不但要懂得中國的今天,還要懂得中國的昨天和前天。”[1] 實踐唯物主義與經世致用的無神論傳統,無產階級意識與民本思想,共產主義理想與大同社會,階級斗爭學說與農民戰爭、人道主義與仁愛思想的鍥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土歷史文化淵源,而毛澤東為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奠定
2022-02-26
王世榮
互動:55
朱樹松:治病與革命 世有“不為明醫(中醫,后不贅),則為良相”之說。蓋因醫可為人治病,又可為國醫疾。人病國疾,簡而言之,俱為失正。醫人醫國,皆以扶正祛邪,其理一也。 疾病者,正虛邪干(gān),即是人身之“敵”,又是國體之“敵”。為使人國身康體健,生龍活虎,保持永恒,必須“革”疾病之命。故“革命”可治人國之疾病,而使人國永葆青春活
2022-02-21
互動:182
朱樹松:中華民族獨有的才是世界的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發揚光大,要想立于不敗和領袖之地,在承運起勢的同時,就是要把自己特有的那一點令世界“稀罕而翹首”的東西“略有保留”的“打”出去!讓別人嘗到點“甜頭”,又不能盡學,才能有吸引力、凝聚力。這一點以美國為首的世界西方集團在過去近百年的“運氣”中做得再好也不過
2022-02-18
互動: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