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通貨膨脹,中國主流經濟學流行的說法,是錢印得太多了,市場上沒有那么多貨物,所以,貨物就漲價了。這就是中國主流的通貨膨脹理論。懷疑者不多。
筆者不敢說是第一個懷疑此論的,至少是最早懷疑并批判此論的。
筆者認為,所謂通貨膨脹,其實是由作為貨幣發行者的金融資本,操控其控制的商業體系,抬高物價,以推脫其對貨幣的信用責任,用這種方法,實現奪貨幣持有者(普通勞動者、工業實體、投資接受者等)的壓榨。
實際上,主流關于通貨膨脹的解釋,破綻百出,只要稍動動腦子,就不會相信。按照主流的貨幣理論,貨幣發行有“錨”的,即“錨”在黃金白銀上。如果貨幣發行過多,那也只意味貨幣兌“錨”定物黃金白銀貶值,而不一定對應著物價上漲!即使是“錨”在所謂美元、美國國債上,貨幣發行過多,也僅僅意味著美元貶值和美國國債總數增加,并不一定意味著商品漲價。
毫無疑問,控制了商業渠道的商業資本,是可以操控物價的!物價的漲跌,是控制著商業體系的資本操縱的結果,與貨幣發行數量增加,沒有直接關系。
我還舉過一個例子,主席時代鹽的生產和銷售,因為是由國家控制的“供銷社”負責銷售,所以,鹽的價格,一直不漲也不跌。其他大宗商品,比如糧食、布匹、醫藥等,同樣由于政權控制的商業體系控制物價,所以,其價格也同樣不會隨著市場供需而漲跌,更加與貨幣發行數量增加無關。
所以,為了確保貨幣流通,政權必須建立自己控制的商業渠道,以確保貨幣的結算、支付資格,確保物價平穩,保證勞動者的利益,也保證經濟穩定、社會穩定。在古代,這就叫“鹽鐵專營”,“常平倉”,在現代,則叫作統購統銷,“供銷社”,古今一理,并非新中國、共產黨的獨創。
我寫這樣的文章,當時受到許多人的不屑。
好了,現在有一實例,如下:
2025 年 3 月,沃爾瑪要求中國供應商“關稅漲 10%、報價降 10%” 的霸王條款,在珠三角制造業集群激起千層浪。這家年采購中國商品超 600 億美元的零售巨頭,試圖將特朗普政府新增的 20% 關稅成本全額轉嫁給供應商,卻撞上中國制造業的硬杠桿 —— 廚具企業平均 5% 凈利潤率,服裝代工僅 3%,10% 降價意味著“賣一件虧一件”。
商務部約談直擊要害。3 月 11 日,商務部罕見召見沃爾瑪中國高管,亮出兩份“證據”:其一是廣東某家電廠的采購合同,明確約定“價格調整需雙方協商”;其二是 2024 年中國制造業成本指數,顯示工業原材料價格同比下降 2.3%,但勞動生產率提升 8%。“不是不能降,而是不能替美國關稅埋單。”約談現場,某供應商代表直言。
沃爾瑪有什么權力讓中國供應商“降價”?它沒有這個權力,但它還真有這種實際能力。
沃爾瑪,是來自西方的零售體系。因為它控制了中國相當比例的商品銷售,它就可以操控這些商品的價格:壓低進貨價,抬高零售價,一方面謀取私利,另一方面,壓榨供應商,破壞工業生產。供應商可以拒絕嗎?你可以拒絕,但是,你喪失了沃爾瑪這個大的商業渠道,你的商品銷售就出現困難!你的貨賣不出去,你就沒有利潤。這就是商業資本對工業資本的剝削。中國引進這類外資,其實就是助紂為虐,就是破壞本國工業實體生產,就是把工業實體生產的利潤,交給所謂外資。
而這些商業資本,本質上也并不是外國到中國投資,而是中國向其出讓了貨幣發行權和市場主權。這是一件資敵的,混淆敵友的,低三下四的,破壞本國工業的,屈辱的,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典型的買辦政策。比較一下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它們是絕對不會對中國民族資本開放這些主權的!這充分說明,中國貨幣金融領域,在理論指導上,在大方向上,出了問題:喪失貨幣和市場主權意識。
所以,我本人是堅決反對引進外資、開放市場的。
大家可以看看,那些所謂的引進外資,基本上都投資到商業、金融業領域,比如互聯網商業平臺,因為這兩個領域,容易操控商品定價權,對于剝削、壓榨甚至并吞中國工業實體,有著降維打擊的優勢。
中國工業生產,已經占據世界第一,遙遙領先于世界第二至世界第十之和。但是,中國工業并沒有給中國人民帶來充分和利益,原因:商業體系不在中國手里,定價權自然也不在中國手里,再加上不能使用主權人民幣結算支付,不能由中國主權銀行和金融機構承辦這些業務,巨大的中國工業、服務、商品出口,成就了諸如李氏、貝萊德、高盛等國際金融資本,把這些窮癟三養成金融大鱷,反過來還欺詐中國工業。
向以美元霸權為代表國際金融資本奉送中國人民幣的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讓人民幣成了美元在中國市場上的代用券,然后讓這些國際金融資本控制中國商業體系、貨幣金融體系,然后,憑借對中國商業體系、貨幣金融體系的控制,再壓榨甚至并吞中國實體工業,成就了美元霸權,卻扭曲中國經濟的主權結構、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地域結構,讓美元霸權控制了中國商品的定價權,消解中國政權主導經濟的能力手段,打擊了中國經濟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的影響力,讓中國人民“只勞而無獲”。
所謂金融戰,本質上是中國主權貨幣金融力量,與寄生在中國經濟之上的美元霸權及其扶植的官僚買辦資本勢力之間的一場斗爭!關鍵是爭取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的斗爭。這場斗爭的第一戰,是貨幣理論、金融理論和輿論之戰,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就不能正確區分敵友,就看不到我們的陣地在哪里,就無法料敵機先,就不知道如何防守、如何進攻,就不知道何者為輸何者為贏、何者為得何者為失,就不知道誰忠誰奸。總之,就是一筆糊涂賬,就只能任由相互勾結的美元霸權及官僚買辦在理論上、輿論上、宣傳上對中國人民進行欺騙、誤導。
貨幣金融理論領域,我注意到,剛剛過去的2024年最為荒謬,有那么一些人,公開鼓吹中國金融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刻意忽略貨幣主權、金融主權;還有人紀念布雷頓森林體系成立75周年;更有人鼓吹“暢通國際國內金融資本流動渠道”;還有人提出讓中國優質企業到國際金融市場上融資;還有政策允許中國優質企業向外資金融機構借外債;有人鼓吹要“截流”被美國金融危機嚇得四處逃跑的所謂國際金融資本……總之,全都是誤導中國人,讓毫無信用意義的國際金融資本更廣泛地寄生在中國經濟之上,更加肆無忌憚地出賣中國貨幣、金融和市場主權,就是不強調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的獨立自主,就是不改變惡貫滿盈的所謂央行制度。
商務部約談沃爾瑪,說明問題出現轉機。
整體上,依然任重而道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