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國是近代世界上社會變革最為激烈的國家之一,一百五十四年前,巴黎那場法國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以極其慘烈的形式爆發出來,巴黎的千年風華又一次經受了腥風血雨的洗禮,至今讓世人記憶猶新。
普法戰爭的慘敗,導致了拿破侖三世的下臺。隨后成立的代表資產階級的國防政府屈辱地向普魯士人投降。這個軟弱無能的政府在普法戰爭中的背叛行為,激怒了從不屈服于外辱的法國人民。憤怒的巴黎人民集結起來, 1871年3月18日,爆發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巴黎公社革命。巴黎的工人們,下層社會人士,知識分子通過武裝起義推翻了梯也爾國防政府的統治,建立了屬于人民的政權。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政權的偉大嘗試。
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
巴黎市東北部的蒙馬特爾(Montmartre)高地,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公墓,拉雪茲神父公墓。公墓占地面積很大,有120英畝??拷箹|北部位的76墓區,有一段圍墻很有名氣,是一處著名的歷史遺跡。這段墻體上鑲嵌著一塊灰白色的大理石板,上面刻有三行燙金法文,翻譯成中文應為:“紀念1871年5月21-28日期間犧牲的社員”。除此之外,無任何修飾之語,立碑人是誰也無從得知。這就是著名的巴黎公社社員墻。
從1871年3月18號的武裝起義,到5月28號巴黎公社最后147名社員在拉雪茲神父公墓的那段墻下被凡爾賽軍隊槍殺。巴黎公社一共存在了七十二天。
巴黎公社社員墻
就是在這短短的七十二天,法蘭西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變革,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各個方面。這些變革在當時有的只是一些激進的想法,有的與當時的社會環境也不一定適合,但是卻真實地反映了民眾的需求,發出了下層民眾真正的心聲。
巴黎公社的初心,就是為了要建立一個廉潔公正的政府,建立一個真正屬于人民的政權。他們認為,“從來沒有什么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幸福,全靠我們自己”。他們規定,公社委員的最高年薪不超過6000法郎,這僅僅相當于當時一個熟練工人的年薪,同時公社委員們還要隨時受到公眾輿論的監督,稍有不良行為,便要遭到撤換。
2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還是在上小學的時候,聽老師講《國際歌》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后來在上初中的時候,知道了《國際歌》的詞作者是法國巴黎公社社員歐仁·鮑狄埃。雖然那時候“無產階級、《國際歌》、巴黎公社、歐仁·鮑狄埃”,這些概念對我來說都很膚淺,很模糊,但是他們卻深深地鐫刻在了我少年的記憶之中。
歐仁·鮑狄埃在巴黎公社成立后當選為公社委員。在凡爾賽軍隊瘋狂的反撲中,他親眼目睹了巴黎變成了一片血海。但是他有幸地躲過了這致命的一劫。這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后來促成他創作了那首著名的《國際歌》,一首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
1887年,歐仁·鮑狄埃在貧困交加中辭世。他被安葬在拉雪茲神父公墓第95墓區,離巴黎公社社員墻所在的76墓區相距不是太遠。生前,他和他的戰友們未能在一起做最后的浴血奮戰,十六年后卻能一起長眠在巴黎公社的戰略要地,最后的戰場蒙馬特爾高地,一起接受人們的鮮花和敬仰。這不是巧合,應該是歷史的安排。
第一次去法國的時候,我已經是準“花甲”之人。當我知道歐仁·鮑狄埃安葬在巴黎的拉雪茲公墓的時候,就產生了一定要去拜謁這位偉人的想法。為了找到這位偉人的墓地,2011年2月20號,我第三次前往位于巴黎東北部的拉雪茲公墓尋訪。
墓園很大,占地約120英畝。這里埋葬的許多偉大的靈魂。小說《人間喜劇》的作者巴爾扎克的墓地在這里,名曲《卡門》的作者比才的墓地在這里,名畫《自由領導人民》的作者德拉克羅瓦的墓地在這里,社會主義思想的先驅圣西門的墓地也在這里。上百個墓區沿著蒙馬特(Montmartre)高地隨彎就曲,上下散開,形狀各異。只是墓間的小道被逼仄得高低起伏,彎彎曲曲。在這種地方,不知不覺的就會變得沒有方向感,手中的導游圖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巴爾扎克墓地
肖邦墓地
這次去之前,我仔細的研究了導游圖,標注好了歐仁·鮑狄埃墓地具體的位置和相關的線路,并準備好了指南針,可謂做足了功夫。只是那天在墓園里按圖索驥,雖然是費勁了周折,還是沒有找到。幸虧這天是周日,墓園里游人不少,同幾位在墓園里散步的年輕人打過招呼后,我把事先在導游圖上標注好的具體位置指給他們。他們雖然不熟悉歐仁·鮑狄埃這個偉大的名字,卻能熱情地專門把我引領到那個墓區,并指了指大概的方位。
《國際歌》詞作者歐仁.鮑狄埃墓地
革命詩人歐仁·鮑狄埃長眠在第95墓區。在這豪華墓地鱗次櫛比的墓園中,歐仁·鮑狄埃的墓地顯得是那么簡陋,被周圍鄰居的豪宅擠壓的那么局促,不過這與他無產者的身份倒也相符。沒有專門的墓碑,只是在蓋棺石的前端刻有他的名字和生卒年份。墓體上方的雕塑是一本掀開的書,書頁上用法文鐫刻著的應該是他創作的《國際歌》的歌詞。墓碑前面沒有鮮花。當時,我真是后悔事先未能準備一束鮮花獻給這位偉大的無產者。帶著滿滿的遺憾,我向這位偉大的無產者默立致意,并深深地鞠了三躬。
每年去巴黎旅游的國人成千上萬,但是很少有人能有機會去瞻仰這位偉人的墓地,能向這位偉大的無產者表達我崇高的敬意,無疑我是幸運的。不能忘記的是,我們這代人是唱著他創作的《國際歌》成長的,“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的雄壯旋律還時??M繞在我的耳旁。那高亢激昂的歌聲,鏗鏘有力,意蘊深長,它讓我們記住了歷史,讓我們看到了全世界無產階級光明璀璨的未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