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地主又成了“正義代表”?
前幾天刷到一條新聞,有工人堵門討薪,被人罵成“擾亂社會秩序”;另一邊,那個拖欠工資的資本家,卻被當地媒體夸成“創業榜樣”,說他“帶動了地方經濟”。你沒聽錯,欠錢的是爺,討債的是孫子。這邏輯,像不像黃世仁打死楊白勞,還能給自己頒個“仁愛慈善獎”?
你以為只是新聞標題荒唐?錯了。這恰恰是“胡漢三的靈魂”在暗地里復辟:他們不僅要回來,還要站在道德高地,讓你感恩戴德地被剝削。
一、地主也有好人?那貧農是不是活該?
他們說:“地主也有好人”,說得義正詞嚴,仿佛一句“大實話”。可請問——
那你是想證明“剝削制度是溫柔的”?
如果“地主也有好人”就能給整個剝削制度洗地,那“劊子手也有溫情一刀”是不是也成了道德的進步?
黃世仁不是一錘子砸死楊白勞,而是按合同辦事、合法收債,咱是不是還得給他發個“文明催收獎”?這不是為人翻案,這是給壓迫洗白。
魯迅早就說過:“有好心的地主,就如同溫柔的屠夫。”但屠夫終究是屠夫,不是醫生。
二、反抗者變成“惡人”?正義一旦脫胎,歷史就開始反轉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嘲諷那些喊過“打土豪分田地”的人,說他們是“懶漢”“吃不起苦”。有人在知乎寫:“那時候很多窮人窮是因為懶。”
這句話看似平靜,實則比鞭子更狠毒。
你吃不飽,不是因為食物不夠,而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你被壓榨,不是因為制度不公,而是你不夠聰明?
這套說法,其實是胡漢三的經典邏輯:“我今天坐在地主老爺的位置,是因為我勤勞致富。”
那么,黃世仁是不是靠熬夜打工起家的?
不反抗的窮人是懶漢,反抗的窮人是暴徒——這就是現代版地主的“雙保險”。干你的是“文明”,你反抗就是“野蠻”。
三、不是制度變壞了,是壞人要制度回來了
有人說,現在不是封建社會了,別總拿“階級斗爭”嚇人。錯!斗爭不在于時代,而在于你還要不要被壓著干活。
胡漢三不是過去的一個人,而是今天的一個“形”。他不穿馬褂了,穿西裝。他不拿皮鞭了,他拿勞動合同。他不說“老爺賞你一口飯吃”,他說“給你機會你卻不珍惜”。
他合法了,他合理了,他變成“規則本身”。
而你呢?你要討薪,是“鬧事”;你去維權,是“惡意上訪”;你談罷工,是“危害穩定”。
你看到沒有?不反抗,就一無所有;一反抗,就被定義成“敵人”。
四、為什么全世界都曾反封建?因為那是社會規則最臭的時代
有個問題:為什么幾乎所有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都要先經歷一場“打倒封建”的大動蕩?
是因為人民突然學會了“吃社會主義飯”了嗎?不是,是因為生產力發展起來了,落后的生產關系不得不滅亡。
科技發展了,馬車不能和蒸汽機比速度;勞動方式變了,地主那套盤剝農民的邏輯就自然被淘汰了。
所以,不是革命者想“鬧革命”,而是落后的制度想拖著時代倒退,結果被新科技、新生產力連鍋帶人掀翻了。
今天依然如此:如果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就要變;變不了,那就爆炸。
新世界不是靠吼出來的,是被舊世界逼出來的
五、最可怕的不是剝削者回來,而是被剝削者覺得“應該回來”
今天,有人喊“地主也有人情味”“資本家也很辛苦”“打工人沒出息怪不得別人”……
注意,這不是地主自己說的,是“下人”說的。是被剝削的,說出維護剝削的話。
這才是真正恐怖的地方:思想上的墮落比物質上的剝奪更徹底。
胡漢三的靈魂沒死,只是寄居在了一些窮人的嘴里。他們用“公平”“努力”“規則”“市場邏輯”,把曾經砸碎的鎖鏈,一點點焊接回來,還認為這是“理性”。
但我們要記住:真正的理性,是識破那套“文明”的謊言,然后拿起斗爭的武器。
魯迅早就說:“吃人的禮教,穿上了洋裝依然吃人。”今天的資產階級邏輯,就是穿上了西裝的黃世仁。
結語:要想不再被奴役,就別再幫著鞭子說話
斗爭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你說你不想搞階級斗爭,但只要有人試圖塑造階級——無論是在經濟上、文化上還是制度上——那斗爭就必然發生。
胡漢三不會死,他會變身;你不揭穿他,他就合法化你頭上的腳印。
別讓“討債者”變成“壞人”,別讓“反抗者”變成“刁民”,別讓“剝削”重新被包裝成“努力奮斗”。
我們曾經打碎枷鎖,現在不能又親手把它戴回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