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斗爭,需要力量和策略。
力量來源于團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毛主席說“把支持我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反對我們的敵人搞得少少的”。
如何做呢?策略是:
對敵人進行分化、孤立、打擊;對中立者進行拉攏和提防;對朋友要團結和批評。
當然講斗爭也需要警惕擴大化。
“打土豪分田地”在開始的時候出現過擴大化(所以后來把《井岡山土地法》改成《興國土地法》);延安整風運動時,出現過擴大化;那十年,也出現了擴大化。
也就是犯了“左傾”的錯誤。
“以斗爭求團結”我們很多人理解,但反過來講“以團結作斗爭”,竟有人轉不過彎。
矛盾是對立統一,“斗爭與團結”是一對矛盾,不理解這個哲學建議看《矛盾論》。
我們說“無奸不商”,對商人,很多是需要批判的,但不能講了批判就不能講團結。
從商有大資本家、買辦商人、民族企業家、人民企業家(當下具有樸素的社會主義價值的民族資產階級商人)、小商家,你對他們無差別對待,一視同仁地攻擊,就會把他們推到一起,讓他們被動團結起來。而如果對他們分化、孤立、團結、打擊,他們的力量則會變弱,團結一部分人讓他們分化就是一種斗爭策略。
讓他們分化總比讓他們團結好(就像我昨天講要同情那些小商家,他們開實體店被房地產剝削一遍;在美團平臺,被剝削一遍;如果是加盟店,又被更大資本剝削一遍,這些小商家非常艱難,小資產階級也是我們團結的對象)。
以階級視角看,分為大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
毛主席在《毛選》開篇為什么發出“中國過去一切革命斗爭成效甚少”的問題?
當時大批人分不清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這幾十年為什么有些力量那么弱?
底層的議價能力太差了。
其道理也是一樣的。
很多新左派,犯左派幼稚病,不斷分化,不講團結,動不動就把別人開除“左籍”。
毛派有些人,強調斗爭,少講團結,或者講階級內部團結,少講階級與階級團結。
很多人民群眾,尋找個人出路,而不是他們整個階級出路,不斷內卷和內斗。
公知,不講階級團結,也不講民族團結。
官僚,不講階級斗爭,會講民族團結。
資本精英不和底層講階級團結,買辦不講民族團結,民族企業家講民族團結。
總結就是基本不講階級團結。
這現象對底層最不好。
為什么不講,有些人不喜歡講,同時很多人分不清真正的敵和友,只是模糊了解。
如昨天有留言認為劉強東屬于大資產階級,這劃分是錯的,京東的市場依賴國內,它也沒有達到壟斷地位,算得上是民族資產階級。
毛主席當年革命,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態度是提防和拉攏,他們最后會分化的。
對當下的民族資產階級,有傾向談分配問題者、或者具有樸素的社會主義價值觀者,或者勇于背叛自己所在階級轉向站在底層人民者,我們都需要努力團結他們。
劉強東作為民族資產階級,我們當然需要拉攏,不能說可能拉攏不了就不去努力。我當下支持劉強東,是支持勇于喊分配的劉強東,是因為看到他具有樸素的社會主義價值傾向,注意我只是說有傾向而已。
如果最后他的實踐實現不了當下說的那些口號,我們當然也要批判他。對具體的一些人,我們要動態地看待對方是敵或友。
很多人是情緒化地只講否定、斗爭和批判,缺乏團結、聯合和統一戰線的思想。
不講斗爭策略。
舉一個留言區所反映的例子(這位讀者,不好意思啦,拿您的留言做一個案例,咱們可以保留各自的意見):
1.把我談的統一戰線曲解為改良主義。
這位讀者還有其他留言,有的被平臺刪除了,有一個留言則認為我寫的文章是專門批評他在前一篇文章的留言,他多想了。我上一篇文章是針對有幾位讀者留言說劉強東做的是改良主義,不值得拉攏。
他們分不清手段和目的,我寫劉強東,是引導社會關注分配問題和生產關系。說團結劉強東這類人,這是手段,而不是說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做劉強東現在做的事。
2.把階級斗爭策略庸俗化為吹捧劉強東。
這位讀者過于情緒化,我寫了三篇有關劉強東入局外賣行業的文章,他屢次在我文章留言區張口閉口說我吹捧劉強東,只要仔細讀完我寫的文章,就能發現又有幾句是吹捧劉強東?
第一篇文章我是借劉強東入局外賣行業的輿論批判美團的剝削行為,而且我說了劉強東也只不過是出于他自己的商業行為,通過文章引導人們思考分配問題;第二篇文章闡述了外賣行業的一些發展史,講述了外賣平臺商戰謀略,同時分析了美團外賣和京東外賣的商業邏輯,引導人們關注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資本主義的剝削性;第三篇文章是為了讓大家多注意階級團結的問題,當下出現一盤散沙,改變的力量那么弱,還不值得我們去思考嗎?
3.缺乏整體階級視角,分不清敵和友。
如他說的,對劉強東要斗爭才是應該,這樣能團結外賣小哥,如果團結劉強東,就等于拋棄外賣配送員。我就問他些問題:劉強東入局外賣行業想打破美團的壟斷行為,讓外賣配送員多一個平臺選擇,讓社會關注外賣配送員的分配問題,在博弈上來講,難道劉強東入局外賣行業還得罪外賣配送員不成?支持劉強東入局外賣行業,怎么就變成了我拋棄配送員?
退一步來講,我們拋開階級斗爭來談。
就單純從商業來講,有人想打破美團在外賣行業的壟斷總比一直處在壟斷好吧。
多簡單的道理,退一步講,去加入這個輿論對社會有利。進一步講,去加入這個輿論也對社會有利,那為什么不去講呢?
我支持劉強東入局外賣行業會遭受配送員的敵視,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如果一位配送員喜歡美團的待遇,勤快一點能接更多的單,不喜歡京東外賣的待遇。而京東入局外賣行業,就會讓他跑美團的單變少,這就是所謂謀個人出路而不是階級出路。
而且不能只站在外賣配送員的立場去思考這個問題,否則陷入了局限性。
因為有人打破壟斷,這對外賣行業創新是有利的,對騎手和商家多一個選擇也是有利的,對消費者也是有利的,即使京東失敗了,也告誡著美團吃相不要太難看。
至于劉強東以后能不能做到他當下的口號,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他做不到你也可以批判他,他遭受到流量反噬。但總體來說,他入局外賣行業,就是對社會有利。
有人可能會說,支持劉強東入局外賣,本質還是支持資本家,不利回到集體經濟。
首先,就是剛才說的,劉強東不是資本家,他屬民族資產階級,是民族企業家。
其次,我只是輿論支持他,而那些配送員、商家和當下消費者每日下單一千萬訂單,他們用實際行動支持劉強東,那他們是不是更需要批判,這就與更多人產生矛盾,談何團結?
最后,當下的國際形勢,不是當年蘇聯扛起社會主義大旗,不是中國扛起第三世界領袖大旗,而是全球以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進行全球化幾十年。國內也不是三大改造后那二十年,而是實行市場經濟幾十年,你不能幻想一夜就實現回當年的集體經濟。你有想法,也需有過程。毛主席當年革命,可是上山與山大王聯合;抗日,需要和蔣介石聯合,甚至還對一些日軍進行改造。這位讀者問我支持劉強東入局外賣行業,讓失業者怎么看你,那改造日軍,又讓老百姓怎么看;解放戰爭,還得拉攏一些軍閥;面對蘇聯變色和壓迫,還和美國合作;三大改造前,還得強調要團結民族資產階級,五星紅旗中的五顆星星,有一顆小星星就是代表民族資產階級。什么叫統一戰線,這就是,你得根據自己的主要目標進行階級團結,你得有容人之肚量,有斗爭之策略。
總之,分清敵友,既要講階級斗爭,也要講階級團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