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信心不能靠造假
太陽報 文: 馮海聞
金融海嘯之下,中國領導人三番兩次提到「信心比金子還重要」。因此,鼓信心、拚干勁,成為當局施政的一大主軸,正因如此,很多政府部門假借鼓信心為名,報喜不報憂,對經濟復甦的成績刻意夸大其詞,而對嚴峻形勢則諱莫如深。
剛剛結束的博鰲亞洲論壇,樂觀情緒主導了會場。與會的中國財經界高官個個唱好中國經濟,認為反彈超預期。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國宏觀經濟開始有「回暖」畺象:CFLP的採購經理人指數、用電量觸底回升,港口吞吐量回暖,汽車銷量連續兩個月踞全球第一,房地產銷售、股市通通小陽春,似乎中國經濟已觸底反彈。
失業數字 水分不少
但實際上,這種回暖卻像「回光返照」一樣,稍縱即逝。因為中國的實體經濟并沒有根本性起色,尤其是與製造業密切相關的用電量及就業率這兩個數據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觀,使所有的樂觀情緒都打上問號。
在當前惡劣的經濟環境下,失業率成為各界的焦點,也是社會穩定與經濟好壞的晴雨表。這個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數據,在中國卻屢屢失真。中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日前公布,全國去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僅為百分之四點二,而在此之前,中國社科院公布的數據高達百分之九點四,已經超過百分之七的國際警戒線。兩者數據相差一倍,都是由政府機關公布,孰是孰非,莫衷一是。但從現實情況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有很大水分。
所謂城鎮登記失業率,指的是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同城鎮從業人數與城鎮登記失業人數之和的比例關係,這個數據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一方面,中國很多工人并不是來自城鎮,而是來自農村,比如說珠三角、長三角世界工廠的工人,大部分都是來自鄰近省份的農民工,這些人的失業率并沒有統計在內。另一方面,很多城鎮居民失業之后,并不主動到勞動保障部門進行登記,因此數據失真。所以,以城鎮登記失業率,來形容中國失業率,完全是以偏概全。但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之所以熱衷于統計這個數據,目的就是編織謊言,讓外界認為中國經濟并不是很壞,以達到所謂「鼓舞信心」之目的。
虛假訊息 害苦人民
跟隨人保部一起瞎起哄的還有官方喉舌,這些媒體根本無視當前嚴峻的形勢及企業面臨的困難,一味唱好中國經濟。其實,類似的情況在美國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時代也發生過。一九三二年七月二十八日這一天,美國國際新聞社頭條新聞是:「我國各地的發展情況表明,新的繁榮時期的太陽,正在開始穿越經濟災難的云層,冉冉升起」。
那一周美國主要報紙出現如下標題:「實業界脈搏加快」、「全國各地工廠重新開工」、「新英格蘭各紡織廠復甦」。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信心炮製出來的復甦信念,但實際情況是,美國經濟當時正駛向無底深淵,離真正復甦仍然有五年之遙,如果當時相信媒體的片面之詞,恐怕很多投資者都會傾家蕩產。
歷史只給我們一個教訓,只有真實的訊息與準確的判斷,才能夠戰勝危機。當中國領導人提到「信心比金子還重要」時,大家或許應該重溫美國大蕭條時的這段歷史,以史為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