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4月28日,李大釗先生就義的紀念日。
今天,翻閱到一篇緬懷他的文章,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文章講述了他短暫卻輝煌的一生,講述了那個三十多歲的青年,如何在風雨如晦的舊中國,點燃起希望的火種;也講述了他最后坦然走向刑場,毫無懼色的英勇就義。
字字句句,仿佛穿越百年煙塵,扣擊著人的心靈。
讀著讀著,我忽然想起電視劇《覺醒年代》里的一幕。
那是在北方寒冷刺骨的工棚里,他用鏗鏘而溫暖的聲音講道:“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剩下的八小時,屬于我們自己!”
那一刻,沒有條文的冷冰冰,也沒有口號的空洞浮夸,有的只是最簡單而質樸的訴求——讓勞動者作為一個真正的人,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屬于自己的生活,擁有一點點屬于自己的幸福。
那個年代,“八小時工作制”是多么遙不可及的夢想啊。
可是有人相信,有人堅持,有人為了這個信念,甘愿燃燒自己。
一百多年過去了。
今天,我們有了寫在紙上的《勞動法》,有了表面推行的“八小時工作制”,有了更完善的權利條款。城市里高樓林立,科技飛速發展,交通便捷,資訊流通,似乎一切都昭示著:我們生活在一個更加文明和進步的時代。
可當夜深人靜,回望身邊,便又不得不承認:某種更隱秘、更精巧的掠奪,還在繼續著。
加班,成為常態;996、007,變成了“拼搏”的代名詞;人在工位上熬著,人在屏幕前卷著,人在無休無止的壓力中奔波著。
"八小時屬于自己"的夢想,早已在無聲中被壓縮、被侵蝕。
屬于自己的那八小時,多少人被迫拿去加班、拿去兼職、拿去無盡焦慮;而原本該屬于生活、屬于家人、屬于夢想的時間,成了疲憊地癱倒、焦慮地刷手機、機械地等待下一個工作日的空白。
表面上,好像什么變了。
實際上,又好像什么也沒有變。
資本換了新的外衣,剝削換了更隱秘的面目,而勞工、普通人,依然在不為人知的角落里默默支撐著整個世界的運轉。
所以,紀念李大釗,不只是為了感動,不只是為了肅穆地緬懷一個名字。
而是要在今天,仍然能夠記得:
他所喊出的口號,并不是已經過時的舊詞;
他所堅持的理想,并不是已經完成的歷史任務。
那句“八小時屬于我們自己”,在今天,依然是沉甸甸的追問:
屬于我們的時間,真的屬于我們自己了嗎?
昨天,我們在紀念;
今天,我們在思考;
明天,我們在選擇——
選擇在這個看似光鮮,實則暗流涌動的世界里,守住一點屬于人的尊嚴,守住一點屬于自己的時間,守住那微小卻不可放棄的自由。
李大釗先生曾說:“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他用生命點燃的火種,不該只在紀念日里短暫燃燒;
它應該在每一個不甘沉淪的心里,溫柔地、堅定地,一直燃燒下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