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革命理論是過渡時期的馬克思主義——紀念毛澤東誕辰129周年
(征求意見稿)
迎春
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理論是過渡時期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導當前我國革命行動的科學理論。但是,現在不僅主流媒體不宣傳,各民間網站也很少論及,這種現象非常不正常。繼續革命理論在新中國發展過程中,曾經引起了天翻地覆的波瀾,引爆過震驚世界的激烈斗爭,這是一個客觀存在,不管你贊成也好,反對也罷,誰也抹殺不了,總是要面對的。
本文就繼續革命理論談一些看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一,繼續革命理論的性質
毛澤東創立的繼續革命理論,是過渡時期的馬克思主義,是對馬克思、列寧有關過渡時期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過渡時期共產黨人的革命行動指南。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理論與毛澤東思想即馬列主義與中國民主革命階段的實際相結合,都是馬克思主義的組成部分,但是兩個不同革命階段的理論,不能混同。現在,有一種非常錯誤的傾向,混淆民主革命時期的毛澤東思想與過渡時期的毛澤東主義,抹殺兩者之間的區別,以擁護毛澤東思想之名,行反對繼續革命理論之實。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科學理論,是一個社會學的科學體系。它包括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作為不同社會階段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又分為自由資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階段的馬克思主義即列寧主義,以及共產主義低級階段或者稱過渡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就是繼續革命理論。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理論是過渡時期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是過渡時期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揭示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方法是實事求是,即從社會發展的客觀事實中探尋內在的聯系。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從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發展,揭示資本主義社會必將滅亡的客觀趨勢,他們沒有對于共產主義新社會做更多論述,只從公有制必將替代雇傭勞動私有制的角度做了科學預測。
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原來是同一種社會的不同稱為。例如,在《共產黨宣言》中的《三,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等,恩格斯寫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都是一個概念,指的是消滅資本主義社會以后的新社會。
自馬克思1875年寫《哥達綱領批判》以后,馬克思主義文獻中才開始出現“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和“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的劃分,提出了“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才開始出現就過渡時期的概念,共產主義社會才出現了兩個階段的劃分。(參看《馬恩選集》第三卷 第12、21頁)馬克思在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關系以后,認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勞動者,一方面是“社會成員”,另一方面又是“處于私人地位的生產者”,“每一個生產者,在作了各項扣除之后,從社會方面正好領回他所給予社會的一切。”“他以一種形式給予社會的勞動量,又以另一種形式區別領回來。”“所以,在這里平等的權利按照原則仍然是資產階級的法權”等等。(《馬恩選集》第三卷 第10、11頁)
列寧領導俄國取得了十月革命勝利,把共產主義由理論變成了現實,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共產主義社會。列寧在蘇聯建國不久就去世了,對過渡時期的經濟、社會論述不多,但他繼承了馬克思關于過渡時期存在著階級斗爭和兩條道路斗爭的基本觀點,明確指出:“在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中間隔著一個過渡時期,這在理論上是毫無疑義的。這個過渡時期不能不兼有這兩種社會經濟結構的特點或特征。這個過渡時期不能不是衰亡著的資本主義與生長著的共產主義彼此斗爭的時期,換句話說,就是已經被打敗但還未被消滅的資本主義和已經誕生但還非常脆弱的共產主義彼此斗爭的時期。”(《列寧選集》第四卷 第84頁)可見,馬克思、列寧都提出了過渡時期繼續革命的課題。
馬克思、列寧有關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存在著階級斗爭、兩條道路斗爭的命題,本應由斯大林給予科學說明。但是,斯大林在這個問題上“犯了大錯誤”,形成了錯誤的論斷,創建繼續革命理論的使命,歷史地落得了毛澤東的肩上。毛澤東科學地回答了這個歷史命題,創建了過渡時期的馬克思主義——繼續革命理論。
二, 繼續革命理論的主要內容
毛澤東是在反對國際國內修主主義的斗爭中,在糾正斯大林的錯誤理論中,在總結無產階級革命的實際經驗中,逐步建立了過渡時期繼續革命理論。
1,過渡時期始終存在著階級斗爭和兩條道路的斗爭
毛澤東說:“八屆十中全會指出,在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整個歷史時期,在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整個歷史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幾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存在著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條道路的斗爭。”這是毛澤東繼承、發展繼續革命理論的起點。他后來在《重要指示》中說:“一九四九年提出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十三年后重提階級斗爭問題”。這里所說的“十三年后重提階級斗爭問題”,就是指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他還說:“社會主義社會有沒有階級斗爭?----斯大林在這個問題上犯了大錯誤。”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486頁)
他親自領導和組織、并經政治局通過的《九評》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著階級和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單有在經濟戰線上、在生產資料所有制上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不夠的,并且是不鞏固的,必須還有一個政治戰線和一個思想戰線上的徹底地社會主義革命。”吳冷西說“這一條基本上是他自己重新改寫的。”(《十年論戰》第784頁)從這里開始,毛澤東把社會主義革命從經濟戰線,擴展到政治、文化以及社會的各個領域,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創建了比較完整的繼續革命理論。
1,政治領域的革命
革命的首要問題是確定革命的對象,即革“誰”的命。毛澤東科學地回答了過渡時期革命的主要對象問題。
繼續革命理論確定過渡時期革命的主要對象是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而毛澤東思想確定的民主革命對象,則是帝國主義、官僚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可見,毛澤東思想與繼續革命理論是兩個不同時期的革命理論,必須區別開來。
“中共八屆十中全會重提階級斗爭以后,毛澤東從‘反修防修’的戰略出發,決定在全國城鄉發動一場普遍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在“四清”運動的過程中,毛澤東與劉少奇發生了嚴重分歧。“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八日-----舉行中央工作會議-----在這次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與劉少奇在農村社教運動問題上的分歧,一步一步公開化。”毛澤東說:“我們這個黨至少有兩派,一個社會主義派,一個資本主義派。”他主張運動重點是整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說:“杜甫有一句詩,其中就有這么四句‘挽弓當射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四句通俗明了,就是要搞那個大的,大的倒了,那些狐貍慢慢清嘛,群眾知道嘛。群眾就怕搞不了大的。” (《毛澤東傳》1949-1976 第1309、1366、1373、1370頁)過渡時期是共產黨執政,走資派如果掌握大權,反對革命,走資本主義道路,必然復辟資本主義。因此,走資派就成為了過渡時期革命的主要對象。這是毛澤東長期研究過渡時期革命的理論結晶。
早在新中國建立前夕,從西柏坡進北平時他就提出:“我們決不當李自成”。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進一步指出:“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因為勝利,人民感謝我們,資產階級也會出來捧場。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第1438頁)幾十年以后我們再讀這些文字,仍然被這種科學的預見深深震撼。
新中國建立以后,他更加關注革命干部隊伍的變化。
一九五二年“三反”運動中,他說:“大小老虎‘已經是資產階級分子,是叛變人民的敵人,如不清出懲辦,必將為患無窮’。”決定槍斃大貪污犯劉青山、張子善以后,有人想向毛澤東說情,不要處死。毛澤東說: “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二十個、二百個、二千個、二萬個犯有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毛澤東傳》1949-1976 第213、217-218頁)
一九五六年,他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警告說:“縣委以上的干部有幾十萬,國家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手里,如果不搞好,脫離群眾,不是艱苦奮斗,那末,工人、農民、學生就有理由不贊成他們。我們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群眾的貴族階層。”(《毛澤東選集》第五卷 325-326頁)這時他使用的是“貴族階層”。
一九六四年,他在一個批語中說:“我也同意這種意見。官僚主義者階級與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是兩個尖銳對立的階級。”(《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一冊 第265-266頁)
以后在《重要指示》中他明確指出:“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里,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走資派還在走。”(《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487頁)
在中央文件正式采用的也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這個概念既說明共產黨執政以后,黨內主要存在著兩派,說明了兩派的性質,也說明這是黨內斗爭,是階級斗爭在共產黨內的表現;把革命的目標集中在“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即準確地反映了過渡時期革命的特點,又極大地縮小了斗爭的打擊面。這是毛澤東繼續革命理論的核心,也是對過渡時期馬列主義理論的發展。
根據這個理論,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改組了原有的黨組織和政府,建立了走社會主義道路當權派的領導機構,吸收了工農群眾中的先進分子參加,如陳永貴、吳貴賢等,領導繼續革命,堅持開展兩條道路斗爭。對原有的干部,除繼續參加機關工作外,其余的到“五.七干校”參加勞動、學習,以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質,保證和勞動群眾之間的緊密聯系。
毛澤東在《重要指示》中說:“列寧說建設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為了保障資產階級法權。我們自己就建設了這樣一個國家”。(《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486頁)繼續革命理論就是指引共產黨和政權朝著自行消亡的方向發展,反對把“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演變為資產階級國家。蘇聯則是把“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重新復辟為資產階級國家的典型。
蘇聯解體、復辟資本主義的歷史事實,充分證明了毛澤東繼續革命理論的科學性,證明了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是復辟資本主義的主要危險論斷的科學性。
2,文化領域的革命
其次是開展文化領域的革命。總的綱領是興無滅資,斗私批修,要徹底批判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
毛澤東在八屆二中全會以后,重提階級斗爭,認識到不僅要完成經濟領域的革命,而且要進行政治、文化領域的繼續革命。正如《共產黨宣言》所說:“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徹底的決裂。”(《馬恩選集》第一卷 第271-272頁)舊社會遺留的社會觀念、理論,都是反映私有制的,資產階級學術權威是這種“傳統觀念”的體現,要與傳統觀念徹底決裂,就必須批判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必須對廣大勞動群眾“灌輸”馬列主義;對于舊的資產階級教育制度,必須進行革命,等等。總之,在意識形態領域包括社會學理論、文藝等各學科都必須進行一場“興無滅資”的革命,必須在意識形態領域開展兩條道路的斗爭,要打倒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培育、扶持新生力量,讓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在整個社會中占據統治地位。
3,經濟領域的革命
蘇聯在實行農業集體化、工業國有化以后,在經濟戰線實現公有制改造以后,斯大林公開宣布蘇聯社會已經不存在階級和階級斗爭,并說:“我國的商品生產-----它決不能發展為資本主義生產,而且它注定了要和它的‘貨幣經濟’一起共同為發展社會主義生產的事業服務。”等等。(《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第36頁)認為經濟領域的革命已經完成,只要發展生產力就可以過渡到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
新中國建立以后,黨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實行國家工業化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對農業、手工業經濟實行集體化。蘇聯是最早建立公有制經濟的國家,斯大林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具有崇高的威望,他有關社會主義的理論就成為了國際共產主義的經典。所以,我們黨也按照斯大林的理論,認為實行集體化以后,過渡時期就結束了,進入沒有階級斗爭的社會主義階段。加上1958年產生的浮夸風、共產風,理論界出現否定商品經濟的錯誤傾向,毛澤東提出學習《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以及讀蘇聯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肯定了斯大林有關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觀點。不過毛澤東始終覺察經濟生活中存在著公有與私有之間的矛盾。1958年張春橋發表了《破除資產階級的法權思想》的文章。毛澤東批示:“這個問題需要討論,因為它是當前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認為張文基本上是正確的”等等。(《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七冊 第447頁)這時采用的還是“法權”的概念,而不是經濟關系。直到一九七四年《關于理論問題談話要點》,他明確提出商品經濟是過渡時期存在階級斗爭、兩條道路斗爭的經濟根源,是存在復辟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他說:“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類如上臺,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這個問題不搞清楚,就會變修正主義。要使全國都知道。”(《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413頁)這個論斷與他在五十年代有關商品經濟的論斷,發生了根本變化,也是從“資產階級法權”的法權概念,轉變為經濟關系、轉變到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飛躍。不過毛澤東那時不僅年紀大,而且有病在身,不可能對商品經濟進行詳細論述。
他在《重要指示》中還指出:“而一部分黨員卻不想前進了,有人后退了,反對革命了。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護大官們的利益。他們有了好房子,有汽車,薪水高,還有服務員,比資本家還厲害。”(《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487頁)就具體揭示黨員中有人反對繼續革命的經濟原因。
繼續革命理論否定了斯大林有關商品經濟的錯誤,揭示了商品經濟是在消滅雇傭勞動經濟制度以后,社會上仍然存在兩條道路斗爭和復辟資本主義的經濟根源,為經濟領域的繼續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繼續革命理論在斗爭中發展
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理論是過渡時期無產階級革命的唯一科學理論。繼續革命理論的發展與指導實踐過程,是兩種對立理論的斗爭過程。繼續革命理論一出現,就與反對繼續革命理論的斗爭,是在革命的實踐中,在與反對繼續革命理論的斗爭中不斷地發展和豐滿。
關于斗爭的目標是整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毛主席說:“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三條發表。二十三條中間第一條就是說四清的目標是整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當場劉少奇就反對。”(《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173頁)
隨著批判《海瑞罷官》,引出了批判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的任務。
“隨著評《海瑞罷官》文章的發表,全國范圍內理論、教育、文藝、新聞、出版等各界的政治性批判急遽升溫。許多知識界人士心情緊張,惶惶不安。” “彭真不贊成這樣的政治批判”,說“什么來頭不來頭,不用管,只問真理如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毛澤東則批判了這種否認階級斗爭的資產階級觀點,說:“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斗爭,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同資產階級以及一切剝削階級的謬論的斗爭,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根本談不上什么平等。”(《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二冊 第40頁)提出要:“高舉無產階級文化革命的大旗,徹底揭露那批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所謂的‘學術權威’的資產階級反動立場,徹底批判學術界、教育界、新聞界、文藝界、出版界的資產階級反動思想,奪取在這些文化領域中的領導權。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同時批判混進黨里、政府里、軍隊里和文化領域的格局里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清洗這些人,有些則要調動他們的職務。尤其不能信用這些人去做領導文化革命的工作”等等。“一個提綱,一個紀要,是明顯對立的兩個文件。它實際上向全黨公開了中央上層由來已久的意見分歧。”(《毛澤東傳》1949-1976 第1401、1409、1404-1405頁)
----------
總結繼續革命理論的發生、發展,本應該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的使命。盡管文獻研究室對于繼續革命理論的發生、發展提供了大量資料。但是,在文獻研究室出版的《毛澤東傳》1949-1976 等書籍中,充滿了“毛澤東這種對國內階級斗爭形勢的嚴重估計,并不符合實際。”等等。(《毛澤東傳》第1405頁)決定了它不可能科學地總結繼續革命理論。我們期待以后出現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們一定會完成、也必將完成這個光榮、偉大的歷史使命。
我們真正的中國共產黨人、共產主義者,一定會繼承繼續革命理論的寶貴精神財富、也必然朝著繼續革命理論指引的最終消滅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奮勇前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