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件事情的對錯,根本不用把精力放在事物本體上,只管冷靜觀察周圍人的反應即可。正直的人支持或者奸佞的人反對,則說明這件事是正確的;否則,這件事就是錯誤的。這個經驗,我屢試不爽。
前段時間,司馬南陷入輿論旋渦,其實你根本不要在乎誰的聲音更大,只管仔細研判誰在支持司馬南,誰在咒罵司馬南,司馬南這個人的基本人設,就已經很明了了。
董明珠僅僅是在董事會上的一段內部講話,又點燃了中國輿論場的風暴。當然,也是分為支持的和反對的。最有意思的是,經常在國內輿論場上翻車的胡錫進老兄,這次又不失時機地跳出來,振振有詞地喊話,讓董明珠道歉。
盡管老胡六十多歲的年紀,臉上的褶子像包子一樣,但他畢竟一頭烏黑的頭發,咋一看還挺年輕的。老胡說話語速很快,而且語言表達多用長句,大概是拉丁語的語言習慣。此時,我仿佛看到老胡,正揮舞著胳膊,用極快的語速大聲喊道:“董明珠,你這句話說錯了,你必須道歉!”
老胡是一個資深媒體人,嗅覺比較靈敏,估計這一次,他又嗅到了什么氣味兒。不然的話,他不會放下媒體大佬的架子,不顧體面地跳將起來,聲嘶力竭地讓董明珠“道歉”。
其實,我對道歉這個詞很反感。小時候讀書,幾乎沒有接觸到這個詞,后來忽然這個詞就風靡世界了:美國人在公海攔截了中國船只,并強行登船檢查,一些中國人高喊“美國人必須道歉”;美國人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一些人強烈要求美國人“道歉”。
我私下里一直思考一個問題:若是一句“道歉”能平息矛盾雙方一觸即發的怒火,為何不說一聲“對不起”呢?可惜,美國人喜歡擺架子,耍大腕兒,不愿意讓眾兄弟看出自己的不堪,從來也不會心甘情愿地對別人“道歉”。
令人費解的是,低眉順眼幾十年的中國人,在這次貿易戰當中,竟然堅如磐石,不僅不慌不忙,而且還穩穩當當和美國人過招。過去曾經一直喊著讓美國人“道歉”的中國人,突然變得面色冷峻,出手快準狠,直打得美國人暈頭轉向。
中國人經過幾十年的痛苦輾轉,一反過去的唯唯諾諾,變得異常強硬,估計二百多年沒有向別人說過“對不起”的美國人,此時也有向中國人說聲“對不起”的沖動。
很顯然,老胡這些人,身處高位,養尊處優,面對蕓蕓眾生,常常是居高臨下,指點江山,而面對美西方又常常謙恭地彬彬有禮,異常客氣。此時,他對董明珠喊話“道歉”,也大概出自過去的一種思維慣性。
董明珠經營人家的“格力電器”,老胡雖然退休了,但仍然在輿論場上經常泛出一些浪花。按理說,各干各的事,各吃各的飯,井水不犯河水,但為什么老胡聽到董明珠這句話,變得這么激動呢?
老胡是站在道義的制高點,替天行道,為中國千千萬萬“海龜派”主持公道嗎?其實,這個“公道”,一則老胡分辨不清是不是“公道”,二則以老胡的思想水準,也主持不了這個“公道”。
在當今私欲橫流的社會氛圍中,“海歸派”出于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思維傾向,本無可厚非,但為了幾個美元,出賣自己的靈魂,淪落為美西方的間諜,出賣國家利益,那必將是人人得而誅之。雖然這種人很少,但其危害極大。老胡難道要替他們打抱不平嗎?
順著老胡的思維慣性慣下去,既然“海歸派”這個群體,無論從實際工作能力,還是思想素質,在國內早已是聲名狼藉,以老胡的精明,他是不可能去趟這汪渾水的。那么,只有一種可能,讓老胡著急的,不是和老胡無關的“海歸派”群體,而是和老胡利益攸關的小圈子。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老胡大概深諳此道。聽了董明珠的那句話,也可能根本沒有經過大腦思考,只是出于條件反射,老胡便一蹦三尺高,只因為自己的孩子,或者裙帶關系的孩子,正在海外撈取某個頭銜。
如果這把火燒下去,別人就不說了,對于老胡來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孩子的前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就等于一把火燒到老胡身上,能不著急嗎?
當今中國,面臨著一個尷尬: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遇事總是默不作聲,但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共赴國難;相反,那些平日里趾高氣揚,高談闊論的上層人物,一定會見風使舵,國難當頭之時,一定會跑得無影無蹤!
老胡若不是夾帶私貨,他才懶得管董明珠說什么了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