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位領導的講話被掌聲打斷三次,不是新聞,也不會上熱搜,而一位農民代表的發言被打斷三次,就應該是新聞了,上熱搜也不奇怪。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據《中國新聞網》3月8日的消息:這位發言的農民代表叫李連成,今年74歲,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也是全國人大代表。
他是在河南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上,不到8分鐘的發言,被掌聲打斷3次。
這位農民代表的發言為什么被掌聲打斷三次呢?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上網找了一些濮陽市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的照片和資料。我認真閱讀了報道他的這篇文章,其主要原因,大概是因為以下四點:
第一,這位農民代表發言發言時,所說的實話、心里話,沒有虛頭巴腦的客套話贏得掌聲。他說:“我是個農民,沒讀過書,51歲才開始學認字。我也不會說普通話,如果哪一句你們沒聽懂,我再給你講一遍,千萬別沒聽懂卻說懂。”這是他第一次贏得掌聲。
這位農民老哥雖然沒有上過學,但是,他對他們村的情況了如指掌,各種數字全在他腦子里。這位農村的當家人與那些“電視問政”節目中一問三不知的官員真是天壤之別。
第二,這位農民代表所講的“干部要帶頭吃虧”奉獻精神,以及他們村黨員干部是如何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故事贏得掌聲。
“我想先把俺村產業的故事講一講。”李連成如數家珍,盤點了一遍西辛莊村擁有的產業:養殖業、蔬菜大棚、高標準智慧農田、食品加工業等。
1991年以前,腳下就是鹽堿地的西辛莊村民只能靠“刮鹽土、熬土鹽”為生;1991年被村民們推選為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后,李連成帶著全村一路奔跑。他提出“干部要帶頭吃虧”,無償把自己的三座蔬菜大棚轉讓給三個最窮的農戶,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
濮陽市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
從蔬菜大棚做起,村里后來不僅有造紙廠,還能生產衛生清掃車、灑水車,更有豫北地區最大的電光源產業集群,所生產的節能燈、裝飾燈等遠銷歐美等八個國家和地區。
隨后,李連成給大家描述了他們共同致富的現狀:村里環境整潔空氣好,家家戶戶都住著3層樓帶電梯的400平方米小樓,每口人每個月能免費使用7度電、3立方水、6立方天然氣;村里有自己的幼兒園、小學、初中,孩子上學費用全免;2008年投資9000萬元建設的民生醫院已達到二級綜合醫院資質,有560張床位,市里醫院能做的手術這里也能做,而且在這里看病,醫保報銷后剩余的部分,村里全額報銷。
濮陽市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
第三是他對各項方針政策的深刻理解和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再一次贏得掌聲。
李連成雖然他沒讀過書,但他特別善于用自己的方式總結, 他說:“啥叫廉政建設?該你得的你就得,不該你的就別得;啥叫群眾路線?群眾反對啥你就別干啥,群眾擁護啥你就去干啥;啥叫與時俱進?就是走哪學哪。”
30多年來,他用質樸直白的語言,帶著全村學習領會國家各項政策精神。
西辛莊村在黨員干部帶領下所取得的成績和他對廉政建設、群眾路線、與時俱進的樸素而深刻地理解,再一次贏得掌聲。
第四,根據李連成所講,他們村里之所以取如此大成績,讓村民過上小康生活,除了村里有一個好班子、好帶頭人外,更主要原因是他們村走的是努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路子,走的是共同富裕的路子。沒有集體經濟不可能實現全村共同富裕。
他說:在他們村里,不管產業大小,西辛莊村所有企業都是全村股份合作社的一部分,全村730戶人都有股份。目前村里已落戶20多家各類企業,提供約3000個就業崗位,總產值達5.2億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近4萬元。
濮陽市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
他在發言的最后呼吁:加強科技人才下農村,優化農村產業結構。
他說:“河南是農業大省,是農村、農業、農民大省,給國家多年探路、端起飯碗,做了很大貢獻。但是我們農村還是有一個短板。”
李連成說,“我建議,要想全面鄉村振興,教育、人才、科技得下到農村,沒有科技哪能創新呢?沒有人才哪有產業呢?”
在我看來,農民代表李連成的發言,不但與會代表給他掌聲,全國人民也應給他掌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