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在網上廣為流傳的那段視頻,即毛主席表態“美帝國主義愿意打多久,我們就準備打多久”的“霸氣視頻”【點擊閱讀】中,有人加了這樣一個標題——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不怕挑釁,我們不會退縮!”
非常棒的一段文字,可謂擲地有聲,蕩氣回腸!
但我也由此產生了一個疑問:晚清、民國時的中國人,不也是中國人嗎?
盡管那個時代的勞動人民敢于奮起反抗帝國主義的入侵,但精英統治集團,卻個個好像被抽去了脊梁骨,在他們的控制下,妥協投降的論調長期占據主流。
晚清不說了,單說民國。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三千萬同胞任由日寇鐵蹄踐踏蹂躪,蔣介石召集國民黨軍政高層在南京開會,商討對策。
但是,在這樣一個嚴峻的歷史時刻,蔣介石考慮的不是如何對日作戰,收復失地,反而在拋出了專門嚇唬中國人的“三日亡國論”。
參加當年會議的馮玉祥將軍回憶:
在會議上,“蔣介石和他親信的人大唱‘抗日三天亡國論’。蔣說:‘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機器不如人,工廠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因為蔣這樣說,何應欽、汪精衛說得更厲害了,何應欽說:‘日本有多少煙囪,日本人有多少工廠,我們如何能比?不抵抗還可支持幾天。’除了蔣、何、汪本人不主張抵抗外,他們的親近人也都隨他們一樣的主張。”
1932年1月11日,蔣介石在浙江奉化發表《東北問題與對日方針》的演講,正式向全體中國人拋出“三日亡國論”:
“以中國國防力薄弱之故,暴日乃得于二十四小時之內侵占吉、遼之范圍,若再予絕交宣戰之口實,則……必至沿海各地及長江流域,在三日內悉為敵人所蹂躪。”
蔣介石的演說,被海內外媒體大肆宣傳,對全國抗日產生了極大消極影響。
同時,日本侵略勢力也完全明白了:無論對中國怎樣挑釁,怎樣蠶食鯨吞,中國都只會逆來順受,絕不會“絕交宣戰”,于是更強化了“中國絕不敢抵抗”的判斷,加快了侵略中國步伐。
蔣介石也是中國人,面對日本侵略,為什么毫無“霸氣”可言呢?
決定性的因素,在于當時的中國,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狀態,蔣介石的所謂“國民政府”并不代表全體國民的利益,而只代表占人口比例很小的買辦、大地主、官僚資產階級的利益。
對這些“中國人”來說,要抗戰,就要進行全國動員,就必須向人民讓渡自己的利益,就會動搖自己的統治,這是比做日本的亡國奴更可怕的事。
1931年7月,東北形勢已經相當緊張,各種跡象已經表明,日本關東軍可能會發動突然事變,襲占整個東北。
在這種氣氛中,蔣介石居然發表了《告全國同胞書》,明確表示:“中國亡于帝國主義,我們還能當亡國奴,尚可茍延殘喘;若亡于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
不能不說,蔣介石對于做亡國奴,是相當有“霸氣”的,但對于抵抗帝國主義,卻完全沒有“霸氣”。
02
—
1952年,毛主席發表視頻中的那段講話時,中國已經換了人間。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最大的變化,在于此時的中國,已經是一個意氣風發的“人民國家”。
在西方,“民族國家”,是指資產階級占統治地位的國家。資產階級聲稱他們代表全民族的利益,他們統治的國家,就是民族國家。
在中國,如前所述,蔣介石聲稱他的“國民政府”代表全體國民,但事實上,“國民政府”只代表一小部分買辦、官僚、地主的利益。
人民國家,是和歷史上出現過的所有國家都有本質區別的嶄新國家。
1949年6月30日,毛主席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指出:“人民是什么?在中國,在現階段,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這些階級在工人階級和共產黨領導之下,團結起來,組成自己的國家。”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占了全體國民的絕大多數。
由于實行土地改革,億萬農民分得了土地,城市在沒收了帝國主義和買辦、官僚資產階級的企業后,建立了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企業,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則擺脫了買辦和官僚資本的壓迫……
新生的人民國家是真實的,獲得了人民實實在在的認同。
對于剛剛推翻了三座大山,獲得解放并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的中國人民來說,抗美援朝戰爭,并不僅僅意味著抵抗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同時還意味著不能讓被推翻的地主、買辦和國民黨反動派卷土重來。
這里,僅舉一例來說明人民對抗美援朝戰爭的支持——
1951年6月,以郭沫若為主席的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起了為志愿軍捐獻飛機大炮的倡議,獲得全國人民熱烈響應。
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全國各省市人民銀行匯解到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的武器捐款,共計55650多億元。按當時的價格,折合3710架米格-15戰斗機,尚余人民幣6230多萬元。
這個數字是個什么概念呢?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初,年輕的志愿軍空軍,僅有200多架作戰飛機;而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美軍投入朝鮮戰場的作戰飛機,總計1200-1500架左右。
在捐獻運動中,從普通工人、農民、小學生,到民族資本家,以及梅蘭芳、常香玉這樣的文化名人,都有很多感人的事跡,這里就不一一例舉了。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國內那些形形色色的反動分子,一聽到“美軍在仁川登陸了”,就興奮莫名,蠢蠢欲動,以為終于等到了變天的機會。
毛主席在講話中,為什么能夠用一種今天也讓我們感到熱血沸騰的充分自信,宣布“一直打到完全勝利”呢?
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時的中國,已經是“人民中國”,抗美援朝戰爭,得到了已經站起來的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傾力支持,勝利是必然的!
質言之,今天,當我們談論“我們是中國人,我們不怕挑釁,我們不會退縮”時,要明白并牢記只有“人民中國”才是最有力量、不可戰勝的——這一結論,關系到國家命運,也是最珍貴的歷史經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