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622006185.qzone.qq.com/blog/1264298599
“穩定住房價格”實質就是“捍衛高房價”
——歷史文章回顧之一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305cc01000bdw.html
按語:這篇文章寫于2007年9月3日。二年前在網絡上曾引起一定的反響,主要在于觀點、構思之大膽。今天把這篇文章帖在這里,是要說明我們向高房價宣戰,不能“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我認為我自己是一貫如此的。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位研究人員,在理論水平和思想境界上,我從來沒有盲目崇拜過任何一位頂頭上司、上司之上司、上司之上司之上司的。在我看來,在真理面前,我和一切“高貴者”是平等的;甚至,按照“高貴者最愚蠢”原理,作為一名專注于研究和思考的、長期關注民生的經濟研究人員,我相信我的理論觀點,在某些方面可能更能反映民眾呼聲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如果中央高層的一些人自以為聰明,對高房價諱之莫深,或者表面關注,但作秀重于實質,老百姓是有理由批評他們、反對他們的。他們因長期作秀而累積的聲望和形象,很有可能在一瞬間土崩瓦解,露出其丑陋的本來面目。
(正文)
(2007年)8月24日至25日,全國城市住房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在這之前,(我的好友)沈曉杰先生還跟我聯系,讓我關注這次會議,爭取有參加的機會。我告訴沈曉杰先生丟掉一切幻想,不要對這次會議抱有希望。現在會議過去一個多星期了,我的態度更加明確了,更加堅定了。
這次會議議題被外界稱為“中國住房體制第三次變革”,又簡稱為“房改新政”。
根據一些媒體的報道,“房改新政”有兩個亮點:一是中國的“保障性住房”或“保障房”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重市場輕保障”的住房模式有望得到根本性轉變;二是對于商品房的漲價問題,新政將采取不同的調控思路和方式。
會議以落實(2007年)8月13日出臺的《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又稱“24號文”)以及此前出臺的“國八條”及“國六條”中住房保障措施為主要議題,決定要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廉租住房制度建設,解決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關于“國六條”、“國八條”,我實在不想再提了。因為這是一個通篇充滿了邏輯上的混亂和理論上錯誤的政策組合。事實也充分證明了,這是一組“越調控房價越漲”的綱領性文件。說它們毒藥,我看絲毫都不過分!
怎么看“24號文”呢?我記得在四川南充調研時正好看到。我對同行的兩位國務院老參事(任玉玲、郭廷結)說,這個文件畢竟對最窮的人有好處,我不好直接抨擊;否則窮人們會怎么看我?但要我說我的心里話,我認為這個文件的本質屬于“鱷魚的眼淚”——鱷魚吃了人,擠下兩滴眼淚。因為,通篇的東西,根本就沒有指向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把老百姓土地高價賣給老百姓這個吃人的魔爪。
我們調研過的很多城市例如寧波,已經把限價房完全列入經濟適用房范疇而不再提供真正意義的經濟適用房了。這是一個既能保證地方政府和開發商都能賺大錢、又落實了國務院“穩定房價”政治任務的“高智力創新產品”。至于小戶型普通商品房屋,本身就是在高房價下房地產開發商必選的主打產品。在動輒上萬的城市房屋價格下,如果你還認為開發商將主打200平方米以上的戶型,連開發商都會認為你的腦子有問題。這樣的掠奪工具(小戶型房屋),都差不多被我們的住房政治文件寫入了“保障性住房”當中,與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同時分享地方政府新增土地供給70%的“保障大餐”當中,房地產開發商的遐想和得意就可想而知了。
在新華社通稿中,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的會議講話有兩方面的內容“并列突出”:一是廉租房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二是
“繼續調整住房結構,穩定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這兩點怎么樣呢?第一點我上面已經評論了;第二點是“國六條”的老調重談。
不過,“穩定住房價格”似乎是一個新的提法。有媒體認為,這個“提法”不僅順應了民意,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中央高層在房價調控上的“力道”很可能發生變化。
我不同意上述的臆斷,我更不認為“穩定”比“調控”、“抑制”表現出更大“力道”。事實上,迄今為止,沒人敢提出哪怕“房價理性回歸”的一點點影子的話。這樣的話在2007年4月25日的《人民日報》上出現,還是我本人的一篇學習通訊理論文章。請看我在文章中“突破”的一些內容:“調控房價的目的是使房價回歸到合理水平,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通過購房、建房、租房等多種形式,做到‘居者有其屋’。控制房價上漲,使房價回歸到合理水平,一方面要保持適度的房地產投資規模,擴大以經濟適用房為主體的普通商品房的供給;另一方面要通過嚴格住房消費信貸發放以及實施針對住房投資、投機活動的綜合稅收政策,降低住房投資、投機的收益預期水平,發揮住房存量在房地產價格調節中的作用。”
2005年8月11日馬鞍山住宅房價是2400元到2700元。彈指一回間,兩年過去了,馬鞍山市的房價已經由2005年的每平方米2500元左右上漲到2007年6月末的4000元左右,年平均上漲幅度為30%。這個數字肯定大大高于家庭收入增長速度。
政府關注GDP增長,但GDP值的大小取決于國家的生產量,也決定于一個的國家市場化程度,是聯合國用于國際比較的一個相對概念,與老百姓的真正幸福并不一致。根據我的研究,在以下兩種情況下,GDP增長會損害老百姓生活水平:一是物質財富分配的兩極分化;二是GDP增長嚴重破壞一國的自然資源環境。對照現在的中國,可謂“二毒俱全”了。在老百姓看來,中央關注促進GDP增長的房地產業這個支柱產業大力發展,就是在竭力保護“掠奪者”、“吃人者”、“強奸者”!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房地產價格高升雖然有利于GDP增長,有利于政府增加財政收入,或者拔高說有利于國力的增強,已經同時符合了“三個有利于”中的兩條了。如果一些部委再強奸民意一些,把“人均住房面積提高”,看作“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的第三條“有利于”,那么,房地產業特別是房地產開發業簡直就成了“利國利民”的超級慈善事業!誰反對房地產開發商,誰就是反人民!
表面上看,房價提高贏了政府,贏了房地產開發商這個支柱產業。但是請注意,房地產中的玩家,不是我們教科書上高度簡化到只有兩個player的game,而是包括政府、企業、農民、城市居民四個玩家的超級游戲。在這個游戲中,政府制定規則又是游戲玩家,房地產開發商有錢有勢,他們注定會成為游戲的另一個勝利方。農民也是游戲參與者,不過他們是食物鏈中的可憐蟲。這種對手關系就是掠奪者和被掠奪者、殺人者和被殺人者之間的關系。誰都用不上一秒種的推演,就可以知道了這個超級博弈的最后結果——肯定是市長大勝、農民大敗!最后的玩家,就是城市居民出場了,請注意,這是政府貪官、房地產開發商的真正提款機。政府忠告市民:土地是國家的,與你們無關,你們只能和外國居民同等條件購買親愛的房地產開發商們手中的商品房屋,舍此別無他法,于是“房奴”大規模產生。
可見,房地產業之所以成了支柱產業,不過是以來掠奪農民和城市居民的財產才修成正果的。在這個“雙贏雙敗”的四方博弈中,只有“雙贏”的被中央看到了;而“雙敗”者們的悲慘遭遇被看作“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和問題”!
“穩定住房價格”的本質是什么呢?實際的情況是,我們的一些人確實被美國的次級按揭危機事件嚇破了膽,他們要竭盡全力捍衛房價的漲勢,硬撐下去。你想想看,美國的房價相對于居民家庭收入來說遠沒有中國高,而且他們的醫療、教育保障體系也遠較中國好,老百姓還購買了主要來自中國的大量廉價工業品,有很大的余地炒房炒股。可是,美國房價泡沫就是在這樣的“大利好”態勢下破滅了,資產證券化讓除了中國的全球股市損失33000億美元的股票市值。按照這個架勢,中國的房價該跌多少呢?被綁架的銀行業該怎么辦呢?銀行業倒了,后果會怎樣呢?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銀行又極大地影響著我們炙手可熱的股指,它關系到全球外資機構能不能從中國取走更多的財富。所以,中國的房價只能漲,絕對不能降,而且不準說降,以防出現“烏鴉嘴”。雖然這樣做的結果無疑是“飲鴆止渴”、“抱薪救火”。
請注意(2007年)7月下旬,中國銀監會發出緊急文件,要求各銀行對其房地產貸款展開風險自查,同時展開“個人房地產貸款業務風險壓力測試”。這是國內首次大規模房貸風險壓力測試。對于這樣一個“馬蜂窩”式、人人避之不及的題目,相信這不是一個部級單位的擅自主張。當然,測試結果肯定不會差,正如總部位于上海的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人士所說:“房貸好得超過我們預料,以前個人房貸在個貸的比例都很少超過90%以上,現在都有超過95%,尤其是一些銀行的上海分行。”這樣就可以為房貸資產證券化鋪路,把銀行的風險分解到基金和公眾身上,也為投資我們銀行業的國際友人創造更好的發財致富環境。
因此,即使你看到“穩定住房價格”就是“捍衛高房價”,也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