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印度總理莫迪辦公室星期一(4月21日)發布聲明說,印美兩國就貿易協議第一階段的談判取得了“重大進展”;美國副總統萬斯辦公室也報告談判取得“重大進展”,并說兩國已敲定了可能達成“新的現代貿易協定”談判的范圍,以減少關稅負擔。
當地時間4月24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公開表示,印度可能成為第一個與華盛頓達成雙邊貿易協定的國家。
從4月21日開始,萬斯就帶著他的印度裔妻子和兩個孩子訪問印度,受到莫迪的熱情歡迎。莫迪也是特朗普上任后最早訪問華盛頓的國家元首之一。
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部長皮尤什•戈亞爾在4月7日的孟買印度全球論壇上,公開發聲替特朗普甩鍋,表示“貿易戰有利供應鏈公平,利好印度。”他還直言:“我們正處于歷史時刻,印度完全有能力將當前局勢轉化為機遇。”印度顯然是在偷著樂,他們把中美之間的關稅戰和僵局視為“千載難逢的機會”。
萬斯在新德里期間,也一改過去咄咄逼人的態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說。他對今后的美印貿易關系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印度今后可以大量購買美國軍火,包括F-35戰機;
二是印度今后可以大量購買美國能源,此前印度向俄羅斯購買能源,曾經令美方很不滿;
三是印度和美國可以互相投資共同發展高科技合作。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對于游離于各大陣營之外的生存狀態,印度早已習以為常。自莫迪上臺以來,印度在外交政策領域顯得極為靈活。印度稱這種務實而又謹慎平衡機會與依賴的策略為“戰略自主”。印度同各方都打交道,但卻不與任何一方結盟,而是履行完全以利益為導向的外交政策。而在總理莫迪眼中,穩定的經濟增長就是最大的利益所在。
評論指出:美國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場。然而,印度向美國出口的許多產品,包括技術和石化領域的初級產品卻有相當大一部分來自中國,中國早已成為印度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供應國。因此,一旦中國采取報復措施,印度的生產就會遇到困難。而一旦美國真的征收27%的高額關稅,出口行業作為印度的經濟引擎也將會受到沉重沖擊。
據路透社報道,印度財政部星期一(4月21日)在一份官方命令中宣布,對部分進口鋼鐵征收12%臨時關稅,以遏制來自中國的廉價鋼鐵大量涌入。雖然印度官方沒有在聲明中點名中國,但路透社指出,新德里此次關稅措施的主要目標是中國。
中方已經發出警告,那些與美國就關稅爭端達成協議、從而損害中方利益的國家將會面臨后果,而印度就是可能受到波及的國家。
另一方面,印度有望在數年內發展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美國顯然十分看重今后的美印關系。
2024年4月,馬斯克曾經計劃訪問印度,參加價值30億美元車廠投資的揭幕儀式,但是他卻在最后一刻以“特斯拉事務非常繁忙”為由取消了印度之行。一星期后,馬斯克卻出現在北京,與李強會晤,曾經令印度媒體非常不爽,紛紛吐槽馬斯克,但莫迪本人卻沒有發表任何批評馬斯克的意見。
馬斯克稱自己是莫迪的“粉絲”,莫迪也曾親自訪問特斯拉的加州工廠。幾天前,莫迪在X社交媒體上稱,他與馬斯克已經多次討論了雙方合作的可能性,雖然他沒有具體說明是些什么項目,但媒體廣泛認為這包括特斯拉在印度建廠和“星鏈入印”等項目。
此外,馬斯克也在上星期宣布,他將于今年下半年訪問印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