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制造貧窮然后歧視他們? 原標題:比貧窮更可怕的是貧窮歧視 同情一個小兒麻痹癥患者是很容易的,因為除了命運以外,人們通常找不到導致這種不幸的其他理由;但要同情生下這個瘸腿孩子,卻無力撫養他的貧窮父母,就有點勉為其難了,因為人們(尤其是從苦中苦中煉成人上神的人)堅信“貧窮不是天生的,而是各種不良積習再加上后天
2015-07-24
互動:75
王占陽企圖抓住“共同富裕”的提法否定公有制,歪曲社會主義是“中產階級化”、“美國化”。殊不知,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有消滅剝削等前提條件。王拋開真理判斷的前提,只在價值層面對社會主義給出定義結論只能是荒謬。
2015-03-25
互動:263
在1978年后的中國,經濟發展和分配不均引發的焦慮一直客觀存在,而且吊詭的是,經濟越發展,分配越不均。然而,新自由主義化身為“階層”話語和“中產階級”迷夢,極力壓抑乃至抹去這股焦慮,全面規訓我們的生活。
2015-03-23
互動:42
導讀:“新窮人”已經成為一個新的全球現象,它跨越了意識形態和社會發展程度的區別,而成為全球化世界的共同特點,每個地區,不論發達與落后,總有這樣一群缺乏社會歸屬感和行業認同感的人,游蕩在城市的邊界,徘徊在失業的邊緣,“新窮人”不是一個新的階級,工人的黃金時代已經在新自由主義霸權中結束,這些失去庇護的
2015-02-05
互動:76
資本主義危機中,它使“中產階級”發現了自己作為無產者的真正處境。
2014-12-11
互動:59
摘要:20世紀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工人階級仍然是當代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客觀存在,仍然是社會中的絕大多數群體,仍然具有潛在的社會變革主體地位。西方國家工人階級經歷著新一輪的“無產階級化”:一是被納入“中產階級”范圍的廣大雇傭勞動者,在勞動方式上越來越“去
2014-11-17
互動:85
德布拉西奧(deBlasio)市長若真想結束紐約的“雙城記”格局,那么他面臨著艱巨的任務。紐約市已然成為美國大都市中,體現出收入不平等加劇和社會流動性減少這一全美乃至國際趨勢的最佳范例。 這位新任市長仍能采取一些舉措來改善狀況,至于他是否能夠扭轉這座城市曾經充滿活力的中產階級在近30年來日漸空洞
2014-11-06
互動:39
我的家鄉俄亥俄州的克林頓港人口有6050人,在1950年代它還稱得上是美國夢的象征,不管你是銀行家的后代還是工廠工人的子女這里都會有不錯的機會。 但是半個世紀后,在克林頓港高中停車場里,富家子弟的寶馬敞篷車旁邊停靠的正是他們那些無家可歸的同學賴以寄居的破舊車輛。美國夢正在演變成一場全方位的美國噩夢。而關于這個
2014-11-03
互動:30
國慶前后,香港發生大規模的“占中”行動(“占領中環”的簡稱),這一由青年學生發動、市民廣泛參與的事件引發對香港現狀與前途的爭論。如果聯系到今年3月份在臺灣地區出現的同樣以學生為主導的占領“立法院”的反服貿風波,可以說,這些昔日的“亞洲四小龍”地區的城市市民占領行為,一
2014-10-20
互動:40
他們買不起房,無法送孩子上大學,支付不起救命的醫保,存不了錢養老。雖然過去十年,中產階級家庭的醫保、住房、教育和其他開支都在飆升,但家庭收入中位數卻下降了8%。34年失敗的里根經濟政策已經摧毀了美國中產階級,如今他們連最基本的需求都無法滿足了。新自由主義讓紡錘型社會的神話破滅在美國。 保守主義經濟政策正在蠶食
2014-10-09
互動:41
鶴齡:中產階級取代無產階級?論盧麒元《新社會主義論》之八 ——賀合林—— 一 盧麒元先生說: “當代西方資本主義最顯著的特征在于:出現了一個強大過資產階級或無產階級的中產階級。我們不能忽略這個重要的社會結構變化,社會構成決定社會主義實踐的意義。中產階級是社會主義存在的基礎
2014-09-20
互動:36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9月16日報道,一項新的報告顯示,美國公民收入不均導致貧富分化更加嚴重,這令各州想要提高稅收收入以平衡預算的想法更難實施。 標普公司15日發布消息稱,美國富人和中產階級之間的收入差距巨大,造成貧富差距嚴重。在這一報告發布之際,美國各州現在仍在努力調整預算收支,盡管經濟
2014-09-17
互動:31
美國人民到底富裕不富裕,這是一位愿意幫助小鳥的在美國的華人發回來的答案,說實在的,大家看完這個,會有自己的答案,這個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在中國相當于什么水平?小鳥按,因為房價和物價的不同,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答案,不過小鳥要說的是,美國人民已經不富裕了,所謂的富裕不過是紙上財富而已,扣除剛性開支,美國的中產不如中國的中產了
2014-07-11
互動:33
在美國,兩極分化與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已成為最主要的社會危機和政治難題。美國新經濟聯盟今年初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最富有的1%人口占有了全國40%的財富,而80%人口僅擁有大約7%的財富。這1%人口與中產階級之間的平均財富差距超過20倍以上。美聯儲主席耶倫近日也將貧富收入差距不斷增大的現象稱為“當前美國社會最令
2014-06-18
互動:29
“由于房價的飆升,中產階級將在30年內消亡。高企的房價正在剝奪孩子們的夢想!”對這句話似曾相識?但這說的并非中國,而是英國經濟學家、政府智囊David Boyle對英國現狀的憂思。 據《每日電訊報》,Boyle同時還是智庫New Economics Foundation的成員,他表示,如今的青少年將不再會和他們的父母一樣富裕。若干年后,
2014-06-03
互動:35
階級分析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重要分析方法,也是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問題的重要視角。以此分析危機前后資本主義國家階級結構的新變化,為我們認識危機后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趨勢提供了一個新視角。危機前的階級結構是:以金融資本家為代表的資本家階級力量膨脹,勞工力量被削弱,中產階級被擠壓;危機后的階級結構是:金融資本家
2014-05-20
互動:34
世界:中產化還是兩極化 ——2013年6月事件和所謂“中產階級”之四 歐洲曾經被認為永遠不會陷入貧困。但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留給今天人們的,只有不堪回首的記憶,使我們在把視線從美國轉向歐洲的時候,看到的是“歐洲的日益嚴重的南北兩極分化問題令全歐洲大陸倒退了一個
2014-01-20
互動:39
沒有一位馬克思主義者、社會主義者或是第三世界的憤世嫉俗的學者,帶有色眼鏡,專門展覽美國社會的陰暗面。它的持續攀升的不平等,它的“多數人”首先是所謂“中產階級”的悲慘境遇,即使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輿論中,也已經形成共識。 美國《華爾街日報》的2013年首席執行官委員會會議,集聚來自不同行業
2014-01-15
互動:47
(全文提要——西方主流媒體把2013年6月土耳其、埃及、巴西的大規模群眾性活動,描述為“中產階級”的抗議、造反、起義、革命。世界多數人包括“被中產階級”和自封“中產階級”的人群在資本主義危機廢墟上的苦難,被國際壟斷資產階級拿來,作為洗刷自己歷史罪孽的清潔劑。美國在兩極化。
2014-01-11
互動:45
2013年6月事件和所謂“中產階級”之一6月事件 (全文提要——西方主流媒體把2013年6月土耳其、埃及、巴西的大規模群眾性活動,描述為“中產階級”的抗議、造反、起義、革命。世界多數人包括“被中產階級”和自封“中產階級”的人群在資本主義危機廢墟上的苦難,被國際
2014-01-09
互動:56
該文對廣泛流行的中產階級概念理論做了深入的邏輯分析,指出這種理論實際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資產階級理論,是對廣大一線勞動階級的思想欺騙!
2013-10-09
互動:32
幾十年來,美國社會底層和上層階級財富懸殊,中產階級從數量到收入大幅縮水,美國的階級鴻溝越來越深,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美國經濟長期低迷,出現所謂的“大衰退”,進一步拉大了階級間的差距,“階級戰爭”(class war)在美國成了時髦語。
2013-06-07
互動:37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高度評價“占領華爾街”運動提出的口號“我們是99%”,認為這個口號正確地將問題界定為中產階級與精英而非與窮人的對立。它告訴我們,在這個新的鍍金時代里,大贏家是極少數富人。如果說這個口號存在不妥的話,則是其目標定得過低了,頂層1%人士收益中的大部分實際上掌握在數量
2013-03-07
互動:108
在中國現代化的道路上,如何實現中產階級社會,即實現十八大所指出的 “共同富裕”,應吸收古代小農經濟中產社會的理念精華,結合現代經濟的特征,吸取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中產階級虛擬化、泡沫化的教訓,探索“中國特色”的制度方式。
任何經濟都是政治,經濟民主是一個社會的根本目的,政治民主只是實現經濟民主的手段之
2012-11-20
互動:34
根據美國稅務中心的研究,美國人口(家庭)中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下的占了總人口的96%。一項研究表明,中間階層的美國人家庭在過去10年中的收入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況,而他們的財產則大幅縮水。而中產階級中85%的人說要維持他們的生活水平,比起10年前更加困難。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之后,貧困人口增加了近400萬人,達到了4,300多萬人。在美國,一方面
2012-11-02
互動:31
而今,中國的中產階級又復活了,而且正在日益壯大著。他們將走向何方?中國將走向何方?!
2012-01-23
互動:48
2010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中,茶黨運動異軍突起,成為影響美國政局的不容忽視的政治力量。2011年1月英刊《國際社會主義》雜志刊登了梅根•特魯戴爾題為《極度瘋狂?美國的茶黨運動》的文章,分析了茶黨興起的原因:美國中產階級穩定生活的物質基礎日益動搖。它接近法西斯主義的早期階段:在大資本的支持下煽動社會情緒,但又沒有進步的
2011-09-21
互動: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