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如今有很多講毛主席故事的高手,下面的視頻這位算一個。她講的故事不長,卻很生動。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紅軍時期,毛主席的故事很多,他背受傷的小戰士,這很可能發生。
在毛主席身上發生的故事,匯聚了人類所有高尚的品格,從中可以看到人間最美好的人和事,對此誰敢不服?
01
—
跟毛主席學講故事
毛主席是講故事的高手。我讀MBA時,學了一個名詞叫案例教學,其實毛主席作為導師,他的案例教學,那無疑是世界一流的。
毛主席常常用一個小故事闡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有時候用一個典故,讓人茅舍洞開。
1949年毛主席寫的《元旦社論》--《將革命進行到底》,用了“農夫和蛇”的典故,恰到好處,至今人們還津津樂道。
02
—
毛主席和各式各樣的人交往:
留下無數生動故事
在中國革命史里,記載有很多這樣的細節,每當戰時到了極其緊張的時刻,毛主席常常用一句幽默的話,或者講個小典故,引得大家開心一笑,情緒馬上調動起來。
在日常交流中,尤其是遇到這樣的情形:那些第一次見到毛主席的人,包括外國領導人,總是會緊張而不知所措,毛主席這個時候總是說一句幽默的話,解除對方緊張感。
對于一般的工作人員,毛主席喜歡問他或者她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然后呢,作一番解讀,頓時就把他或她逗樂了。
在和尼克松總統首次見面的時候,在毛主席強大氣場面前,客人難免也有點拘謹,毛主席用一句玩笑而又富有深意的話,讓氣氛活躍起來。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當毛主席和尼克松總統的手握在一起時,毛主席說,我們共同的老朋友蔣委員長不贊成——我們握手。
這話講得實在太妙了。
接著毛主席說,我和蔣介石的關系,比你們和他的關系,從時間上講,要長得多。
根據這個歷史細節,可以肯定,毛主席跟尼克松總統談過臺灣問題,但十分巧妙。
這是中國文化的表達方式,也就是提及,點到為止,但是,卻把臺灣是我們內部的一個問題,作了鮮明的定位。
這種說法,意味深長。
當然,在會見現場,客人會很快放松下來,但毛主席話里有話,那是他們下來之后需要品味的。
這就是毛主席的語言特色——言有盡,意無窮。
誰要是和毛主席作對,那么老人家的話就夠你去想的,等你想明白了,時間也就過去好多了,你哪還有機會出手呢?
你還敢和毛主席作對嗎?
歷史上和毛主席作對的人,哪個有好下場?
尼克松總統識大局,主動來和毛主席會見,結局怎么樣?
即使被迫下臺,可毛主席卻依然按照當年總統的規格接待,實際上超過了總統規格來接待的,因為是毛主席親自派中國派專機把他再次接到中國來訪問,并且談了實質性問題的。
毛主席的做法,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家會怎么想呢?
難道他們不是從心底里佩服中國領袖的勇氣——做了他們想做夠朋友的事——而不敢做的事情。
而那些仇恨毛主席的人,會怎么想?
你還敢去和這樣的人作對么?
李克勤后記:毛主席為人民謀幸福,這個謀首要的基本的意蘊就是革命,謀劃的革命,也是革命的謀劃。
毛主席的“謀”比設計高明得多,那是文化之謀,謀之文化。
毛主席為人民謀幸福,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由器而道,由道而器,道器變通--人民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
毛主席首先謀的是為人民求解放,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結合中國實際探索出一套思想理論,給中國革命提供指導,接著帶領人民通過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這是很多革命家都沒有異議的。在奪取政權以后,在繼續革命問題上,就產生了分歧。毛主席繼續革命理論,依然還是為人民謀幸福,這個謀包括反對、批判潛在的修正主義三法——想法說法做法。一直到蘇聯解體,蘇共垮臺之后,在鐵的事實面前,修正主義的“三法”,被徹底證明是“三不通”的——想法想不通,說法說得通,做法行得通。
還是人民群眾有智慧,有鑒別能力,早在延安時期,人民人民群眾就發現了毛主席的獨特思想、獨特智慧、獨有勇氣——因為“他為人民謀幸福”,所以“他是我們的大救星”。
如果認識上還跟不上,那就想一想南街村的人民公社社員如今的幸福感——看病不發愁,住房不發愁,除了思考怎樣為集體多做貢獻,個人無后顧之憂。
至于那些立場不同,還強詞奪理者,最好請你們不要在繼續搞歪嘴和尚念歪經那一套了,否則你將吃不完兜著走。
原因很簡單,現在不僅有一大批革命群眾隨時隨地發現問題,發現對毛主席不忠不孝,對人民不仁不義的說法做法,并加以迎頭痛擊,此為破;而且,無數個故事高手每天每時每刻,都利用網絡平臺講毛主席的故事,宣傳講毛主席故事講得好的人和事,此為立。
這就叫做,破字當頭,立在其中。
這已經是網絡上天天都看得見的現象。
這就是故事里的中國,也是中國里最多的故事,難道不是嗎?
這難道不是有利于中國,有益于社會健康發展的可持續的道器變通之變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