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報道
分揀中心位于縣城南邊的村子,從學校到工廠騎電動車大約花費要45分鐘,進了工廠所在的村子就會感覺和外面明顯不同,一路上都是被大貨車壓壞的水泥路面,兩旁半是居民樓,半是拆遷完的殘垣。
說是晚上八點上班,但中介叫我們七點半就要到。廠房門口大大小小有好幾團人群,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和自己聯系的人事,到他那去報到簽字。我們趴在旁邊的電動車上簽完字后中介還讓我掃兩個碼,填了一堆信息,說是用于發放工資。接著帶我們去打卡機錄入人臉,等到八點整給我們都發了件小馬甲,有個工頭把臨時工們都集合了起來,再由各個組的工頭挑人,被點到的就跟著走。
卸貨
就這樣我們一伙五個人先被帶到了卸貨的地方,分散到了不同流水線上。十點前一直有很多小卡車、三輪車送一些零零散散的快遞件來,我們只需要把它們丟到的傳送帶上。一輛車開過來幾個人兩三分鐘就搬完了,這時候還可以歇一會兒等下一輛。
幾條主要流水線之間還有一個“下水道”,因為傳送帶之間有縫隙,“細長條”的貨物容易卡住傳送帶,因此需要有人專門把這些長條挑揀出來,期間我就干了一個小時這挑長條狀物體的活兒……(os:這是什么?cosplay道具?這是什么?健身器材??這是什么?一棵樹苗???這也能快遞?)
分揀
分揀中心分揀中心,當然是要分揀啦……
說來也感覺這個工廠應該是缺人……前面卸貨到一半某條流水線就堵住了,貨物全都擠出來了,于是我就被調去做分揀了。
分揀的內容稍微要過一遍腦子:1.把快遞翻面,看到單號。2.如果不是xxxA/xxxB開頭的(xxx是某兩個固定數字)那么這個快遞是在這里中轉的,丟到一個地方。3.否則,看第五位字母,一共有9種對應9條流水線,一人負責3條流水線。
聽起來很輕松!但其實最難的其實是第一步!把快遞翻過來。比如說可能會遇到有人買大米、食用油、電視、床墊……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個大件,在K的時候看不到快遞單,我追著流水線一路跑一路把它翻過來,發現是K的貨物,此時已經流到Y了,你說我往回推吧,傳送帶摩擦力確實是有夠大的…最后扛著貨物一路跑回到K的地方把它推下去。這樣的事情經常遇到,感覺真是體力活。
因為我是在9條流水線最上游的3條,偶爾也會漏掉一些件不小心流到下游去,然后他們再給我丟回來。我偶爾也幫幫忙,下游忙不過來的時候幫忙分擔點貨物,遇到大件的時候互相幫忙抬一抬,這大概就是工作時主要的交流了。
休息時間
干到十一點半后發現流水線逐漸空了,一問原來是休息時間到了(可惡完全沒人和我們說啊!),我跟著其他工人一起到了附近一家小賣部。小賣部外面的桌子坐滿了人,大多是來吃宵夜(泡面),里面還有一間棋牌室,從門縫里可以看到,同樣是4位工人在搓麻將。
我買了桶泡面買了瓶飲料也坐在門口吃起來,對面在低頭刷手機,我沒好意思去攀談。休息時間不多,我走之前想起來找老板買了一副勞保手套,只要3塊錢!(干分揀沒手套是真不行……干一小時手全黑了,而且有灰塵,拿一些袋子包裝的快遞容易滑)
回到廠房里,雖然時間到了,但趁著工頭還沒來的時間和左右兩邊的工友嘮了嘮嗑,他們倆是一個大學放寒假一起來打工的,前幾天在京東快遞干,他們說隔壁某東的時薪比這里高1塊錢,但干活要比這累。感覺整個廠的男女比例幾乎是1:1,卸貨幾乎是男工,操作機臺的大部分是女工,分揀的工作則是男女都有。
來卸貨了
后半夜來了輛大型貨車,我們就被調來幫忙。做的事情是在流水線上整理貨物:流水線從廠房邊緣一路伸到貨車廂里的,三個師傅在車廂里把貨丟到傳送帶上,我們做的就是在流水線上給快遞翻面,保證快遞單號是朝上的…
我站在圖中最左邊“人”的位置,負責右手倒左手(物理意義上)。馬不停蹄地卸貨卸了一個小時,因為很無聊稍微數了數,從我開始數到結束一共卸了951件,結束的時候是1:33,我們開工的時間應該是晚于0:33的,根據我17元的時薪,可以算出平均一件大概是0.018元……
我站的左邊這條流水線是要把所有“箱子”分出來,感覺還是非常鍛煉(物理意義上)人的。雖然搬的都是箱子,但箱子和箱子之間亦有差異,比如我很喜歡的就是一些包裝標注“易碎品”的貨物,其次是一些零食包裝的箱子,這種貨物通常比較輕;比較怕的是整箱的飲品、鐵鍋、金屬配件之類的。
干活的時候也不由思考:我這個右手倒左手,以及對面那個左手倒右手的工序,明明就是兩條挨著的流水線,為什么不能給自動化了?大概是中間要留過道,要改的話恐怕流水線的機器得設計成可調整長度的樣子,相比之下可能人工更便宜吧……
后半夜
一點半到兩點半又同樣卸了一批貨物,然后同樣地被調去做分揀……
三點多被調到分揀稍微上游的地方,主要工作是把右手邊傳送帶的貨物搬到左手的傳送帶上。干了沒幾分鐘就被工頭罵了,說我不能這樣搬會損壞機器,叫我“看上面的數字”,我懵了一會才看到有個LED燈上有一個數字,丟一件貨上去數字變大,然后慢慢變小……大概猜測是表示傳送帶的載重。不過還沒等我反應過來旁邊兩位工友老大哥幫我罵回去了,大意是用方言對工頭的純粹人身攻擊+“你站在這也不干活,礙手礙腳的站一邊去”。工頭似乎礙不住臉,轉頭把我帶到別的線上搬貨……
五點半聽說樓上缺人手,被帶去二樓體驗了流水線下游的部分:這里要對貨物做進一步分揀,原本只看快遞單前5位,現在要看到前8位了。我要做的是“入庫”的操作,也就是把前面人分好的貨物用一臺機器掃描,然后丟到對應的袋子里。我左手邊是個兩鬢微霜的阿姨,掃件速度非常快,一直嫌我太慢,礙手礙腳,影響她干活(合理懷疑流水線下游是計件工資)。
到六點半,二樓的倉庫基本清理完了,分揀好的貨物用黃色麻袋裝上,堆成了有三米高的小山,最后的工作就是再把它們送到流水線上。
從二樓下來后工頭說差不多下班了,讓我們打掃一下廠房衛生,一開始一位老大姐看到我叫我不用這么認真(我明明在摸魚?),拿個掃把做做樣子就行。最后稍微掃了點東西,等看到其他工人都走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去打卡處排隊下班打卡了。
路上能聽到大家在抱怨整個后半夜都沒休息過,和我在一道流水線上的同學說腳疼得走不動路,臨走時問我明天還來不來,我說包來的!
第二天,打了個假工
中午回去睡了兩小時被電話吵醒,出去一趟,下午才又睡了會兒,六點半起來吃個飯又去上班了,感覺好困。
到廠房里和昨天一樣簽到、打卡,剛到的時候還和人事問了一下工資——昨天工作了10小時,中介給我報的時薪是18元,但到賬的只有170,而人事說一直都是17元。說起來樓下的打卡機破得很,一直沒打卡成功,結果還被人事刁了兩句“不知道去10號樓打卡嗎”,一路走一路問才找到10號樓打卡機的地方,成功遲到1分鐘打上卡,路上還在擔心工資會不會少17塊錢……
結果還好,點人頭的時候發現今天臨時工來得太多了,工頭選人優先是把昨天的人領走,而我們的工頭遲遲沒有出現,人事叫我們等一等……等了半天和我們說了句抱歉,今天先回去吧,確實也不用擔心被扣工資了。果然還是臨時工好用。
總結
快遞分揀并不是直接的物質資料生產部門,但在應該可以算作生產性的流通環節。大工業式的流水線給人的感覺和之前在小電子廠(帶著工場手工業色彩)的體驗還是很不一樣:在小作坊里一共只有不到10人,而在這里光是流水線的一個環節就不止10人;手工業的生產方式所有人幾乎不需要交流,會聚集在一個地方生產只是因為生產資料;而流水線上即使一直伴隨著巨大的機器轟鳴聲(我想是傳送帶發動機的聲音)也至少和左右兩邊的人會有必要的交流。
在流水線上做著機械重復的勞動,會自然地想些東西:這樣的工作剛開始可能還新鮮,但到后半夜已經開始厭煩了,這還只是第一天,如果是一個月,一年甚至更久,到時在流水線上做著這些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一天12小時的流水線,去除吃飯睡覺,留給個人的時間還有多少呢?可真是眼睛一閉一睜就又要來上班了。
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說他在學生時期也有資產階級感情,覺得知識分子最干凈,而工人農民比較臟。到后來革命了,同工人、農民和革命軍在一起了,才根本地改變了這樣資產階級的感情。
我雖然算是工農子弟,但過去也不曾參加過勞動,在大學期間說到掙錢,通常第一想到的都是像接個家教,或者是在超市、食堂做兼職,在學校卷獎學金,這些本身無可厚非,可一旦說進工廠、去工地,就有些人出來說沒前途、不務正業、對未來沒有幫助。是的,也許這樣“低端”的行業對于階級躍遷、升官發財,成為資產階級的幻夢確實沒什么幫助,但許多人卻不得不在這些工作中度過他們的人生。他們沒有這些幻夢,現在沒有,未來也大概不會有。這,大概就是我所體會到的“階級”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