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雙石|毛澤東“依造船情況為斷”有“敗筆”之嫌

雙石 · 2024-12-19 · 來源:雙石茶社|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張國燾干這種活計是熟門熟路,信手就能拈來!

  當時的紅四方面軍高級領導成員,無論張國燾,還是徐向前,均已表現出了不愿“在西蘭大道附近與敵決戰”的態度,而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呢,當時也的確沒有在此間與敵全面決戰的意圖,“甘南風波”之前中共中央與西北局之間達成的共識是“乘胡敵在西北公路上運動之時機,協同消滅其一部”、“阻止胡宗南西進,并相機打擊之”。只是因為中央因共產國際指示而作出的部署調整觸動了張國燾的糾結心態,這才整出了一場置疑與釋疑“決戰”的是是非非來!

  在后來說服張國燾“北進”乃至此后幾天的電報中,為了不再在這個很糾結的問題上分歧再現,中央甚至連“相機打擊”、“消滅一部”都不再提起了(倒是紅四方面軍回頭北進的“通莊靜會戰役計劃”和致中央電報中反而還有“相機消滅胡宗南西進先頭部隊”、“相機消滅胡敵一部”的句子)。

  但后來發生的事實證明,要想真正成功地“拒止”強勢進取之敵,僅靠并非紅軍所長的陣地防御或確系紅軍所長的游擊襲擾是不夠的,最好的防守是進攻,既或是防御也應該是攻勢防御,決戰防御,的的確確必須有不怕打仗、不怕打大仗硬仗惡仗的決心和意志,以爭取和造就局部決戰的有利條件,最后各個擊破敵人!

  如此,“相機消滅一部”這樣的局部決戰或“部分決戰”,那是不能回避也是回避不了的!

  如此,陳昌浩“我軍則慌忙應付,種下了以后戰局上極嚴重的惡果”中“慌忙應付”之批評對象,也應該包括了毛澤東在內的中共中央領導層:如毛周彭10月2日14時電中最后這一段,確有意圖欠清晣決心欠果決之嫌——明明表示了有必要“選擇有利機會給南敵以打擊”之意向,卻又并列出了一個“但如果四方面軍之渡河技術能保證迅速在靖遠、中衛地段渡河,則自以早渡為妙。對南敵一般可暫取箝制手段

  最起碼,這太容易給人以“只要能早渡河,在河這邊能不打仗就不打仗”的錯覺了!

  這段日子里,毛澤東等在對張國燾等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表述意圖時顧慮很多禁忌很多還有一個可靠概率很高的緣由:他們太不希望看到擅長變臉的張國燾對即將來到的會師即將實施的計劃再次變臉再生枝節了!而這位“張主席”他現在要變臉生枝節的理由很可能也是現成的:不是你們說“目前對胡宗南不宜進行決戰”[1]么?不是你們在說隆、靜、會、定道上“不會有嚴重戰斗”[2]么?怎么現在又要讓我們打大仗哩?而且還是擔綱挑梁唱主角?……

  至于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局面,這樣的局面的造成是不是有自己應負的嚴重責任在內,“不宜決戰”是不是就連“造成有利條件下局部決戰”也在禁行之列……,這等等極不利于其“變臉”的理由,他是不可能去認真反思的,更遑論拿上桌面來說道!

  還有,按毛澤東當時的掂量,這個“早渡”,它早不了!

  1936年10月5日,毛澤東在給彭德懷的電報道出了他所估計的“早渡”時間:

  新戰略計劃開始執行時,依四方面軍造船情況為斷,大概至快也在十一月初,或須如你們提的十一月中請按此準備一切[3]

  看見沒有,毛澤東還算得樂觀一點,彭德懷更悲觀——“十一月中”。

  后來的事實證明:他們的這筆賬,都算得太悲觀。

  他們算得太悲觀的原因是他們對紅四方面軍出色的“造船技術和能力”并不了解,雖然也有“所聞”——比如月前“甘南風波”期間張國燾執意要在永靖、循化西渡之時,毛澤東就曾對彭德懷言:“他們有造船工人,據云,渡河不成問題[4]”。而不客氣地說,紅一方面軍在這方面的能力,可是“很成問題”。

  毛澤東等“奪取寧夏”計劃原來的啟動時間之所以預定在“冰期”,主要是基于這樣的考慮:“遠方物資”預計運抵中蒙邊境的時間是12月份[5],紅一方面軍如果在此前過早渡河而又無力攻堅——接受了軍火才有能力攻克銀川,將徘徊于堅城與沙漠之間的黃河河套的狹窄地帶,吃飯穿衣等等生存問題將難以解決。如此,他們在8月25日給共產國際報告中所估計的“紅軍須乘河冰未解之際退回甘北,以后發展方面亦不得不往甘南與陜南[6]”之被動局面,也就難以避免了。

  然而紅一方面軍“造船能力”的局限,也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事實上,紅四方面軍是極擅長于組織實施強渡江河行動的一支紅色勁旅,在當年紅軍三大主力中可以毫無愧色地堪稱“之最”!在整個土地革命戰爭中,他們組織實施的強渡江河行動次數很多規模也最大!比如年前的強渡嘉陵江戰役,就堪稱土地革命戰爭強渡江河的規模之最;比如紅四方面軍主力南下綏崇丹懋時的強渡大金川河、強渡綽斯甲河等戰斗,就堪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強渡江河的難度之最!而正是這些強渡江河的戰役戰斗中,他們煅煉培養出了一支相當精悍能干的造船隊,這支百余人的造船隊由一批能工巧匠組成,就地就能取材,取材就能成舟,50人的大船他們可以日成一舟,日成兩舟——西渡嘉陵江時他們個把月就能造出30余艘大船,后來西渡黃河時甚至日成三舟乃至四舟!……

  讓寧夏計劃開始時間僅“依造船情況為斷”,確有易生歧義的“敗筆”之嫌。

  站在“事后臭皮匠”的角度客觀而言,寧夏計劃的執行,是絕不可能僅以“造船情況”為唯一前提的。如果不能拒止南來北進之敵,讓其直驅中衛、中寧一帶的黃河沿岸,與馬鴻逵的隊伍結成一團,你那些船造得再大再多又有什么意義?而從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此前此后一系列往來電報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實他們一直都在考慮如何“打擊南敵”的問題,但卻因為對“造船情況”先入為主的誤判,總認為成船可渡之前還有時間來跟張國燾友好切蹉以就“打擊南敵”取得共識達成一致,結果成船可渡的時間一旦超前,“三軍競渡”馬上成了大熱門,甚至本來還在拒敵的隊伍都一門心思地奔渡口而去,“打擊南敵”自然也就成了要么三心二意,要么就無暇顧及了的事情了……

  這個時候,你就是扯起嗓子喊破喉嚨,也未必能喊回已經鼓起的“競渡”風帆!

  而為了把張國燾拉回頭,中央不止在一個問題上打過妥協性質的“含糊牌”。

  此前,在“甘南風波”尚未止息的9月27日14時,中央為使仍然堅持在循化、永靖間西渡黃河的張國燾止步回頭,曾經表明過這樣一種態度:紅四方面軍“迅從通渭、隴西線北上,不過半月左右即可到達靖遠、海原地域,從靖遠渡河;一方面軍跟即渡河,或合力先取寧夏,或分途并取寧夏、甘西,二方面軍仍在外翼制敵,則萬無一失。[7]”

  這才應該是“提前攻寧”的最早雛形。

  這當中“或合力先取寧夏,或分途并取寧夏、甘西”一句,就是針對著張國燾等人孜孜于甘西的糾結心癥而去的,旨在拉近雙方距離,緩和對立的情緒,釋放的是一種善意——也可以視作是對張國燾的一種遷就和讓步:只要實現了會合,一切都可以再商量—數十年后,朱德在回顧這段歷史時也曾似乎不太準確地概括而言:“后來他又想過黃河去西寧,中央過黃河的意見也是他的意見,這也是中央遷就了他的意見[8]

  中共中央為了團結紅四方面軍這支當時力量最大的紅色武裝,的確是相當“遷就”張國燾的。在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甘孜會師前的5月28日在瓦窯堡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根據毛澤東的意見,為了爭取紅四方面軍與紅二、六軍團北上,中共中央甚至“遷就”到了對張國燾“組織上可以讓步到不一定受我們指揮[9]”的地步——以至于彭德懷都曾為此產生出了“商量態度不便作戰[10]”之抱怨。

  然而這對于已經習慣于他人對自己讓步妥協的張國燾來說,中共中央的這種求共識求團結且相忍為國的態度,他當然也完全有理由作出這樣的解讀:只要實力在手,整出一個既成事實來,中共中央甚至共產國際,恐怕也不得不認賬買單

  張國燾干這種活計是熟門熟路,信手就能拈來!

注釋

 

  [1]《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關于集中先占領寧夏問題復朱德等電(1936年9月15日15時)》,《紅軍長征·文獻》(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第1134~第1135頁,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2]《中共中央領導人關于紅四方面軍若西進將爾后行動困難致朱德、張國燾電(1936年9月26日12時)》,《紅軍長征·文獻》(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第1149頁,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3]《毛澤東關于執行新戰略計劃及后勤供應等問題致彭德懷電(1936年10月5日15時)》,《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資料選編·長征時期》第806頁,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4]《毛澤東對張國燾決定西進及紅二方面軍如何北上等問題致彭德懷電(1936年9月26日12時)》,《紅軍長征·文獻》(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第1147~第1148頁,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5]《共產國際關于援助中國紅軍軍火物資的決定(1936年9月11日)》,摘自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1936年9月11日日記,《季米特洛夫日記選編》第46頁,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另:紅四方面軍西渡黃河是中央的寧夏戰役計劃的一部分,并不完全是張國燾個人意見所致。朱德此句的意思有可能是指中央此電中的“或……,或……”之句所表現出來的“可以商量”的緩和態度,也有可能是指后來對紅四方面軍三個軍已經西渡并開始西進實施“平大古涼戰役計劃”這個“既成事實”的事后追認。

  [6]《中央關于紅軍行動方針致王明電(1936年8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資料選編·長征時期》第661頁,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7]《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關于黨中央對紅四方面軍行動討論結果致朱德等電(1936年9月27日14時)》,《紅軍長征·文獻》(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第1154~第1155頁,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8]《朱德談紅二方面軍北渡金沙江同紅四方面軍會合前后的經過情況紀要(1960年11月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戰史資料選編㈣》第273頁,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9]《毛澤東在1936年5月28日政治局會議上的報告記錄》,轉摘自《張聞天傳》第367頁,當代中國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10]《彭德懷關于配合四方面軍在靜會段作戰致毛澤東、周恩來電(1936年9月19日14時)》,《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資料選編·長征時期》第706頁,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2. 他不是群眾
  3. 為了活下去,越來越多的人上街擺攤,但也難以為繼
  4. 莫言對英烈犧牲意義的歪曲
  5. 光禿禿的樹
  6. 一起出售住領空主權的“招標”被叫停
  7. 在城門樓子摔碎了胯骨肘子,佩洛西摔碎了美國夢
  8. 唯獨看教員的書,我覺得自己才像一個年輕人
  9. 毛澤東文化,因毛主席而顯現,不因主席離去而消失:這有什么可懷疑的?
  10. 國家是維護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統治的機器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3.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6. 他不是群眾
  7. 為了活下去,越來越多的人上街擺攤,但也難以為繼
  8. 爪分國有資產是對人民的背叛,是強盜式的對人民血汗的掠奪,必須受到人民的審判
  9. 我來和你解釋一下為何富人要往美國跑
  10. “只是目前不必如此提出, 以免有擴大化的嫌疑。”
  1. 我為什么不再唱《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2. 寧波這起事件,荒誕到讓人不敢相信!
  3. 這撥人,沒救了
  4. 【燃燒】誰把老實人逼瘋了?年輕人的憤怒之火怎么燃起來的
  5. 分清偉人與設計師的五個策略
  6. 這個社會可能已經癱瘓了
  7. 鶴崗市公安局局長會場指揮10余警察抓捕副局長
  8. 1964年,主席與少奇從分歧到沖突
  9. 誰敢說愿意回到毛澤東時代?
  10. 富得流油,跌得粉碎
  1. 1951年5月,志愿軍42軍軍長吳瑞林的回國匯報情況
  2. 嚴肅點,不要笑,中國大蒜為何會威脅美國安全?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5. 為了活下去,越來越多的人上街擺攤,但也難以為繼
  6. 他不是群眾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欧洲另类中文字幕 | 日本中文一二区高清精品在线 | 中文字幕97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天堂女人一区 | 日本系列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