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投機是中國房地產開發的行業本質
曹建海
今年3月以來,房價再次上漲催動了住房的大量需求,再現了2007年供不應求的瘋狂局面。與住房市場同步火熱的,是連創新高的土地市場。然而,土地市場展現給我們的,是迥然不同的冷熱局面:一邊是火熱的土地拍賣,一邊的已拍土地卻是雜草叢生、批而不用。根據我的觀察,在我國,土地長期閑置的現象在各地都大量存在,其中不乏曾經名噪一時的“地王”。據統計,2009年三季度末,全國排名前10名的上市房企囤地規模已經達到3億平方米。
很顯然,土地囤積并不是2009年的新現象,而是我國房地產開發特色下土地市場的一個常態。根據戴德梁行的分析,1998-2008年間,全國用于房地產開發的土地購置面積達到31.3億平方米,而截至2008年年底,全國土地開發量僅為19.4億平方米,仍有近40%的土地滯壓于發展商手中。
為什么隨著土地價格的高漲,土地積壓和浪費現象越發嚴重,土地價格完全失去了調節土地資源配置的作用了呢?我認為根本在于房地產開發商對于土地的高度投機所致。
根據中國的《憲法》規定,城市土地歸國家所有,農村土地歸農村集體所有,國家可以根據公共利益的需要,對農村集體土地進行征收。這里有一個重要前提,土地一旦轉為城市用地,必須經過地方政府征收,不管土地用于商業開發,還是公共利益要求。由于混淆了公共利益與商業開發之間的關系,地方政府成為城市土地供給的唯一壟斷者、經營者。政府不僅以“國家征用”的借口壓低農民集體征用價格,而且通過“招拍掛”的方式,盡可能高地獲取土地收益。
在住房開發方面,基于所謂“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的要求,地方政府又將房地產開發商作為土地唯一的需求者。例如,在現行政策下,政府嚴格限制居民個人和集體自住建房,禁止非開發企業建設開發住房,而將房屋建設開發的權利賦予房地產開發商,使得開發商可以充分利用其壟斷經營的優勢,哄抬地價和房價,造成房價節節升高。由此產生的土地升值部分為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瓜分。
根據現行土地政策,城市周邊的集體用地,只能作為城市政府土地征用的儲備,土地城市居民購買農民宅基地受到嚴格禁止,廣大的農村房地產,不能對城市的高房價形成平抑。例如在我國一些城市外圍,存在著大量的由農民集體組織建設開發的樓房,稱為“小產權房”。由于沒有經過地方政府征用和開發商的“合法”開發,這些房屋盡管在品質、使用價值上與商品房相差無幾,但不能獲得合理產權,也就不能對高價的“大產權”商品房市場形成有效平抑。
按照土地所有制的本來含義,集體所有制土地由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供集體經濟組織內的農民占有、使用和處分;國有土地本質上屬于全民所有制性質,土地應當通過合理配置供全體人民無償使用。但由于政策制定上的問題,集體土地只能被政府“國家征收”,政府收儲土地則通過“招拍掛”的方式批發給房地產開發商,再由開發商以售房的方式賣給城鄉居民。地方政府、開發商通過轉售土地,層層轉移了社會財富,這是造成中國城市地價節節升高、房價居高不下的重要制度原因。
在我看來,囤地是開發商實現盈利的根本方式,也是中國房地產開發業的行業本質。根據我的研究,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基于從事購買規劃設計、建設施工、監理服務、房屋銷售等所謂“管理”的勞動,其盈利大約只能占到全部盈利的不到10%,而其余90%以上的盈利,則來自土地的升值。為了實現土地升值,房地產開發商普遍傾向于直接囤積土地,“圍而不建”;或者借口由于資金、規劃變更、拆遷進度慢等原因,有意通過“分期開發”、“政府公關”等方式,延長土地開發周期,借以最大限度地以少量資金獲取超級暴利。
在我們現有的規定中,對土地閑置現象是有明確懲罰措施的。比如,超過約定期限一年不開發的,政府征收土地出讓金的20%;超過兩年的,政府可以無償收回。有這樣的規定,囤地現象為何禁而不止?某些地方政府是不是也有責任呢?答案是肯定的。由于土地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雖然說“地方政府是土地的批發商,開發商是土地的零售商”,不僅在市場上,而且在私人關系上,房地產開發商與地方政府之間,已經形成了密切的戰略聯盟。于公于私,地方政府都有縱容開發商的理由。
怎樣解決房地產開發商囤積土地的問題,可以從短期和長期兩個方面解決。從短期看,可以因循現有的土地政策,堅決依法收回房地產開發商囤積的土地,將其用于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房”供給,用于滿足特殊科技人才、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從長期來看,應該徹底改變現行不合理的土地制度,除了用于“公共利益”的,應禁止地方政府用于商業開發用途的土地征收。政府應在主要負責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的基礎上,應當通過農民集體與土地使用單位的市場交易,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配置;應通過征收不動產稅、土地閑置稅、土地增值稅、資本利得稅等稅收政策,解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不足問題,同時抑制企業和個人炒作房地產牟取暴利的發生,建立一個統一城鄉規劃和土地權利的、持續健康發展的房地產秩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