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顧幾個故事。
其一,據孔慶東,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錢學森就說,中國已經具備了載人航天的能力。結果,錢老的這個說法被阻止,不允許公開說,載人航天也被推遲,以免影響對文革的評價。
其二,運-10大飛機強行下馬,至今仍然是中國人的心頭之恨。
其三,據資料,被強行下馬的重大科研工程,應該有好幾十項之多,遠不止一個運-10大飛機。
其四,芯片技術被美國霸權視為“法寶”,前幾年美國在光刻機技術對中國全力圍剿。而早在文革期間,中國已經發展,甚至走在世界前列。
其五,我印象中,戰區導彈防御體系、國家導航防御體系等概念,也是文革中中國首先提出來的。要知道,這兩個概念,很多人認為是美國人搞出來的。美國人的導彈防御系統,曾經被吹得與航母同樣重要,是美國軍力的象征。
“窺一斑而知全豹。”從以上幾個例子,不難窺出,文革時期,是中國工業、科技大爆發的時期,是取得奇跡般的進步和成就的時期,根本不是“崩潰的邊緣”。
據我本人考證,“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個觀念,以及提出這個概念的魏源,是文革結束后才“突然”出現在中國學術、教育、思想、文化、輿論場上的,而且一出現,魏源就被捧為與林則徐齊名的大思想家,“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實際上,據吹捧魏源的資料,魏源的《海國圖志》是根據林則徐的書編寫的。但林則徐并沒有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這種買辦觀點。民國時期、新中國時期,魏源這個人,寂寂無名,并沒有什么社會影響力,也不是了不起的思想家。突然吹捧魏源,吹捧“師夷長技以制夷”,其實是為了文化投降,是一種典型的買辦思維。
但是,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那就必須強行制造一個中國工業衰落、科技落后、經濟瀕臨崩潰的形象,同時,也必須制造一個美國科技、工業極其發達先進的社會印象。這就必須堵住錢老這樣的科學家的嘴,不能強調那個時代取得的奇跡般科技和工業成就,即使是已經取得并公開的成就,也要毀掉,比如運-10。否則,怎么“徹底否定”,怎么“開放”?怎么“以美為師”?
留學生政策,也是當年文化投降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時,恐怕要提一下錢學森同志。為了暗示向美國派出中國留學生的政策的正確性,錢老再一次被“請”出來,作為“樣板”。誰讓錢老是從美國留學歸來而又有大成就的科學家呢?我雖然沒有看到相關證據,但是,我相信,錢老不可能贊成向美國派遣中國留學生的政策。因為,錢老對美國的教育特別是科技教育情況應該非常了解,錢老自己也拒絕美國的邀請及某大人物的勸告,拒絕再去美國。更加重要的是,錢老還是位大教育家!新中國的科技教育,錢老應該可以算是開山祖師爺。我相信,錢老對其親自開創的科技教育,一定是有充分信心的。培養中國科技工作者,還需要去美國嗎?
實際上呢,中國派到美國的留學生、訪問學者,相當多的學的并不是科技,而是文科,是政治、經濟、法律、歷史、藝術之類。這些人,幾乎是“河殤”派、公知派的主力軍。
也就是說,原本“師夷長技以制夷”,應該重點學習科技,以便“發展”中國工業,達到“制夷”的目的。實際上,打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旗號,他們學的卻是西方編造的旨在抹黑、歪曲、淡化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的西方政治、經濟、法律、歷史、藝術之類。充分說明,留學生政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買辦政策。事實上,他們留學歸來之后,就忘記了“制夷”,他們搞出了“夫妻”論、中美關系是中國的核心利益論。“制夷”,原本就是心不由衷的謊言。
事實上,自從“徹底否定”、向美國派遣留學生之后的三十年,中國科技、工業幾乎是停滯的,至少發展沒有那么迅速,遠不如文革期間的工業科技進步速度。中國近十多年的科技大暴發,有幾項是從美國留學歸來的人搞出來的?航母,是從烏克蘭搞到的技術;大驅,據說也參照了烏克蘭也就是前蘇聯的成果;電動汽車,是錢老最早提議,由中國自己搞出來的;其他船舶、高鐵、通信、航天、航空、能源、核、軍工、基建、材料、航海、電子、軟件,幾乎全是我們自力更生的結果。2004年春天,我跟著領導到清華大學調研參觀,負責接待的清華大學的楊副書記說,中國航天領域,幾乎沒有清華的學生,幾乎都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大學的學生,他很是“眼饞”。經濟、金融、教育、生物、醫療、衛生等領域,“海歸派”的影響倒是很大,也是買辦性較強的領域。
還有一個鐵一般的事實,就是美國近年沒有什么像樣的科技成果。在科技發展上,近年的美國遠不如中國。我甚至懷疑,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科技,其實相當一部分可能是從中國偷來的,也可能是某些人主動奉送的。因為資本主義的體制,就不適合發展科技。錢學森的老師是馮·卡門,并不是在美國培養的科學家。所謂美國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什么的,現在我們已經明白了,是買辦媒體、輿論、學者吹出來的,是騙人的。那么,美國的所謂科技發達,就不是吹出來的嗎?
中國向美國派留學生,而美國則很少向中國派留學生,甚至,中國還有很多小學、中學學生,也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留學,更甚至有些人不擇手段地把孩子生在美國,這樣,美國自然而然就在文化上占據了“至高點”,就可以居高臨下地對中國指指點點。實際上,有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從美國留學歸來的人,也的確有那么一種特殊的優越感,中國社會也的確仰視之。這其實是中國喪失文化自信、自尊的表現,也暗示了美國的文化比中國先進,在中國社會上培育了洋奴買辦風氣。
今天,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等西方國家留學歸來的學生,已經沒有什么優越感了,中國社會也不拿他們當回事了。其實,根本原因,還是這四十年來,海歸派的所作所為,不但不如輿論上吹得那么高大,相反,貢獻不大、能力不強,甚至還有強烈的洋奴氣,相當多的人投機、貪婪,引發了中國社會對他們的反感、鄙視。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首先要體現思想文化上的自信!必然由被動的“文化進口”,轉向主動的“文化輸出”。那么,留學生政策,作為喪失文化自尊自信、被動接受文化進口的政策,同樣,也是被近年來的社會發展事實證明錯誤的政策,必然要被拋棄!當然,相當一部分留學生、專家、學者、“海歸派”——盡管他們不是間諜、不是買辦、也不貪婪甚至還非常優秀,可能是受到較大沖擊。這是時代的沖擊,不是哪一個人能夠制造或者能夠阻止得了的,所以,不要怪董明珠。
難道不進行文化交流嗎?難道要閉關鎖國嗎?當然要進行文化交流,也當然不存在什么閉關鎖國。但是,這個交流,顯然不是以往的那種自卑式的、仰視式的、被動式的、朝圣式的交流,不是學生聆聽老師布道式的交流,而是中國主動向全世界傳播自己先進思想文化的交流,是平等的甚至多少還帶有深刻優越感、先進感的、傳道式的交流。我們不光是學生,我們更是老師。
我注意到,有許多人對董明珠的“不用海歸派”的“狠話”表示了反對,甚至有些人開始謾罵,說明,他沒有意識到,中國對外思想文化交流的方式、方向,發生了變化,他們還不適應這個變化。
要么適應,要么被淘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