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編者按】震驚全國的疫苗問題,后面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為什么廉價的疫苗會進入正規的醫院?這后面其實是無處不在的市場經濟在作怪。盧映西老師為大家理清了這個思路——為什么醫療從公共性變成了市場行為?疫苗怎么從治病的變成坑人的?
最近,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在微信圈引起軒然大波。從各種真真假假的信息中濾出干貨,可知涉案的疫苗制品在出廠時毫無問題,只是在運輸、販賣的過程中沒有被冷藏,可能失效。失效并不等于有毒,所以那些令人恐懼的涉案疫苗能致命致殘的傳言,完全沒有科學根據。
雖然問題疫苗對人的危害被不實傳言過度放大了,但案中有人非法經營是真的,有疫苗制品可能失效是真的,甚至以訛傳訛造成的社會恐慌也是真的,幸虧各路專家及時提供了正確的信息,才使事件的社會危害得到遏制。然而,這樣的恐慌要是再來幾次,沒有哪個社會能夠承受得起。因此,我們有必要梳理恐慌背后的深層根源,搞清楚其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首先看到的是,這次涉案的疫苗屬于自費疫苗(即二類疫苗),而不是國家提供、強制接種的免費疫苗(一類疫苗)。免費疫苗基本上都由國企生產,疾控部門接盤,全程壟斷操作,稱得上是計劃經濟的“余孽”。自費疫苗的運營則是市場化操作,接種點可以直接從廠家要貨,是塊有利可圖的“肥肉”。既是人見人愛的肥肉,想不出問題都難。
由此可見在人命關天的疫苗生產經營上,計劃經濟確實比市場經濟穩當。在刷爆朋友圈的一篇隨筆中,著名作家鄭淵潔說到,在自己孩子上學時,他一聽說學校要收費給孩子打疫苗就馬上心生警惕,結果一查,背后果然有貓膩。當然,市場化經營不是不可以,關鍵是監管要跟上。可是說到加強監管,在當前的中國似乎有點不合時宜。雖然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讓地球人都見識了放松監管會釀成多大的禍害,中國的潮流卻是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要簡政放權,外加事中事后監管。問題是,在類似食品、疫苗等性命攸關的事情上,只要放縱市場的逐利本性,事中事后監管能管什么大用?
顯然,下一步要拷問的,是市場經濟本身。雖然西方的主流精英們已經成功地給我國頂層精英的頭腦中植入了市場迷信,但反觀他們自己在2008年危機及后來幾年的表現,手忙腳亂不得要領,怎么看都不像真懂市場經濟的人。真懂市場經濟的人在哪里?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馬克思就是。我們的頂層精英不知珍惜,相關后果已經、正在、即將一一顯現。
馬克思當然不會對市場經濟的諸多好處視而不見:“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這是《共產黨宣言》中的一句話。但是,馬克思比當代主流精英高明的地方,就在于透過市場經濟繁花似錦的表象,看到這種經濟體制絕對不可持續,最終必定要被取代。理論上可以從許多不同的角度證明這個命題,比如平均利潤率趨向下降的角度。平均利潤率趨向下降是馬克思發現的、伴隨市場經濟發展始終的規律。這個規律至今仍未得到主流學界的公認,因為根據統計資料,這個規律并不清晰。
事實上,統計資料分析并不是總結規律的唯一途徑。統計資料只能收集到市場競爭中存活企業的數據,因利潤率下降而倒閉的企業不會在資料上留下痕跡,從中看不出平均利潤率趨向下降規律并不奇怪。
感知平均利潤率趨向下降規律的最佳途徑是實踐。只要親自在市場經濟中創辦一家企業,馬上就能感受到利潤率下降的巨大壓力。同一年創辦的一批企業,幾年后就會有大半倒在利潤率下降的壓力之下,幸存的企業也往往傷痕累累、面目全非。比如有的企業家最初是搞電腦軟件的,賺到錢后玩房地產,玩砸了又進軍保健品,大賺后轉戰網游,最后進入資本市場做投資,每次轉身都是驚險的一躍。又如上市公司格力電器,過去一直秉持專業化理念,專心致志造空調,在空調行業做到全國第一。但在利潤率下降的壓力下,專業化理念是不可能堅持太久的,格力后來也不得不走上業務多元化的道路,最新的消息是大手筆進軍新能源汽車,盡管此前跨界涉足造車領域的家電巨頭們尚無一成功。這里說的還只是在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商戰中幸存的將軍們的生存狀況。
利潤之于市場經濟,正如食品之于人類社會。如果一個社會的食品產量逐年遞減,人類必然會走向滅絕,而且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著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的諸多道德底線的不斷突破,包括“不能吃人”這個低得不能再低的底線。市場經濟在平均利潤率趨向下降規律的作用下走向滅亡,也是一個不斷突破底線的過程,正如馬克思說過的:“大量分散的小資本被迫走上冒險的道路:投機、信用欺詐、股票欺詐、危機。”不過,馬克思大概沒料到當代中國人會搞出毒牛奶,西方國家會出現恐怖主義。走筆至此,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剛剛發生了連環恐怖襲擊,導致幾十人喪生。也就是說,不但市場參與者會突破底線,對市場絕望的失敗者也會突破底線。
記得2011年曾經有一條轟動全國的新聞,在溫州鞋廠打工的許興權先生帶著臨產的妻子坐公交車去醫院,誰知在車上羊水就破了。司機嫌臟,居然把他們攆下車。孩子在路邊降生,身上滾滿了泥巴。接下來,是又一輪輿論嘩然。其中陳方先生的短評《世界已壞掉,我卻帶你來》,標題力透紙背,一語成讖。
所以,談論市場經濟而不談論這種經濟必定失敗、失敗過程必定突破所有底線的,都是耍流氓。鑒于主流精英們目前仍在大耍流氓而不自知,市場經濟還會依著慣性往前推進一段,毒牛奶丑聞、疫苗恐慌和恐怖襲擊之類突破底線的事件必然仍將發生,只是何時發生、以何種形式發生,帶有不可預知的偶然性。
馬克思早就說過市場經濟不好玩,至今仍有人不信,那就走著瞧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