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種哲學學說 ,都是隸屬于一定社會階級的人們所創造的。 這些人們的意識, 又是歷史地被一定的社會生活所決定 。所有 的哲學學說, 表現著一定社會階級的需要, 反映著社會生產力 發展的水平和人類認識 自然的歷史階段 。 哲學的命運, 看哲學 滿足社會階級的需要之程度如何而定。
《辯證法唯物論 (講授提綱)》(一九三七年)
八路軍軍政雜志社 出 版 , 第 1頁
2.唯心論和唯物論的社會根源, 存在于階級的矛盾的社會結構中 。最初唯心論之發生是原始野蠻人類迷妄無知的產物。此后生產力發展,促使科學知識也隨之發展,唯心論理應衰退,唯物論理應起而代之。然而從古至今,唯心論不但不曾衰退,反而發展起來,同唯物論競長爭高,互不相下,原因就在于社會有階級的劃分。一方面壓迫階級為著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發展與鞏固其唯心論學說, 一方面被壓迫階級同樣為著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發展與鞏固其唯物論學說。
《辯證法唯物論 (講授提綱)》(一九三七年)
八路軍軍政雜志社 出 版 , 第 1頁
3.使唯心論能夠發達 ,深化,并有能力同唯物論斗爭,還須在人類的認識過程中找尋其根源。人類在使用概念來思考的時候, 存在著溜到唯心論去的可能性。人類思考時, 不能不使用概念,這就容易使我們的認識分裂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個別的與特殊性質的事物,一方面是一般性質的概念(例如“延安是城”這個判斷)。特殊和一般本來是互相聯系不可分裂的,分裂就脫離了客觀真理。客觀真理是表現于一般與特殊之一致的, 沒有特殊,一般就不存在,沒有一般,也不會有特殊。把一般同特殊脫離開來,即把一般當作客觀的實體看待, 把特殊只當作一般之存在的形式, 這就是一切唯心論者所采取的方法。
《辯證法唯物論 (講授提綱)》(一九三七年)
八路軍軍政雜志社 出 版 , 第 3頁
4.一切唯心論者 , 即是拿意識、精神或觀念來代替離開人的 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體的 。 從這里出發 , 唯心論便強調著 人類意識在社會實踐中的能動性 , 他們不能指出意識受物質限 制的這種唯物論的真理 , 卻主張只有意識是能動的 , 物質不過是不動的集合體 。加上被階級的本性所驅策,唯心論者便用一切方法把意識的能動性夸張起來,片面地發展了它,使這一方面在心智之中無限制的脹大成為支配的東西,掩蔽著別一方面,并使之服從,而把這一人工地脹大的東西確定為一般的宇宙觀,以至化為物神或偶像。
《辯證法唯物論 (講授提綱)》(一九三七年)
八路軍軍政雜志社 出 版 , 第 3—4頁
5.我們的思維不能一次反映出當作全體看的對象 , 而是構成一個具有接近于現實的一切種類的無數色調的、生動的、認識之辯證法的過程。唯心論依據于思維的這種特性,夸大其個別方面,不能給過程以正確反映,反把過程弄彎曲了。列寧說:“人類的認識不是直線的,而是曲線的。這一曲線之任何一段,都可以變為一段單獨的完整的直線, 這段直線就有引你陷入迷陣的可能。直線性和片面性,見樹不見林和呆板固執性, 主觀主義和主觀盲目性——這些就是唯心論的認識論的根源。”哲學的唯心論是將認識的一個片段或一個方面,片面地夸張成為一種脫離物質、脫離自然的神化的絕對體。唯心論就是宗教的教義,這是很對的。
《辯證法唯物論 (講授提綱)》(一九三七年)
八路軍軍政雜志社 出 版 , 第 4頁
6.馬克思以前的唯物論 (機械唯物論) 沒有強調思維在認識上的能動性,僅給以被動作用,把它當作反映自然的鏡子看。機械唯物論對唯心論采取橫暴的態度, 不注意其認識論的根源, 因此不能克服唯心論。只有辯證唯物論,正確地指出思維的能動性,同時又指出思維受物質的限制。指出思維從社會實踐中發生 , 同時又能動地指導實踐。只有這種辯證法的“ 知行合一”論 , 才能徹底地克服唯心論。
《辯證法唯物論 (講授提綱)》(一九三七年)
八路軍軍政雜志社 出 版 , 第 4頁
7.屈服于自然力之前而只能使用簡單工具的原始人類 , 不 能說明周圍的事變 , 因而求助于神靈 , 這就是宗教同唯心論的起源。
《辯證法唯物論 (講授提綱)》(一九三七年)
八路軍軍政雜志社 出 版 , 第 5頁
8.人類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 ,同周圍的自然界接觸,作用于自然界,變化著自然界,創造衣食住用的東西,使之適合于人類的利益, 使人類深信物質是客觀地存在著。人類在社會生活中 ,人同人之間互相發生關系與影響, 在階級社會中并且實行著階級斗爭。被壓迫階級考慮形勢, 估計力量,建立計劃,在他們的斗爭成功時,使他們確信自己的見解并不是幻想的產物,而是客觀上存在著的物質世界的反映。被壓迫階級因為采取錯誤的計劃而失敗, 又因為改正其計劃而成功, 使他們懂得只有主觀的計劃依靠于對客觀世界的物質性與規律性的正確的認識,才能達到目的。科學的歷史給人類證明世界的物質性及規律性 , 使人類覺 悟到宗教與唯心論的幻想之無用 , 而到達于唯物論的結論。總之 ,人類的實踐史——向自然斗爭史、階級斗爭史、科學史,在長久年月中,為了生活與斗爭的必要,考慮物質的現實及其法則,證明了唯物論哲學的正確性,找到了自己斗爭的思想工具——唯物論哲學。社會的生產發展越發進到高度,階級斗爭越發發展 , 科學認識越發暴露了 自然的" 秘密”, 唯物論 哲學就越發發展與鞏固 , 人類便能逐漸從自然與社會的雙重壓 迫之下解放了出來。
《辯證法唯物論 (講授提綱)》(一九三七年)
八路軍軍政雜志社 出 版 , 第 5頁
9.辯證法唯物論的運動論 ,首先是同哲學的唯心論及宗教的神道主義相對立的。一切哲學的唯心論及宗教的神道主義的本質, 在于它們從否認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出發, 設想世界的運動及發展是沒有物質的,或在最初是沒有物質的,而是精神作用或上帝神力的結果。德國唯心論哲學家黑格爾認為現在的世界是從所謂"世界理念”發展而來的,中國的周易哲學及宋明理學都作出唯心論的宇宙發展觀。基督教說上帝創造世界,佛教及中國一切拜物教都把宇宙萬物的運動發展歸之于神力。所有這些離物質而思考運動的說法都和辯證法唯物論根本不相容。不但唯心論與宗教, 就是馬克思以前的一切唯物論及現在一切反馬克思主義的機械唯物論,當他們說到自然現象時是唯物論的運動論者, 但一說到社會現象時就無不離開物質的原因,而歸著于精神的原因了。辯證法 唯物論堅決駁斥所有這些錯誤的運動觀,指出他 們的歷史限制性——階級地位的限制與科學發展程度的限制,而把自己的運動觀建設在以無產階級立場及最發達的科學水準為基礎的徹底的唯物論上面。辯證法唯物論首先指出運動是物質存在的形式,是物質內在的屬性(不是由外力推動的) ,設想沒有物質的運動, 同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是一樣不可思議的事。把唯物的運動觀同唯心的及唯神的運動觀尖銳地對立著。
《辯證法唯物論 (講授提綱)》(一九三七年)
八路軍軍政雜志社出版 , 第 15—16頁
10.馬克思以前的唯物論 , 離開人的社會性 , 離開人的歷史發展 , 去觀察認識問題 , 因此不能了解認識對社會實踐的依賴關 系 , 即認識對生產和階級斗爭的依賴關系。
《實踐論》 (一九三七年七月)
《毛澤東選集》 第 2版第1卷第282頁
11.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 ,大家對于社會的歷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這一方面是由于剝削階級的偏見經常歪曲社會的歷史,另方面,則由于生產規模的狹小,限制了人們的眼界。人們能夠對于社會歷史的發展作全面的歷史的了解, 把對于社會的認識變成了科學,這只是到了伴隨巨大生產力——大工業而出現近代無產階級的時候, 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
《實踐論》 (一九三七年七月)
《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1卷第283—284頁
12.唯心論和機械唯物論, 機會主義和冒險主義, 都是以主觀和客 觀相分裂, 以認識和實踐相脫離為特征的。以科學的社會實踐為特征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認識論, 不能不堅決反對這些錯誤思想。
《實踐論》 (一九三七年七月)
《毛澤 東選集》 第 2版第 1卷第 295頁
13.形而上學, 亦稱玄學。這種思想,無論在中國,在歐洲,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間內,是屬于唯心論的宇宙觀,并在人們的思想中占了統治的地位。在歐洲,資產階級初期的唯物論,也是形而上學的。由于歐洲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情況進到了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階段 ,生產力、階級斗爭和科學均發展到了歷史上未有過的水平,工業無產階級成為歷史發展的最偉大的動力,因而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于是, 在資產階級那里,除了公開的極端露骨的反動的唯心論之外,還出現了庸俗的進化論,出來對抗唯物辯證法。
《矛盾論》 (一九三七年八月)
《毛澤 東選集》第2版第1卷第3OO頁
14.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論的宇宙觀 ,就是用孤立的、靜 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 。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 一切 事物的形態和種類, 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和永遠不變化的。如果 說有變化, 也只是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而這種增減和變更的 原因, 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 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動。
《矛盾論》 (一九三七年八月)
《毛澤 東選集》 第 2版第1卷第3OO頁
15.形而上學家認為 , 世界上各種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 從它們一開始存在的時候就是如此。后來的變化,不過是數量上的擴大或縮小。他們認為一種事物永遠只能反復地產生為同樣的事物,而不能變化為另一種不同的事物。在形而上學家看來,資本主義的剝削,資本主義的競爭,資本主義社會的個人主義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隸社會里,甚至在原始社會里,都可以找得出來,而且會要永遠不變地存在下去。說到社會發展的原因, 他們就用社會外部的地理、氣候等條件去說明。他們簡單地從事物外部去找發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因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說。因此, 他們不能解釋事物的質的多樣性,不能解釋一種質變為他種質的現象。這種思想, 在歐洲 , 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是機械唯物論,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則有庸俗進化論。在中國,則有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學的思想,曾經長期地為腐朽了的封建統治階級所擁護。近百年來輸入了歐洲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則為資產階級所擁護。
《矛盾論》 (一九三七年八月)
《毛澤 東選集》 第 2版第1卷第300-301頁
16.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 , 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 物的內部、 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展 , 即把 事物的發展看做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 自 己的運動 , 而每一事物 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系著和互相影響著。
《矛盾論》 (一九三七年八月)
《毛澤 東選集》 第 2版第1卷第301頁
17.辯證法的宇宙觀 , 不論在中國,在歐洲,在古代就產生了。但是古代的辯證法帶著自發的樸素的性質,根據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還不可能有完備的理論,因而不能完全解釋宇宙,后來就被形而上學所代替。
《矛盾論》 (一九三七年八月)
《毛澤 東選集》 第 2版第1卷第303頁
18.為什么唯物哲學只能出現于希臘時代而不能在其以前? 因為(一) 對自然法則的認識有待生產技術的進步,人們才能逐漸窺知自然的性質, 才能開始用一種與宗教不同的眼光去說明世界; (二) 必待有了手工業與商業, 有了商業奴隸主, 他們有錢有時間,才能發生求高深學問的動機; (三) 必待有了商品交換的經驗, 養成了思維的抽象能力, 才能從事于哲學; (四) 必待 異民族的接觸,地理眼界的擴大,才能擴大精神的眼界;(五) 必待 自然科學的初步發達, 有了知識的基礎, 才能據之找 出一種普遍必然的因素, 才能形成 自然哲學 。這些就是反宗教 的新世界觀即古代 自然哲學的歷史根據 。在這以前, 人類束縛 于自然力與社會力的壓迫 ,只能用靈魂或神的觀念去解釋世界, 斷不能出現唯物的思想。
《讀李達著〈社會學大綱 〉 一書 的批注》
(一九三八年一月——三 月)
《毛澤東哲學批注集》 第 217—218頁
19.哲學是一定階級的意識形態的集中表現。
《讀艾思奇編〈哲學選輯 〉 一書 的批注》
(一九三九年五月以后) , 《毛澤東哲學批注集》 第 310頁
20.最初的唯心論發生于原始人的無知, 后世的唯心論的發展 由于統治階級的需要。
讀艾思奇編《〈哲學選輯 〉 一書 的批注》
(一九三九年五月以后)
《毛澤東哲學批注集》 第 322頁
21.全世界共產主義者比資產階級高明, 他們懂得事物的生存 和發展的規律, 他們懂得辯證法, 他們看得遠些。
《論人民民主專政 》(一九 四九年六月三十 日)
《毛澤東選集》第 2 版第 4卷第 1468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