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有的中美關系是與舊有的國際秩序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本蹷邦豈寧,皮去毛安附?”(宋代蘇舜元詩句)這話用于分析國際關系同樣適用。
應當承認,一個時期以來,相當一些中國人都始終盼著霸權還能對中國變得好起來,為此寄予殷切的希望:一是期盼美國當局能尊重中國,對中國平等相待,不再對中國搞霸凌、做圍堵、當對手;二是期盼美國能出現新的尼克松基辛格,重新打開中美關系的大門,再次構建全球“戰略大三角”,開辟中美關系的新境界;三是期盼中美關系能回到過去,回到“合作共贏、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
正是因為存在上述種種期盼與希冀,所以這些中國人面對霸權迄今為止對中國的打壓圍剿,總是主張“誡急用忍”式的應對。為了讓霸權浪子回頭、迷途知返,他們也做了可貴的努力:一是苦口婆心地“勸”。極力勸說霸權要放棄冷戰思維,不要零和博弈,在中美之間要“公道”不要“霸道”,要做大中美“共同利益的蛋糕”,而不要去搞亞洲版的北約,不要什么AUKUS、QUAD等組織云云;二是不厭其煩地“講”。大講對抗沖突之危險之可怕,什么“打貿易戰沒有贏家”,“殺人一萬自損八千”、“回旋鏢”等邏輯,大力弘揚“合作共贏”的美妙前景與燦爛前途,殷切希望霸權能夠明白“合作共贏”才是唯一正確出路的大道理;三是千方百計地“哄”。用專家學者們的專用術語來說就是“安撫”,對美國進行戰略上的安撫。如同柔情萬種的妻子一般溫情脈脈地安撫丈夫說,中國不會“出軌”,不會威脅美國,美國不要焦慮,不要因為中國發展壯大而焦躁不安;進而信誓旦旦地保證,即使中國發展強大了,也不會動搖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將始終遵守既有的國際秩序;如此等等。
但是,現在看來,不管中國怎么盼、如何勸,所獲效果都微乎其微。實際情形是,現如今霸權已矢志不移地將中國當成最大的戰略對手,竭盡所能地對中國進行打壓、遏制與圍堵。至于期盼再出現一個基辛格或者尼克松,滑稽的是,可以說這個期盼正在部分實現,因為特朗普的全球戰略很有點尼克松基辛格的味道。他也熱衷于玩弄戰略大三角關系,其縱橫捭闔之術同當年尼克松其人差不多,思路方式也大致相似。可惜的是,新的尼克松基辛格卻把對象做了調換,把當年的蘇聯(俄羅斯)換成今天的中國,而今天中國則當成了當年的蘇聯,公開宣告要拆散中俄關系。
特朗普連對中俄關系都堅決下手毫不容情,接下來還會放過中越關系、中朝關系以及中國伊朗關系嗎?還會憐憫中國而放松或解散AUKUSI、QUAD等這些戰略組織嗎?這恐怕是拿腳后跟都能想明白的事情。至于中國方面諸般“勸”、“講”、“哄”的努力,特朗普此人實用實惠得很,不見到真金白銀,是決不會善罷甘休的。現在,他所瞄準的是中國手里巨額美元國債,是中國的海外資產和海上運輸線,是中國的對外貿易。其如意算盤是,從這些地方入手,沉重打擊中國的工業生產,而只有狠狠打擊中國的工業生產,才能為美國重振制造業提供機遇和空間。
現在,一個明顯的戰略大趨勢是,霸權變得越來越壞了。上述之壞還只是針對中國一家,其實對全世界而言,霸權都在不同程度地變壞。面對第三世界國家是這樣,譬如巴拿馬、巴勒斯坦、南非等國正深受其害;面對盟友走狗也是這樣,譬如烏克蘭、丹麥等國的遭遇。擺在人們眼前殘酷的現實是,霸權更加霸凌,這個帝國更加瘋狂了,它只想掠奪欺凌全世界,不想同任何人搞什么“合作共贏”,除非被逼無奈,譬如對俄羅斯普京。
由此昭示出真實的世界未來,那就是舊有的國際秩序變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故而霸權不可能變好了,中美關系也不可能變好了。對此,基辛格早就留下遺言,那就是“中美關系再也回不到過去了”。由此展現在中國面前的世界前景,突出表現為如下特征:
第一,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已被摧毀
“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說辭一度甚為流行,對此,關心國際政治的人們大都耳熟能詳,因為美西方經常把這個東西當成審判中國的法理依據,當成狠狠毆打中國的狼牙棒。面對這一攻勢,此前中國的應對策略,就是堅定地聲稱維護二戰以來的國際秩序,堅稱中國是既有國際秩序的建設者而不是破壞者。
但是,現在卻是霸權自己在破壞既有的國際秩序,原來美西方所奉行的種種“規則”,已經被特朗普集團無情的踐踏。這就把中國等國家推到了十分尷尬的位置——是繼續維護舊有的國際秩序,還是適應霸權的新章法新打法而重建規則、重塑秩序呢?如果選擇前者,則無法再同特朗普的美國“合作共贏”,對立和沖突難以避免;如何選擇后者,則等于是自我否定、上其圈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特朗普能通過這樣的自我革命、自我顛覆,重續霸權生命,但別人卻難以效仿。由此構成一個空前的兩難課題。
第二,全球戰略格局正在美國操縱下洗牌重塑
特朗普不但要大幅度地調整美俄關系,還將大幅度地調整歐美關系、美以關系以及美國同其他國家的關系。簡單地說,就是要重新洗牌,要在重新洗牌的基礎上再造全球戰略格局。
從這點看,特朗普這個人絕非保守內斂,他在爭取全球戰略主動權和主導權方面,比拜登集團強得太多了。這對世界各國特別是主要大國形成前所未有的戰略壓迫,迫使之不得不做出相應調整。最近一個時期印度、日本等對華擺出一副新的姿態,就是這種壓迫所造成的效應。由此可知,未來全球格局究竟什么樣,可能特朗普的腦海里有此藍圖,但如果特朗普也沒有什么既定藍圖的話,那么就誰也不知道未來世界究竟將是什么樣了。
第三,怎樣適應這一變化對中國構成現實的挑戰
過去那種維護現有國際秩序的中國式承諾,現在已經變得毫無價值。美國也好,歐洲也好,俄羅斯以及其他大國也罷,在國際秩序加快重塑再造的大背景下,都紛紛在尋找自己的杠桿、位置,以及可靠的出路與辦法,都在積極地加以適應,力爭主動而不被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也只能積極適應這樣的變化。
全世界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國際關系開啟新一輪的深度調整。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大講特講什么中國的“確定性”,如果從積極意義上,把這種“確定性”理解為和平與發展,那尚可接受;但如果把這種“確定性”變成了抱殘守缺、墨守成規,那就完全不可接受,現在不是奢談什么“以不變應萬變”的時候了。天下事,貴在因勢而變,應變而為。
在激烈動蕩的漩渦中,中國的發展戰略與全球戰略也應該隨著大環境、大背景的變化而進行大幅度的調整,既要積極洗牌,也要從中抓住好牌、王牌,以求實現若干重大突破,包括戰略重點、主要手段等的轉向轉折等。所謂“變則通、通則久”,主動求變才能積極應變,才能抗擊霸權的對華“戰略競爭”,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展望未來,走在衰落道路上的霸權氣急敗壞,只會越變越壞。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下,一些中國人對美幻想破滅乃至精神崩潰都無關緊要,關鍵和要害在于中國能否乘勢而為、加快崛起。最近,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公開宣告說“中國崛起若不按規矩來,美國不同意”。問題是“老規矩”人家拋棄了,“新規矩”人家要說了算。對此,中國采取什么立場和態度呢?兩種前途、兩種命運,又一次擺在我們面前,這是無法回避,也沒有什么“中間道路”可選擇的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