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兩種現象下的感言
何 平
農村改革后出現了兩種意想不到的現象,一種是小崗村現象,一種是華西村、南街村現象。如何解釋這兩種現象,已成為基層干部群眾極為關心的話題,同時也是頂層設計不可回避的問題。因為曾經激發農民熱情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三十年來不僅沒有使他們邁進共同富裕的大門,而且給他們帶來種種預想不到的麻煩和危機。如今,在家庭經營的土地上,再也看不到改革初期的勞動景象,只有不斷減少的耕地,逐漸空心的村莊,嚴重惡化的環境,以及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孤獨、憂郁和渴望交織的眼神。尤其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生活、教育、心理、行為、安全等突出問題,讓人感到深深的震撼、不時的糾結。相反,凡是堅持集體化經營的農村,不僅沒有外出打工現象,而且吸引了許多外來者,不僅實現了共同富裕,而且早已跨越了小康,實現了農業生產機械化,農業管理企業化,農業發展生態化,農村生活城市化,農村民主大眾化,農村保障集體化,實行了教育免費、住房免費、醫藥免費、養老免費、日常所需基本免費的分配制度。當你走進這些村,你會覺得不像是農村,倒像是美麗的城市,你會看到文明生產,體面生活的農民,發現他們工作有序,生活有度的思想境界,感受人與人平等、熱情,人與社會、自然和諧的氣氛,因而這些村遠在城市工作的人退休后紛紛回村養老,中國人葉落歸根的理念得以體現和傳承,這對農村和城市之間的交流、相互促進,以及緩解城市人口的壓力等,無疑是有益的。這些村自然使失望中的農民看到了新的希望,真是有意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于是,越來越多的基層干部群眾自發地到華西、南街、劉莊、興十四、滕頭、航民、寶山、進順、南嶺等集體化村參觀、學習,就連中國改革第一村小崗村也曾三次派人去南街村參觀,并在留言簿上寫道:“大包干發源地的人員,看到了南街村的變化,為我們提供了發展的模式,使我們的黨組織看到了前進的方向”,“學習南街村,壯大集體經濟,走向共同富裕”。顯然,改革初期寄予希望,至今給予扶持的家庭經營出現了令人失望、甚至絕望的結局,而改革初期已決定放棄,至今政策上沒有明確肯定的集體經營,卻展現出令人向往的景象。對此,我們必須做出正確的解釋。否則,我們無法引領未來的農村。為此,我作為一名改革后參加工作,曾在鄉鎮長期任職的基層干部,經過不斷反思后發表以下感言,希望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討。
一、集體經濟具有的人民性、公開性、先進性決定了在集體經營的土地上,有利于群眾監督和實現民主決策;有利于激發人們團結協作、互助友愛的精神,形成良好的風氣;有利于壯大集體經濟,造就進步的事業。相反,個體經濟固有的自私性、封閉性、落后性決定了在家庭經營的土地上不利于群眾監督,恰好強化了人們的私欲,暴露出貪婪的自私行為,往往伴隨著違約、違規、違法、違紀、偷盜、搶劫、貪污、制假、詐騙、行賄受賄、賣淫嫖娼、迷信賭博、販毒吸毒等落后腐敗犯罪現象的滋生和漫延。
二、改革開放的政策增加了我們對外交流學習的機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人以往長期封閉而形成的保守思想,有利于促進社會的發展,但不能就此認為我們以前的所有認識和選擇都是錯的,更不能認為美國的什么都是好的,都值得我們照搬。應當承認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科技比我們領先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引進,而集體經營與家庭經營的對比,已充分顯示出集體化的優越性,我們沒必要沿用美國私有化的經營方式,沿用這種方式只能跟在美國后面爬行。因此,農村改革的當務之急應盡快總結華西、南街新型集體化村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并在農村廣泛宣傳和推廣,這比盲目照搬美國的經營方式更有意義。既不總結又不宣傳,一口斷定新型集體化的道路行不通,豈不是明顯的官僚主義;而一味浪費那么多時間,花費那么多精力,招來那么多麻煩去進行沒有成效的“土地流轉”,豈不是明顯的往死胡同里鉆。這種做法只能讓基層干部感到無聊和厭倦,讓群眾指責為瞎折騰。
三、金融危機后,中國幾千萬農民工之所以沒有給社會造成更大的問題,主要是農民工回到村里至少可以種地為生,如果“土地流轉”的政策將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多數農民便失去了僅有的依靠,一旦再發生金融危機,后果不堪設想。
四、家庭經營下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僅僅體現在承包的土地上,而不會體現在集體的事業上,因此,改革初期農民積極性再高,都未能顧及到集體事業的發展,結果很快導致了水利設施的嚴重毀壞和農村集體經濟的不斷削弱,農村的生產條件和發展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于是,農民紛紛棄農經商,外出打工。相反,新型集體化村的勞動積極性體現在集體經濟的壯大和集體事業的發展,農村的生產條件和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因此,這里的農民安居樂業。
五、新型集體化村實行教育免費、醫藥免費、住房免費、養老免費、日常所需基本免費的分配制度,明顯體現了共產主義社會“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特征。這一事實向世界宣告:共產主義社會雖然讓人感到遙遠,但共產主義社區卻離我們很近,同樣令人向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只是滿足了小農經濟的私欲,卻毀滅了人們的“共產主義”理想,中斷了農民集體智慧的偉大創舉,喪失了農民的大團結精神,關閉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使農民陷入無休止的困境中。
2015年11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