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李毅中有關《五大困難和挑戰》的講話
迎 春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最近在“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工作會議上說,當前工業發展“面臨五大困難和挑戰”。他的這篇講話具有典型性,值得一評。
李毅中說的五大困難和挑戰,指的是:外需萎縮短期內難以改觀;投資拉動難以為繼;消費對經濟增長帶動性不夠;產能過剩和淘汰落后問題凸顯;國際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等,還提出來解決每一個問題的辦法。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事論事的方法,在我國官員的講話和學者的文章中帶有普遍性。只講現象、困難,不找這些“困難”的背后的原因、根源,不找“五大困難”之間的內在聯系,就不可能揭示我國工業發展和經濟問題的癥結;只有找到了造成困難的原因,找到了五大困難的內在聯系,才可能真正地認識到我國工業發展和整個經濟發展的正確道路和辦法。
就拿“內需不足”、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為例,人們都知道這是阻礙我國工業乃至經濟發展的關鍵,而且很多年前就明確提出來了,但年復一年就是解決不了,原因是沒有找到或者是不愿意正視“消費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其實原因也很明顯,就是因為我國實行了“雇工制度”。老板雇工就是為了賺錢,支付工資越少越好;雇傭正式工人,不如雇傭農民工便宜,于是大量解雇正式工,改用農民工;不僅私營企業如此,國有企業也是如此。在這種經濟制度下,內需不足、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就是不可避免的,是這種經濟制度的必然產物。事實正是這樣。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居民消費支出占到48.8%,由于實行了雇傭勞動制度,2008年,居民消費支出已經下降到了35.3%。回過頭來看看,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經濟也是高速發展,那時不僅不存在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而總是“供不應求”,以至于被一些貴族老爺們嘲諷為“短缺經濟”。由改革開放前的供不應求到現在的消費需求不足,原因、或者說內在聯系就是將公有制經濟改變為雇傭經濟制度。
其實,五大困難也存在著內在聯系。正是因為實行雇傭勞動制度,造成內需不足,這些年我國的經濟發展,主要靠對外貿易和固定資產投資帶動。1978年,我國外貿凈出口在國內生產總值所占比重為—0.3%,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占29.8%。到200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外貿凈出口已經占7.9%;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占41,1%,分別增長了8.2%和11.3%。李毅中說了“外需萎縮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觀”、“投資拉動增長難以為繼”的事實,但是,就是不揭示實行雇傭勞動制度是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至于困難之一的產能過剩,不過是需求不足的背面,是需求不足的另一種說法。總之,這些所謂的困難和挑戰,都是實行由于實行雇傭勞動經濟制度的必然結果。只有把雇傭勞動經濟制度改變為社會主義的公有制,重新回到社會主義的經濟軌道上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李毅中還說:“必須注重開拓國內市場,加快向內需主導型經濟轉型”;“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等,都是一些空話,在雇傭勞動制度下,怎么可能轉為“內需主導型”?怎么“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老百姓口袋里沒有錢,即使能夠“通過創新品種、提高質量、創建品牌、改善服務,引領消費、培育市場”,也不可能“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笨磥砦覈賳T們只會說些“官話”、“套話”,說明他們并不懂得經濟生活的內在聯系。所以,這些官員與學者不僅要轉變立場:從為老板服務,轉變為為勞動者服務;從發展雇傭勞動經濟,轉變為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而且還要學習一些馬克思主義經濟的基本知識,搞懂分配關系與生產關系之間的聯系;懂得初次分配與再分配之間的關系;懂得第一部類生產與第二部類生產之間的關系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