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辦發布了《關于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意見里面有這么一條: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范圍。
2025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到1222萬人,創歷史新高,較2024年增加43萬人,又是歷史上最難的一個畢業季。再加上現在經濟形勢在下行,和美國打關稅戰,就業市場新增崗位不足的情況下,不僅要容納已經失業的人再次就業,更要容納每年這多出來的一千多萬新畢業生。往年國家會用增加的編制,專門定向讓應屆生去考公考編來提供崗位,吸納就業。可是如今,不知道是這樣不斷增加崗位已經給財政增加了負擔,還是會帶來一些可能的負面反應,增加了低保這一條路。
當然,我相信這個低保不是誰都能領的,條件肯定比較嚴格。但這其實代表了一個方向,從供給就業幫助自食其力到進行托底救濟幫助。為什么有這個轉變?大概率是前者的就業供給已經如強弩之末,跟不上了。
就業供給不是一道行政指令下來說變出來就變出來的,它是和經濟發展高度相關的。不同的經濟成長速度和結構,可以催生不同的就業崗位供給。以往我們說讀了書的大學生不愿意脫掉自己的長衫,是因為有一些人可能真的不懂的先就業再擇業的曲線救國路線。覺得大學自己學了一肚子知識,讀了先賢著作,解了復雜方程,做了高端實驗就該如何如何,一些崗位是根本看不上。而那些“高端”崗位很可能并不能落到龐大的高等教育的盤子上的每一個人的頭上,現實是一些大學里面,到了畢業季招聘的時候,甚至是一些一本大學里面也有例如服務員、傳菜工、保安甚至是ktv公主等這些“羞辱性”崗位。
某高校校招在招保安
但是沒辦法,就業的供給跟不上就業的需求,或者說那些“高端”的就業供給跟不上需求。每年這么多大學生,高等教育都進入了普及時代,但是整個社會的勞動結構和財富結構還是金字塔,“高端”“體面”的就業供給就那么多,即便在你的小世界里面你是躍了龍門的鯉魚,但是在時代大潮下可能連泥沙俱下的泥沙都不一定算得上。不論你來不來,這些看著低端、不入流的崗位也得有人來干。三千五千,甚至兩千塊,你不來,有的是人。
如果你想選擇稍微帶一點體面的工作,你面臨的就是不亞于你此前寒窗十幾年的每一次考試的競爭,而你的對手是當年同樣經歷嚴格的考試機制篩選下來的同儕。就好像前不久不是中核120萬份簡歷搶1700個工作機會嗎,這些工作還大多在偏遠地方的電廠。
擺在這些“孔乙己”面前的就三條路,要么當卷王,身上的長衫始終打斷骨頭連著皮,讓自己“體面”;要么脫下長衫換上短衣去做工;要么就閉上雙眼躺在床上,是為“躺平”。
這是客觀現實。
但現在呢?以往你沒工作還可以批評你不懂得脫長衫,畢竟脫了長衫的你還可以有短衣工可以做。但是現在可能連短衣工的崗位也沒有了。你脫了長衫,那就真是裸奔了。不僅那些“高端”的崗位依舊稀少甚至更少,連從前著長衫時候看不上的“羞辱性”崗位也在變少。于是被動“躺平”的越來越多。當這部分群體的進口涌入不斷增多,出口不斷減少的時候,就只能靠低保這樣的救濟道路,來維持穩定。
造成這樣的局面,是高等教育擴招帶來的嗎?一部分是。高等教育曾經作為階層跨越的一個重要通道的時代早已過去。高等教育受眾不斷擴張的情況下,寒窗十幾載的普通人除了能得到一襲破舊的長衫,得不到坐著喝酒的資格。甚至還會因不愿脫下長衫,不愿正視現實而舉止乖張被他人恥笑??墒悄切┱嬲碇L衫的人,那些坐在同一個酒家包間里能坐著喝酒的人,連孔乙己這樣的人是否存在都并不知曉。
而另一方面,如果縮減了高等教育的招生范圍,讓它重回精英教育可行嗎?也未必。如今的情況是,即便一些人沒有被納入高等教育的池子,他最終也是要就業的。在社會總的就業供給不增加的情況下,這些沒有進入高等教育的人的就業也會成為問題。到時候就不再是身著長衫的孔乙己的就業問題了,而是那些身著短衣的短衣幫的就業問題了。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讓經濟增長帶來的力量惠及民生惠及就業,不能從根本上將財富的分配傾向于無數個普通人,那么任何政策可能都只是救急之舉。
不過,領了低保的孔乙己脫了長衫也能有一份生活保障,不至于淪落到偷東西而被打斷腿,甚至于到“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的地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