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四季度,中國經濟進入到全面蕭條期,中央政府為了挽救經濟頹勢推出了轟轟烈烈的"4萬億"計劃,加上各地方政府牛皮烘烘的18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經濟刺激計劃達到22萬億。很奇怪,為什么一搞固定資產投資各級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就這么熱衷呢?這些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大型工程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呢?
毫無疑問,適當的基建規模對經濟發展是有利的,可筆者認為中國多年來的過剩基建工程嚴重的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公平公正。
首先: 基建規模的超常規發展,預算過大,極大浪費國家財政,降低生產效率。比如原本按照市場最優配置資源是十個億的工程,到了政府那里預算最少要超過十二個億甚至更多。為什么呢?因為手里攥著這個項目的各大官員要從上面"剝皮"。縱觀中國查處出來的眾多腐敗案件,又有多少是和基建拿回扣有關呢?事實上基建拿回扣已經是一個潛規則,從政府源頭的第一步開始就給這個基建設項目超額的資金預算,加劇腐敗。
第二: 基建工程的過度發展超過了中國經濟增長的要求,造成了事實上的資金、勞動力、原材料等的亂費與閑置,亂費納稅人的錢,不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
第三: 基建工程的超常規發展造成了鋼鐵、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超規模發展,極大破壞生存環境。當西方各國紛紛建立低碳經濟,保護生存環境,減少比如鋼鐵企業家數,一個國家只有兩到三家鋼鐵企業時,中國的大中小鋼鐵、水泥企業是全國遍地開花。小時候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的環境只能在我們的夢鄉里才能見到了。
第四,也是最主要的一點: 以基礎設施為代表的過度公共投資極大的擠壓了公共福利的開支空間,在二次分配中不僅沒有縮小貧富兩極分化,反而加大了貧富兩極分化,成為官富民窮的一個重要原因。間接抑制國內消費這一中國經濟的軟肋,導致中國經濟畸形發展。
五: 很多基礎設施項目都是通過銀行貸款,因為是政府項目,銀行必然優先借貸,基礎設施工程極大占用銀行資金,積壓其他行業的發展空間,使眾多民營制造業只能通過民間高息借貸,資金鏈條更家緊張,從而打擊到民營經濟的發展。
六: 部分沒有必要建設的基礎設施大量占用耕地, 對國家糧食安全行成了新的挑戰。
中國超常規的基建工程、政績工程的活躍其實是不分時間的。因為利益的驅動,前幾年經濟通貨膨脹時,中國的基建工程同樣火暴,只是沒有現在這“四萬億”、“十八萬億”的振臂高呼罷了,過度的基建經濟它時時刻刻都在重復上上續六點的危害。
說完基建經濟,該說我們過度發展的出口經濟了,說到出口經濟,我先講一個故事 :
一個人他欠了一個億的債務,分別由幾個債主借給他。有一天,他突然對其中一個債主說,我沒有錢吃飯了,要餓死了,快點送吃的來。這個債主大驚,我的天,他還欠我一千多萬的票子呢,趕快給他送吃的去,餓死了我的錢打水漂了。于是跑過去請欠債者吃了噸好的,又借給了他幾千快錢,說,你一定要振作起來啊,你完了我也就完了。又有一天,這個欠債者對另一個大債主說,我有一個好項目,可以幫我賺很多錢,只是我缺少資金,你再多借點錢給我,我只要把這一關挺過去了,我把錢連本帶利的還給你。這個人想,他還欠我一千八百萬呢,他要完了我也就完了,趕緊乖乖的把錢送上去,說,你的前途就是我的前途啊,你一定要挺過難關啊,結果這些錢又被這個欠債者吃了喝了玩了,繼續過著天堂般的日子。
那么這個欠債者是誰呢?大家都知道了,是美國,美國欠下的債務已經綁架了以中國、日本為主的全世界N個國家 [ 誰擁有的美圓儲備最多,誰就被美國綁的最緊,日本擁有這么多美圓是因為它是一個資源奇缺、市場狹小的島國,更是被美國軍隊駐扎、事實上的附庸國 ] ,而中國被綁架的根源就是內需不足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我們知道,中國盡管擁有13億的人口,商品銷售市場應該極其廣大,可在市場經濟不段發展的過程中,因為社會福利完全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導致中國廣大群眾形成了高儲蓄、低消費的生活模式,中國消費市場的相對狹小。而美國、西歐諸國在其慷慨的社會保障、公共福利的支撐下行成了消費主導經濟的發展模式。在此情況下,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所生產的天量產品只能依靠美國等國家的市場,而依靠其市場的結果是中國人民加油生產換回了一大堆美圓,這些出口企業出口了多少美圓則相應要在國內換成人民幣,導致國內人民幣發行量快速增長, 如果說中國用這些美圓大量換回國外商品的話還好,人民幣與商品同時增加,不會造成大的影響,可偏偏中國的外匯都存在了那里,沒有換回相應的國外商品,其結果是中國外匯儲備越來越多而造成人民幣流動性過剩導致物價上漲。而當美國欠中國等國家的錢越來越多,他發現就是把自己賣了都還不起自己欠的債務,美國市場就開始了一邊甩掉債務的次貸危機,用破產來減少債務; 一邊鞭策中國再多買美圓國債來救助美國。中國生怕自己的美圓儲備泡湯了,像我前面那故事中的債主一樣趕快又跑過去去借錢給美國, 而在美國金融風暴刮的忒猛的08年10月份, 中國政府果然又購買了N億的美國國債。
可不管美國欠多少錢, 美國國內的社會福利一點都不能減少, 美國共和民主兩黨不管誰上臺都得靠選票,誰都不敢去減社會福利,否則就上不了臺, 美國人該享受還得享受。所以中國天量的外匯儲備,購買的美國國債、企業債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就給專門給美國人服務的。債主反而成了孫子, 中國民眾繼續過著加油干、再節儉的生活把錢孝敬給美國,欠錢的美國人反而繼續過著不存錢,光花錢的天堂班的生活。
再加上這N年來醫改、房改、教改、股改的失敗,居民收入增長遠低于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 導致了中國這幾年成為了實實在在國富名窮的國家。
08年上半年之前,你要是在網上調查民眾對哪個字感觸最深時,很多人都會脫口如出-----“漲”。確實,前幾年從房價到肉價到GDP到國家財政收入等等都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著,而其中大家在關注房價的時候最可能忽略的就是財政收入了。事實上中國的財政收入以飛躍的方式增長著,2006年我國GDP為209407億元,增長10.7%, 財政收入則增長7000億,為 3.9 萬億元,增長了24%、是GDP增長速度的兩倍多。2007年全國財政收入51321.78億元,增加12561.58億元,增長32.4%,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財政收入第二高的國家,而同期中國的GDP總量只有日本的二分之一。2008年在中國經濟已經衰退的情況下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3.48萬億元,同比增長33%。而與此同時,中國的外匯儲備總量達到1.8萬億多美圓,中國政府儼然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債主老板。從這個角度說,中國理所當然是一個極其富裕的國家。可事實上這個“富”不是民富,而是國富、政府富、掌握著這些財富的官員富;與國富相對應的是民窮,中國近數年民眾的工資增長速度相對較慢,沒有趕上財政收入與GDP的增長速度,而且賺的兩個辛苦錢存在銀行又貶值了。而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增加國民的財產性收入”把錢投入股市又碰到了過度大型IPO圈錢與大小非全流通所帶來的股市崩盤。如果說民眾兜里的票子少了我還不認為是真正的窮,中國真正窮就是窮在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的缺失,這幾年福布斯調查,中國賦稅痛苦指數在世界前五甲之間徘徊。當然財政收入過高必然帶來賦稅痛苦指數增高,可同期賦稅痛苦指數與中國一樣位于前例的法國、瑞典、比利時、冰島、荷蘭等卻都是從上世紀6、7十年代就開始建立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并一直延時續至今的國家, 稅收高財政收入高往往與高福利高社會保障相融合。而中國卻恰好相反,在賦稅痛苦指數在世界名列前矛的同時,中國近幾年的社會福利與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卻是世界排名倒數位。社會保障缺失的結果是廣大民眾都不敢大膽消費,不管有錢沒有錢都要過窮日子,省吃減用,把錢存到那里等著貶值 [ 上世紀“布雷頓體系”崩潰之后,以一個比較長期的時間如8年10年以上的時間看,世界各個市場經濟國家的貨幣都是在大幅度貶值的,人民幣也不例外 ], 當美國等國家都把主要國家財力投入到社會福利中去,甚至借錢購買公共福利 [ 美國就是典型的例子]時,中國的各級財政的主要的財力卻投入到了基建[包括各種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等] 、官員公車消費、公款吃喝旅游上面; 外匯儲備則主要用來購買美國企業債券與政府債券,前者為國內利益集團服務,后者為美國服務。
一言以蔽之,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不斷加大,第2產業的產能在前幾年瘋狂擴張,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這些社會財富主要進了政府財政與貪官的口袋里,以及換成了外匯為美國人喂奶去了。而現在中國經濟進入了蕭條期,政府的經濟政策卻仍然是繼續加距官富民窮的基建經濟; 加大出口退稅, 努力生產商品給外國人服務,換取世界各國都在不段貶值的貨幣,繼續走著一條殺雞取卵、惡性循環的路子。
12月1日晚寫
282894473榮枯歲月
個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mowei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