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競爭與素質
從前,人們認為不存在競爭的經濟就會導致較低的效率,我們引來了市場經濟,其實就是為了引進"競爭".這些年因為體制的"不健全"導致出現一些"過度競爭""惡性競爭",經濟危機的出現和"過度競爭""惡性競爭"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出現這種令人尷尬的狀況,大概是由于人們太過于爭名奪利了!
所以,經濟良性的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是需要"適度競爭"的,怎樣才會"適度競爭",除了需要建立一個合適的制度來約束之外,還需要這個體制內的人要有良心,公德心,積極進取心,對社會對社會上其他的人要有一顆責任心關愛心!投機取巧,不擇手段就會破壞社會的經濟秩序,就該受到社會的嚴懲!
西方的管理學形成了理論,正是嚴格的社會公共制度制約,長期以來使人們形成了習慣,產生了高度的自覺性自律性.高素質產生于嚴厲的社會制度約束,正是這種素質的人群的存在使得市場經濟的理論能夠有效地實施!這是長期以來西方的市場經濟雖然說還是存在許多不足但依舊能夠趨向"適度競爭"發展的原因所在.
回過頭來看低效率的經濟體制,為什么會是"低效率"的?產生這些低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呢?原來,除了建立健全經濟體制之外,同樣需要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心,要有"為人民服務"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需要人們具備象在西方市場經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高度自覺自律性的素質.
每個人都應該做事有板有眼,有高度的自覺性和自律性,要具備一顆愛心,責任心...原來,無論是市場經濟或是計劃經濟,都需要社會成員整體應當具備較高的素質.
二、 競爭與價值觀
我們這個社會低收入的群體,主要是從事小農生產的農民,工廠里的生產工人,另外,還有部分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占全社會人口總量的三分之二之多.正是由于人均占有土地數量少,掌握的技術水平低, 同時,由于這些群體存在著巨大數量的人口,這群從事著繁重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為整個社會創造出絕大多數產品的人們在市場經濟的大浪潮的競爭中只能處于劣勢,很多人甚至失業。這些占社會絕大多數的人即使做了很多的努力,他們的勞動還不夠辛勤嗎?但仍然改變不了他們為這個社會墊底的命運。占整個社會絕大多數的勞動人口,他們的辛勤勞動為這個社會創造出絕大多數的財富,這個整體隊伍中的個體的收入與這個社會許多成員的收入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天壤之別。
前面提到了“中間環節”,與整個社會產品的“中間環節”相關的人群占整個社會群體的比例是相當小的,但他們占據的社會財富的比例是相當高的,這一類人給社會實際創造了多少新的價值?
中國有不同于美國的國情,中國的廣大農村和部分地區,人多地少,人們普遍接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這種整個社會財富的分配結構即使在西方國家的美國能夠行得通,在我們這個國家卻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在西方國家,由于具有科技軍事經濟等雄厚的實力,許多社會矛盾都能夠通過一定的途徑向其他行業、其他人群或其他國家和地區轉化,而在中國這種分配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
在許多城市鄉村,賣淫幾乎成了一個合法性的職業,從當初的“萬惡淫為首”到今天的社會令人吃驚的寬容,我們的社會到底發生了什么?!當賣淫成為一個職業甚至成為一些人發財致富的手段時,讓人痛心的是很多人并不是因為貧窮得沒飯吃才走上這條路的。
一個社會,辛勤勞動不能夠使很多人發財致富,許多身居“中間環節”的人身纏萬貫,不勞而獲的思想占據了上風,不少人發財的途徑選擇了不擇手段,巧取豪奪。這也是很多人手上有了一定的權力之后很快就會腐敗的原因,不勞而獲的思想已經植根于他的心里深處。
不勞而獲的思想說到底就是剝削階級的思想,當不勞而獲的思想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大多數人的時候,這是倡導公平正義的左派所不允許的。。。。
三、競爭與資源配置(有沒有這樣一組數據)
當初引入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主要原因是認為計劃經濟的效率低,所以引入市場經濟讓整個社會充滿競爭,充滿活力,資源有效地配置。
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有沒有這樣的一組數據:三十年來由于市場“競爭的高效率”相比計劃經濟的“低效率”給我們整個社會創造出更高經濟量的詳盡數據,不要用GDP做指標,全國每年外出打工的人太多了,單單來去路費等開支就是個不小的數目,這雖說對GDP做了貢獻,這種數據越大打工人越不開心,從這一方面來講用GDP做指標沒有多大現實意義。
中國是一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的國家, 正象歐洲的工業革命一樣,建國以后社會的發展是突飛猛進的,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有一定的關系但這并非是主要由于意識形態的變化給我們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這是人類工業文明的結果。一個社會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的過程中,即使實行奴隸制,整個社會的經濟一樣會突飛猛進,歐洲的現代文明成果,除了殖民掠奪和經濟殖民以外,重要的一點是工業革命科技進步帶來的巨大影響。
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有沒有這樣的一組數據:這些年內資外資相互搏殺,競爭可謂非常慘烈,此種無序競爭,過度競爭,相比計劃經濟而言給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帶來多大的負面的影響,比如資源的消耗,人力特別是優秀人力資源的浪費,資產流失,環境污染,人們精神面貌的變化及社會道德的變化等。。。
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有沒有這樣的一組數據:反映由于市場競爭使社會資源有效地配置的情況,應該不只是表現在經濟方面的,特別需要詳細點的數據是反映中國農村的,整個社會的優勢資源包括優秀的人力資源在中國農村的分布狀況,因為農村是中國的大部分,沒有這大部分的詳盡數據就不科學也沒意義。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有沒有這樣的一組數據:市場競爭的高效率相比計劃經濟的低效率給中國工人農民帶來多大利益,當然不應該局限在經濟方面。這方面如果沒有直接反映工人農民的詳細數據就不科學也沒有意義。
四、無限的競爭與有限的資源
競爭花了很大力的過程及目的是為了社會資源的重新有效地配置,說白了競爭就是能過一系列對抗重新分配社會資源,誰有能耐就多占優先占用更多的資源,資源是有限的,包括能源資金,人力資源,最新是先進的科技等,參與競爭的人多了,力量的對決,很難避免會出現過度競爭無序競爭,比如說權力的介入,暗箱操作,重復建設資源浪費,低人權等, 如何規范化競爭,除了法律的嚴明之外還需要做什么呢?法律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呢?競爭會帶來高效率(就算是真的帶來高效率),那么鼓勵競爭,力量強弱對比的結果形成資源獨占,競爭的最高階段是壟斷,資源是有限的,又被壟斷了,怎么會是有效地配置呢?
(高東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