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拉動消費”論
蘇文洋
很多很多年前,看過一部電影,片名忘了,情節忘了,只記住一句臺詞:“墨索里尼,總是有理。”我們的房地產開發商也總是有理。房價暴漲時,他們忽悠購房者,什么“土地越來越少,房價只漲不跌”之類的,搞得賣房子像賣大白菜似的,不挑不揀。今天,高房價快頂不住了,他們忽悠政府救市,又打出拉動內需、拉動消費、拉動相關產業的旗號。
《競報》周一刊登房地產業內大佬潘石屹的博客說:“現在全世界都在救市,中國房地產行業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行業,2007年中國房地產的銷售收入超過2.9萬億元,而且對投資的拉動系數是2.2倍,也就是說如果向房地產行業投入一塊錢,就會拉動其他行業的投資兩塊兩毛錢。同時也會拉動消費,買了新房子,大家才有欲望去買新的家具、電器等,可以刺激一大塊下游產業。”
昨天的《上海證券報》上,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郭田勇、蔣蛟龍撰文:“財政部針對房地產市場相關領域的減稅政策是在當前對整個行業都將減稅這個大背景下,更確切地說是從整個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考慮的。因為房地產業具有很強的聯動性,可以直接帶動建筑業、鋼鐵、水泥以及建材裝修等眾多行業的發展,因此,財政部此舉并非是簡單的托市行為。”
潘、郭、蔣諸先生的話,意思都是一個,為中國的房地產業評功擺好,證明救市有理。他們說得盡管很對,卻不夠全面,大有掛一漏萬之嫌。
房地產業拉動了地方財政的大幅度增加,城市的大片土地被開發商買去,本屆政府不盡財源滾滾來,下屆政府只能去賣農村的地,這一點,他們沒有說。
房地產業拉動了銀行貸款。銀行“吃了原告吃被告”,一手吃兩家,既吃貸款買房人,又吃開發商,生意興隆,利潤大增。這一點,他們忘了提及。
這兩年,高價買房的人,究竟有多少人背了二三十年的債,幾乎大半生工作只能換來一套房,每月還完房貸,生活拮據,捉襟見肘,苦不堪言,住房興嘆,淪落成“房奴”一族,他們當然不愿意說。
他們最不愿意說的,就是房地產業嚴重腐蝕執政黨,出現了“行業性腐敗”特征。好在他們不說,新華社敢說:“房地產開發的諸多環節存在著權力尋租和官商勾結,房地產的產業鏈有多長,權錢交易的食物鏈就有多長;在權力缺乏監管的情況下,一些干部不是執政為民,而是為‘老板’執政。”(10月27日報道)去年以來,重慶已有城區、國土、規劃、房管等部門8名廳級干部“落馬”。昨天被免職的最高法院副院長黃松有,涉及全國最大爛尾樓拍賣弊案。全國各地,有多少黨政官員倒在開發商的“拉動”下,簡直罄竹難書。
所有這些“拉動”,最后的出資人都是購房者。開發商、地方財政、貪腐官員獲得暴利,銀行獲大利,相關行業獲高利。我有時候真想捐資給購房者建一座紀念碑,你們辛苦了,你們拉動了這么高的消費,拉動了這么多屬于你們和不屬于你們的“內需”,太有財了。為了一套房子,透支了一生的幸福。
你們不僅透支自己的幸福,還犧牲了與自己有關的行業。教育、醫療、旅游、服裝等眾多消費,因為買了一套房而在幾十年里受到壓抑,究竟值不值得呢?社會經濟是一個整體,別以為只有房地產業才能拉動消費,才有相關行業。到餐館吃一頓飯,從餐桌到地頭,拉動的消費同樣不可小覷。“三陪小姐”也能拉動十幾個相關行業且更加環保,只是不讓發展而已。任何一個行業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不過這些行業不如房地產業能夠打出金錢美色的“組合拳”(新華社語),不足以引起“有關部門”和“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也是從房地產業開始“拉動”的,是美國拉動消費、拉動內需過了頭的結果。殷鑒不遠,好自為之。什么東西玩過頭都不行,房價拉得越高,跌得越狠,經濟規律不可抗拒。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