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目前在思想意識形態領域里斗爭十分尖銳激烈。當今人們幾乎對意識社會問題特別是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都有不同認識甚至是根本對立的認識。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人們通過討論、爭論、辯論、反駁確實是解決分歧、批判錯誤、獲得真理的一種極其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但是討論和爭論、爭辯不同的觀點時要遵循一定的邏輯規則。但是筆者發現現實生活中人們對不同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爭論、爭辯過程中,違反形式邏輯、辯證邏輯的現象比比皆是。如偷換概念、制造虛假的大小前提,毫無內在邏輯聯系的主觀主義的推論等等詭辯現象極其之多。相當多的權力者和學者包括知名學者的論文、著作中的邏輯錯誤極其之多。近舉一列,中國共產黨人搞了100多年的社會主義理論,竟然在什么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問題陷入了混亂。在某些權力者和學者的概念和推論過程中,邏輯錯誤非常之多。這是造成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里真理與謬誤的對立極其混亂的重要原因之一。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20多年時間里,流行于亞洲特別是是國內大專院校的所謂“辯論賽”其實就是中國當代社會缺乏科學思維、邏輯混亂、詭辯現象猖獗的集中和典型表現。筆者在這種“辯論賽”興起時,就始終關注。2011年,針對這種“辯論賽”的錯誤實質寫了一篇文章《辯論活動的靈魂和實質究竟是什么?》。當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報》6月30日第8版刊載了拙文,標題改為《大專辯論賽背離辯論的靈魂和實質》,個別文字做了修改。2010年之前,中央電視臺經常組織和實況轉變這種大專辯論會,不知是否與筆者這篇文章有關,自2011年之后,中央電視臺就再也沒有組織和轉播這種辯論賽活動。今日筆者將這篇拙文在網上重新發表。供各位網友學習參考,并對對照社會現實,認識現實中的論辯現象中的邏輯錯誤和詭辯實質,提高人們科學思維的極其重要性。也歡迎網友對拙文批評指正。
2025年4月13日
1993年以來,一種辯論賽形式在我國的許多大專院校流行開來:每兩年一度的國際大專辯論賽、一年一度的國內大專辯論賽,以及各個地區、各個大學、各個院系經常開展的這種形式的辯論賽。許多部門、教師、學生都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和物力。中央電視臺主辦的2010年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中國大陸賽區選拔賽去年9月在青島舉行,最終武漢大學贏得冠軍。究竟如何評價這種辯論賽形式?我們究竟為什么要搞辯論活動?辯論活動的靈魂和實質究竟是什么呢?
記得200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廣州中山大學奪冠后,光明日報曾刊登了題目為《中大名嘴是如何練就的》較詳細的通訊報道,以及中大黨委宣傳部撰寫的《從素質教育看辯論賽》一文。文中認為,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辯論賽便是其中獨具魅力的方式”,“大學教育以人為本,辯論賽這種寓教于樂的培養模式恰恰體現了素質教育中的‘人本’因素。”其實,這種辯論賽形式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有關人士和專家的質疑,反對呼聲越來越高。每年全國大專辯論賽后,總有一些專家指出:“犀利張揚卻套話連篇的模仿秀時代該結束了”、“大專辯論賽的路子確實越走越窄,難以喚起觀眾的共鳴。”但雖有反對聲,中央電視臺仍然我行我素,拿出相當大的精力和物力主辦這種辯論會。各個大學的學生活動組織者,也特別熱衷于組織這種熱熱鬧鬧的活動。筆者所在的學校,每年都組織多場這種形式的辯論賽。去年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盡管增加了“舉證質證”和“超級辯論”等具體環節,但仍有報刊載文批評這種辯論會“辯八股”、“功利心逐漸使辯論會變了味”。老百姓稱這種辯論會“大學生又在胡亂吵架了”。筆者多年就反對這種辯論賽形式。盡管它在擴展辯手的知識面、訓練口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提高辯論技巧等方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用辯論賽中一個時髦的用語“利大弊大”的話,筆者認為它是“弊大于利”。其根本原因就是它完全拋棄和背離了人類辯論活動的靈魂和實質。這種靈魂和實質就是真實。
第一,辯論是人類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源于古希臘羅馬時期,當時人們的思想非?;钴S,對同一事物常常有不同的認識,甚至根本對立。為了統一思想和求得“真”理,于是就經常在一起對話、討論、辯論。“辯證法”一詞最初的含義就是辯論、談話的藝術、方式方法。我國春秋時期辯論活動也很活躍。而現有的辯論賽變成了以輸嬴為主要目的的游戲活動,背離了人類辯論活動的根本目的。
第二,既然是對立觀點的辯論活動,那么就有可能雙方觀點或對或錯,或辯論過程中思路或方法或對或錯。如果是辯真理,那么辯論過程中既要有反駁否定對方,證明自己,也要有肯定和吸取對方的觀點,修正自己。真正意義上的辯論活動以服從真理為主要目的,因此它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過程,既反駁又吸收的過程。對方的觀點和論證過程是錯誤的,就應該指出錯誤所在及原因,同時指出,對方論證過程中的某些合理因素;而對方觀點和論證方法是正確的,就應該吸取而改正或修正自身的觀點和方法。一切為了“求真”。而現有的辯論賽由于以輸贏為目的,因此只剩下了反駁對方和證明自己的過程,甚至明明知道對方的觀點和證明方法是正確的,也要絞盡腦汁千方百計說成是錯誤和荒謬的。你說東,我說西;你說左,我說右;你說上,我說下;你說前,我說后;……就是這種辯論會的主要思維方式。筆者曾經對學生說過,你們沒有經歷過文革時期流行的所謂“對著干”的思維方式,如果看了今天的這種辯論會,就知道什么是“對著干”了。
第三,辯論活動既然是人類實踐活動中派生的一項重要內容和形式,它的辯題應該是人們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所產生的不同的認識。認識上的不同、對立是真實的社會生活中的客觀現象,不是人為制造的主觀想象出來的對立命題。正因為人們認識不同,人們通過辯論,求得共同認識,求得“真”理,以便于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而目前辯論賽中相當多數辯題脫離生活、脫離實際,坐在屋子里主觀設計出來,人為地造出對立命題。如“愛比被愛幸福,被愛比愛幸福”、“生之恩重于養之恩,養之恩重于生之恩”、以及青島辯論會的一個辯題“當今社會男人更累,還是女人更累”。同時,人類有些活動帶有強烈和濃厚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習慣,它與民族文化民族傳統有直接的關系。而青島辯論會竟然造出一個“西班牙斗牛士活動是改革還是取消”的辯題。筆者認為,西班牙的斗?;顒油耆且粋€民族傳統,究竟應該改革還是取消,完全由西班牙人民從自己的文化傳統和愛好出發。根本不是我們民族討論和爭辯的問題。這樣的辯論活動究竟有什么意義呢?
第四,在現實生活中,任何對立的觀點未必都是一個對,一個錯。有的對立觀點都是正確的,如光是波/光是粒子、學海無涯苦作舟/學海無涯樂作舟等,但如果只強調對方是錯,己方是對,那么雙方都有片面性。也有的對立觀點都是錯誤的。如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觀點、唯理論與經驗論觀點等。只有一部分對立觀點一個是對,一個是錯。還有的對立觀點要具體化,要有條件。離開了條件,無法判斷對錯,如“生之恩重于養之恩,養之恩重于生之恩”。一個人對生父必須說:“生之恩重于養之恩”,而對他的養父必須說:“養之恩重于生之恩”。如果相反,那就是謬誤。這里離開了條件和對象,抽象地論證誰對誰錯,根本無法論證。而現有辯論賽的對立命題邏輯前提就是要求辯手主觀認定對方一定錯,己方一定對。在這樣的前提下,能夠正確反映辯手的認識水平和鍛煉其思維能力嗎?
第五,人們在生活中之所以對同一事物產生不同觀點,是受各方立場、知識、思維方法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人們在辯論中應該運用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方法、事實真實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和論證過程,并相互反駁對方。以發現對方或己方的錯誤的思維方式、事實和結論。真實,是辯論活動的靈魂和實質。沒有真實,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辯論活動。而現有的辯論活動觀點以抽簽為準,也就是說不論你的真實觀點如何,你抽上什么題,什么題就對,對方就一定錯。這種主觀確定的方法本身就是唯心主義的錯誤方法。這種錯誤形式導致的整個辯論過程必然是作秀、虛假和詭辯的過程,而不是辯手真實觀點和思維方法的流露和表述。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青島大專辯論會中國政法大學在資格賽和初賽中的辯題同是“當今社會男人更累,還是女人更累”,所不同的是資格賽抽中的是正題“男人更累”,初賽抽中的是反題“女人更累”,而且兩場都取得了勝利。真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認識和思維方法究竟是什么?筆者沒有直接看到他們辯論的具體場景,但完全可以推斷出其作秀、演戲、虛假、自相矛盾的現象比比皆是。由此推論,無論辯論賽的主辦者怎樣具體修改規則,辯論的根本目的和根本規則不變,作秀和詭辯思維方式必然貫穿于辯論全過程。以往辯論賽的大量事實充分證明了這一認識。
中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而現有的辯論賽培養的不是真正運用科學理論、知識和科學的思維方法特別是辯證思維方法追求真理的人,而是有意無意地培養以追求功利為目的的弄虛作假、強詞奪理、胡攪蠻纏的實用主義的詭辯型的“偽”人、“作秀”人。它是中國目前整個教育界背離“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根本宗旨、浮躁化、功利化的表現現象之一。也是目前中國現實生活中人們思維現象的真實反映。筆者在實踐中同時也從其他相當多朋友的交談中都切身感受到,在與一些擁有一定權力、地位的人物討論和爭辯問題時,他們論辯的基本原則就是一種以權壓人、以勢壓人的詭辯論,就是強詞奪理,和他們沒有真正的“真理”可講。筆者反對這種形式的辯論賽,并不反對辯論會本身。筆者主張把當今社會生活中的重大的熱點、焦點問題,或與大學生直接有關的影響大學生成長的話題引入到大學生中來,要求大學生從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事實和思維方法選擇一種觀點。辯論的目的不是輸贏,而是考察和鍛煉大學生運用所學習的理論和專業知識以及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的思維方法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這種辯論活動,一方面鍛煉辯論者的思維、語言表達、分析等基本能力,同時有助于促進大學生“求真務實”意識的培養和學習活動的深入。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ā吨袊鐣茖W報》2011年6月30日第8版刊登,發表時個別地方做了刪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