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書時期,已是“告別革命”的時代,接受很多封建儒家和小資產階級那套教育。
少年我非常注重道德修養,向往的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所以我經常批判底層人的素質低。如動不動爆粗口,隨地吐痰,公廁不沖水,洗手間洗手不看有人在旁邊不斷在甩,幾句話總忍不住以猥瑣方式聊起女性,每看到這些行為總會批判幾句。欣賞從影視中所看到那些有錢人那種喝咖啡的優雅,那種對個人衛生的注重,看起來干凈,他們更像君子。
到了大學,學習很多商業知識,看了很多商業大咖的各種演講,接受的價值觀是:商人給社會創造就業,而不是勞動者創造價值;商人給國家納稅,而不是國家給予優惠政策,國家保證了安穩的環境,國家提供了各種基建;商人給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以用戶為中心,而不是消費者的需求是商業的動力,商業廣告經常存在欺騙性,第一桶金灰色的,多少商家生產假冒偽劣的產品,消費主義壓榨消費者。
到時隱隱覺得不對,但看到那些如謙謙君子的商業大佬說話,信多過疑。
我的階級情感正逐漸偏離了工農。
直到去看《毛選》,徹底改變我的價值觀,結合后來的經歷,階級情感有了轉變。
我第一次看《毛選》,是帶著解決問題的動機去看。閱讀前面好多篇文章,收獲不是很大,直到看了《矛盾論》才有靈感,解決我思考很久的一個問題,這才促使我堅持看下去。翻到《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有一段話當時我特別留意,講述毛主席階級情感的轉變:
“我覺得世界上干凈的人只有知識分子,工人農民總是比較臟的。知識分子的衣服,別人的我可以穿,以為是干凈的;工人農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為是臟的。革命了,同工人農民和革命軍的戰士在一起了,我逐漸熟悉他們,他們也逐漸熟悉了我。這時,只是在這時,我才根本地改變了資產階級學校所教給我的那種資產階級的和小資產階級的感情。這時,拿未曾改造的知識分子和工人農民比較,就覺得知識分子不干凈了,最干凈的還是工人農民,盡管他們手是黑的,腳上有牛屎,還是比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都干凈。”
通過《毛選》,慢慢明白很多社會運行的本質,慢慢發現社會一些輿論的欺騙性。
后來和很多創業者打交道,閱歷也多了,更深刻明白廣大底層努力工作那種干凈和偉大,即使斤斤計較的性格,很多也是環境對我們造成的影響。而精英們,多數人的靈魂是骯臟,是不擇手段,造成的惡影響更多人。特別高位設計,造成的階級固化,是系統化的惡。
階級情感自然而然跟著轉變。
覺得過去批判底層素質差,思想和視野太狹隘了,所以我批判起貪官污吏、不擇手段的先富、名不副實的作家、逆民族主義的自由者、雙標的公知,也揭露那些輿論中的欺騙性。
可是呢,由于環境的影響,如教育、社會輿論、經濟發展方式,很多人是精神資本家的,他們的階級情感不在底層這邊。
比如有些知識分子,動不動拿“阿Q精神”來諷刺底層,覺得他們無可救藥,是拖累國家發展,還顯得自己高高在上,眾人皆醉我獨醒。
可只要我們的階級情感堅定站在最廣大人民這邊,讀《阿Q正傳》的時候,不應該只能讀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封建壓迫下人性的扭曲”、“中國有太多阿Q”,也要看到阿Q身上的那種頑強的對惡劣社會生態的適應能力,看到他的生存智慧,看到人的一些基本精神需求是如何在看似不可能被滿足的社會環境中被阿Q用“巧妙”的方式得到了滿足,看到無數想當主子的阿Q確實把一次假革命炒作得仿佛真革命一樣,這其中其實就蘊含真革命的種子。
如果你是一名自由主義者,有沒有意識到阿Q并不是一個全然的奴才。
他身上其實有一種對“消極自由”的追求,甚至偶爾還能稍微將其實現?
對阿Q這樣的人我們要去觀察他,理解他,從他的身上發現我們所篤信的事物的種子。在群眾中,一群最糟糕的人身上,我們到底觀察到了怎樣的能量?
像毛主席,他一直相信群眾,認為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即使存在落后的事物,也堅信可以改造過來。
所以像義和團阿Q這樣的人,讓他們接受了教育,給予他們勇氣和方法,他們就可以像抗美援朝那樣,發揮驚人的力量。
沒有人是完美的,也沒必要把革命的希望寄托在完人身上。恰恰是許多充滿著各種缺點的人,他們的心理需要與社會行為促成了真正革命的產生。
要從內心相信群眾,團結群眾。
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精英必須與廣大人民群眾聯合起來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他順應了時勢,而時勢由群眾的需求和力量來決定。
我直到階級情感發生徹底地轉變后,才明白了這個道理,而且從此深信不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