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東:我們應如何使用外匯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本月1日在倫敦接受英國《金融時報》主編巴伯的專訪時表示,我們正在探討、探索如何合理有效地運用外匯儲備來為我們的建設服務。
近年來,我們的外匯儲備增加十分迅速。近兩年,每年增加5千億美元左右,目前已達到近2萬億美元。為了保值減少外幣通貨膨脹帶來的損失,我國又大量投資國外金融市場。在國內還急需發展,老百姓生活水平還很低下的情況下,我們出口大量財富,換回美元投資國外,是十分錯誤的。我們應盡快使用外匯儲備進口物質財富,為國內建設服務。
如何使用外匯儲備,是當前非常重要的工作。首先看我們的外匯是如何積累的。
一種方法是吸引外資投資。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帶來大量外匯,到銀行兌換成人民幣在國內使用,外匯就變成了國家儲備。多年來,我們通過優惠外資的招商引資政策,吸引了大量投資,到2008年,達到7千多億美元。隨著我國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中央政府取消了優惠外資政策,但是,地方政府仍然給予外資低價土地,免廠房使用費、免水電增容費等各種優惠條件,以吸引外資投資,提高GDP。例如,2008年1月28日在昆明市委九屆四次全會上,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仇和提出:要牢固樹立“招商引資是第一政績”的理念,給昆明市下屬各級政府機關下達了招商引資硬指標。我們的外來投資仍然不斷增加,2008年增加外來投資近800億美元。
另外一種方式是貿易順差帶來的外匯儲備。當出口大于進口,國家銀行用人民幣將出口企業換來的美元收購,成為國家外匯儲備。國家通過出口退稅政策,壓低工人工資,福利支出、土地、資源物價等,降低出口商品價格,從而促進出口。我們的很多產品銷往國外的價格往往低于國內價格,使我們的貿易順差不斷加大。2007年貿易順差達到2600億美元,2008年貿易順差達到2800億美元。
還有一種方式是國外到我國股市樓市投機的熱錢。據估計,達到1千3百多億美元。這些熱錢是我國樓市高企的重要原因,是我國股市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它席卷了我國老百姓的大量財富,是我國購買力下降,生產過剩加重的重要原因。
由于老百姓收入低,消費能力弱,我們無法增加消費品進口量到國內銷售,以減少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我國七億多農民,人均年收入僅4100元,需要應付從日常生活,到教育、醫療、養老、房屋等所有支出,如何有消費能力。由于美國金融危機,導致我們的出口減少,國內生產能力過剩十分嚴重,工人大量失業,導致我們的購買能力進一步下降。增加消費品進口來減少外匯儲備是不可能的。
我們也無法進口設備和技術來減少外匯儲備。雖然國內銀行個人存款高達22萬億元人民幣以上,但是這些財富屬于少數人。據國外一家機構研究,我國0.4%家庭占有財富70%。他們的消費已經飽和,其財富的利用方式主要是投資。然而,在優惠外資政策下,僅有的投資機會都被外資拿走了。這些國內的資金都無法使用,如何使用外匯進口設備到國內投資?在國內生產過剩十分嚴重情況下,企業即使進口設備和生產線,所生產的產品也只會積壓,從而導致生產線停車,企業倒閉,使進口設備和生產線廢棄。進口技術提高生長率,只會減少人口,增加失業,從而降低消費能力,增加生產過剩。因此,我們不能單純使用外匯購買設備和技術來減少外匯儲備。
當前我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生產過剩,大量商品積壓,使企業資金枯竭,不斷倒閉,使經濟滑坡。解決生產過剩的唯一辦法是增加普通老百姓收入,提高有效需求。我們贊成并一直呼吁建立全民社保、醫保和免費義務教育等福利制度,降低房價,提高普通勞動者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比例。但這些政策,不是一時就能推行的,就是立即推行,效果也會滯后,不能救急。給中低收入者發1千元是一項見效快的臨時性救急措施。人人發錢也是一種方式,工作量小,還可以避免腐敗。與此同時,我們還應取消地方政府各種引進外資投資的優惠政策,以減少外來投資增加的外匯儲備。
因此,為了從根本上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改變目前以GDP考核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策,改為以居民最低工資增長率為標準考核官員,從而減少通過外來投資增加的外匯儲備,不斷提高國內購買力和消費能力,增加外匯使用量,減少外匯儲備。等手里的外匯下降到合理范圍時,我們有多種手段減少進口,保持進出口平衡,例如增加進口關稅,給出口商品提供出口退稅等。
我們還應逐步取消出口退稅政策,提高資源產品價格和外來投資土地價格,從而減少外來投資,減少資源財富流失,減少出口順差。只有在外匯儲備不足時,我們才應該使用出口退稅等政策增加外匯。
為了避免外來熱錢進入中國股市樓市等金融市場,操控股市樓市獲利,建議制定政策,使股民在股市上的獲利主要來自上市企業紅利,股票市場上利潤應儲存到個人養老帳戶;建議通過收稅等方式限制居民擁有第二套房產。
國內發展經濟,應當不斷增加自己的生產能力和消費能力,沒有消費能力,生產能力生產的產品,要么積壓,要么出口換無法使用的美元欠條。發展消費能力,提高老百姓福利,也是經濟發展的唯一目的。
物質本身是守恒的,它們在地球上是不會被消滅的。我們需要不斷消耗能源和人力去更新它,使它們對人類有用。發展經濟就是發展和增加這種更新能力,同時需要消耗能源。近期人類主要利用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和煤炭等,遠期我們應發展利用太陽能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礦產資源的供應,但是,我們沒有必要擔心資源枯竭。
當前我國發展所存在的問題:是有大量的事需要人做,但是卻有大量人失業。這是壓制老百姓收入,導致產品積壓,無法銷售產生的。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提高老百姓工資和福利待遇。在生產過剩十分嚴重,產品大量積壓的時候,擔心增加老百姓收入會引起通貨膨脹,是十分荒謬的。
參考:溫總理專訪http://news.sina.com.cn/c/2009-02-03/041817136725.shtml
更多分析參見:http://www.sciencenet.cn/u/huangwd99/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