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等貴金屬的來源。在開辟了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和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以后,更吸引了大批歐洲商人、貴族、盜匪、流氓、傳教士和殖民者,紛紛涌向遼闊而富饒的美洲、非洲和亞洲,他們到處搜求金銀財富,開始了狂暴的殖民侵略和血腥掠奪。他們把對外貿易作為經濟掠奪的重要手段,刺激著對外貿易大大地發展起來。
對外貿易在這時有了大發展,并不是偶然的。這時候,由于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封建制度已經開始解體,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逐漸形成。這一歷史條件,決定了對外貿易要有一個迅速和全面的發展。
我們知道,資本主義的生產有兩個前提條件:第一,要有大量的貨幣財富的積累,作為剝削他人勞動的資本;第二,要有大量的失去任何生產資料,只能靠出賣勞動力維持生活的無產者。這兩個條件都是通過野蠻的暴力形成的。這就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對外貿易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那些醉心于追求金銀財富的歐洲新興資產階級,迫切需要擴大貿易活動,以滿足他們無厭的貪欲。他們憑借著國家的權力,或者發動侵略戰爭,直接劫掠殖民地的財富,或者進行奴隸制與農奴制式的剝削,強迫殖民地人民為他們采掘金銀,提供貴重商品。他們還建立巨大規模的貿易公司,通過賤買貴賣的不等價交換,強迫土著居民和他們做生意,掠奪這些民族的財富。他們更使用欺騙、敲詐、賄賂和勒索等各種手段,以極低代價從土著居民那里搜刮金銀、騙取貴重商品,然后轉手運往歐洲,以六到七倍的高價出售,再從歐洲運來大量當地居民不需要的商品,強行銷售。他們甚至還綁架人口,勒逼土著居民用金銀贖回。
所有這些罪惡活動都是和他們的殖民侵略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臭名昭著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不僅都擁有軍隊、兵船和官吏,而且,事實上還是侵略戰爭的組織者。西歐各殖民國家之間曾經多次發生的戰爭,就是為爭奪海上航線的霸權,爭奪對外貿易的優勢地位,爭奪對殖民地的統治而產生的。正如恩格斯所說:“貿易和掠奪一樣,是以拳頭為后盾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
殖民者的罪惡是罄竹難書的。尤其令人發指的,是歐洲殖民者所進行的滅絕人性的奴隸貿易。他們從非洲大量捕捉黑人到美洲販賣,僅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中葉的三百多年間,由他們運到美洲的黑人,估計就有一千五百萬人,而在美洲每賣出一個黑人,就要有四、五個黑人在掠運途中被殺害或折磨而死。這樣,使非洲在近四百年間損失了近一億人口,而那些奴隸販子們卻從奴隸的血泊中撈得了巨額財富。
通過這種殖民掠奪和奴隸貿易,無數的金銀財富從海外源源流入西歐各宗主國,并在那里轉化為資本,為其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而被掠奪的民族和國家的經濟,則遭到了嚴重摧殘,社會發展受到阻礙,長期處于被剝削、被壓迫的境地。血腥的殖民侵略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由此可見,對外貿易在資本的原始積累中曾經起過巨大作用,而資本主義的對外貿易,是沿著一條血腥掠奪的道路發展起來的。
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以后,社會勞動生產力得到了飛速提高,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商品產量很快上升,狹隘的國內市場不能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必須尋找新的銷售場所,以追逐利潤。于是,資產階級為了開拓新的市場,奔走于全球各地,使商品經濟在世界范圍內充分發展起來。資本主義國家不僅需要對外貿易,而且依賴對外貿易。馬克思說:“資本主義生產離開對外貿易是根本不行的。”(《資本論》第二卷)列寧也指出:“沒有對外貿易的資本主義國家是不能設想的,而且的確沒有這樣的國家。”(《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不斷擴大,資本主義國家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許多民族閉關自守的屏障被打破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都卷入了世界商品流通之中。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終于形成了。
商品輸出成為這個時期的資本主義的特征。于是,對外貿易在各個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貿易額空前增長了,商品種類大大增多了,新的貿易中心陸續出現了,交通運輸、郵電通訊,以及銀行、保險等事業也相繼發展起來,這使對外貿易的范圍和規模,達到以前不能比擬的程度。據統計,一八八〇年的世界貿易額比一八〇〇年增加了九倍。由此可見,對外貿易的發展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多么密切的關系。對外貿易既是資本主義形成的前提條件,又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
隨著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和擴大,經濟發達的國家憑借著日益壯大起來的政治和經濟實力,加緊了對殖民地的侵略和剝削,但在剝削的方式方法上,卻起了一些變化。它們為了使日益增加的商品能夠順利地推銷出去,特別是由于受到了殖民地被壓迫人民不斷地奮起反抗,它們從主要依靠超經濟的手段轉變為主要依靠經濟的手段,這就是說,它們改變了前一時期主要采用赤裸裸的武力侵占和殘酷掠奪的手段,而變為把殖民地變成它們工業產品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的供應基地。它們把大量用機器生產的廉價商品,傾銷到殖民地市場上去,成為摧垮落后國家民族經濟的重炮,同時又盡情地搜刮殖民地的原料與糧食,發展它們自己的經濟。當然,這絲毫也不意味著它們就此放棄暴力。恰恰相反,當它們在開拓市場,推銷商品遇到敵對力量反抗的時候,它們仍然是毫不猶豫地會使用暴力。因此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始終是以拳頭為后盾的。
為了使對外貿易盡可能符合本國資產階級的利益,適應爭奪市場和掠奪殖民地的需要,各資本主義國家都制訂了自己的對外貿易政策。在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時期,它們的對外貿易政策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保護關稅政策,一種是自由貿易政策。保護關稅政策,是指對輸入商品征收高額關稅,對輸出商品則給予優待或津貼來獎勵,以保護本國工業免受外國競爭;自由貿易政策,是指廢除對進出口的關稅和其他限制,讓商品自由輸出輸入,發展各國之間的自由競爭。各資本主義國家究竟采取什么政策,是根據它們各自的經濟狀況決定的。
所以,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對外貿易的性質和作用,和以前相比,已經起了巨大的變化。對外貿易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資本家賺錢發財的重要手段,是資產階級剝削和奴役本國人民和殖民地人民,以及經濟落后國家人民的有力工具。
但是,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資本主義對外貿易發展的過程,同時也是資本主義社會各種矛盾發展的過程。資本主義殖民制度,一開始就含有極其深刻的內在矛盾。資本主義的殖民掠奪史,歷來也是殖民地人民反對外國殖民者的斗爭史。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不斷沖擊著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出:“萬惡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制度是隨著奴役和販賣黑人而興盛起來的,它也必將隨著黑色人種的徹底解放而告終。”現在,被壓迫的黑色人種已經起來了,其他被壓迫的人民也已經起來了。革命斗爭的烈火越燒越旺,萬惡的新老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最終必將被燒成灰燼!
(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兩種社會 兩種外貿》第二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