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最近,以《封神演義》為題材的電影作品越來越多。可能因為此,“黨史博采”公眾號都推出了一篇毛主席點評《封神演義》的文章。此文比較清晰的羅列了很多關于毛主席評點《封神演義》的故事,但是對毛主席對待《封神演義》為代表的古典小說的方法論卻沒有系統的呈現。筆者認為,我們很有必要學習毛主席對待古典小說的方法論,從而運用主席的方法論,實事求是的對待古典小說。
毛主席對待古典小說的方法論,主要有三條:第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汲取其中的智慧;第二,古為今用,處理好形式和內容的辯證關系,舊瓶子裝新酒;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條、做好第一條和第二條的前提——運用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原理,一分為二的閱讀古典小說。下面,我就以最近最火的古典小說《封神演義》為例,講一講主席對待古典小說的方法論。
一、讀古典小說,為的是吸取其中的智慧
井岡山斗爭時期,毛主席說:“《封神榜》上有個土行孫,還有個哪吒,他們都會騰云駕霧,上天入地。”(陳晉:《讀書有法:毛澤東的讀書故事》)毛主席為紅軍戰士們講了土行孫、哪吒這些神話故事人物,為的是什么?為了教育紅軍學會敏捷作戰、靈活機動,如“上天入地”、“騰云駕霧”一般!在毛主席的教育和指揮下,二十多年的浴血奮戰之中,我軍創造了“天兵怒氣沖霄漢”、“橫掃千軍如卷席”、“刺破青天鍔未殘”、“長纓縛蒼龍”般的一系列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輝煌奇跡!
抗日戰爭時期,為了堅持抗日統一戰線內部的大團結和中國的獨立自主、打擊分裂主義和投降主義,毛主席生動講道:“大家都光起眼睛看著:什么人不開放民主? 什么人要分裂? 什么人要投降?什么人要倒退?《封神演義》里有一個申公豹,是姜子牙的不肖師弟,他臉向后長,眼朝后看。現在在抗戰陣營中,就隱藏有這么一群'申公豹’,一批專門倒退的人,他們拖住中國要倒退……不準他們投降,要堅持抗戰;不準他們分裂,要堅持團結;不準他們倒退,要堅持進步。這一群 '申公豹’,看他們怎樣收場!”(陳晉:《讀書有法:毛澤東的讀書故事》)申公豹是《封神演義》中的反派角色,以破壞團結和投降敵方陣營著稱。主席以此為例,講了分裂主義和投降主義的危害,真是生動而易懂!
怎樣打仗?主席講:“紂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在軍事上采取分兵把守、消極防御的辦法。而周武王用的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辦法。所以紂王敗了,周武王勝了。”“看來蔣介石沒有看過《封神演義》,要么看了沒有真正看懂。蔣介石搞的就是分兵防守的力法,我們用的就是集中優勢兵力的辦法,所以被我們打敗了。”(陳晉:《讀書有法:毛澤東的讀書故事》)解放戰爭,我軍克敵制勝的關鍵戰略戰術方針,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主席引用《封神演義》的最經典例子,非這個莫屬。
八大二次會議,毛主席以哪吒為例,生動講到:“《封神演義》里的哪吒,本領很了不起,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兒子,也是個年輕人。他是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也不怕的。”(毛澤東:《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的講話》)主席以哪吒為例,就是要鼓勵年輕人敢于破除對長輩的迷信、敢于質疑和創造,并教育老干部不要瞧不起年輕人、號召大家解放思想從而堅持真理、實事求是。
怎樣讀《封神演義》為代表的古典小說?毛主席講的最好!就是在閱讀中汲取其中有利于人民的智慧因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真正將其中的積極因素運用于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之中。
二、“舊瓶子裝新酒”
《封神演義》是極其具有想象力的一部神話小說,但是由于其是封建社會的作品,不可能具備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但是,其中生動有趣吸引人的故事,為很多群眾喜聞樂見。為教導廣大干部和群眾學習真理、掌握歷史唯物主義,毛主席也經常引用《封神演義》之中比較生動的故事。這就是和改造“實事求是”這一《漢書》詞匯一樣——用舊瓶子裝新酒。主席最擅長用中華古典小說的瓶子裝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酒、用中華古典小說的形式展現深刻的無產階級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內容。
毛主席用舊瓶子裝新酒的典型例子有兩件。
一件是毛主席提出“三大法寶”。抗日戰爭時期,主席極其生動的講:“當年姜子牙下昆侖山,元始天尊贈了他杏黃旗、四不像和打神鞭三樣法寶。現在你們出發上前線,我也贈給你們三樣法寶,這就是: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陳晉:《讀書有法:毛澤東的讀書故事》)統一戰線,是團結多數、孤立少數的階級斗爭策略;武裝斗爭,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心任務;黨的建設,也就是領導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的先鋒隊自身的建設。這三個都是我黨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的必要武器。《封神演義》中的“三大法寶”,是被中國民間很多群眾廣為熟悉的。毛主席以“三大法寶”概括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進步力量克敵制勝的武器,很有利于他講的真理深入人心!
另一件就是毛主席用《封神演義》中法寶克法寶的例子講了辯證法的核心——矛盾性的真理和唯物史觀的核心——群眾觀點。主席講:“世界上的事情,總是一物降一物,有一個東西進攻,也有一個東西降它。看《封神榜》就知道,哪有一個‘法寶’是不能破的呀?那樣多的‘法寶’都破了。我們相信,只要依靠人民,世界上就沒有攻不破的‘法寶’。”(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會議上的講話》)辯證法最講矛盾性,一個事物內部有矛盾性,一個事物也和另一個事物有著相區分、相反的矛盾,存在著矛盾性。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第一動力。所以,在社會歷史的矛盾運動之中,人民群眾是決定一切的。
主席用《封神演義》中一個法寶克制另一個法寶的故事來比喻辯證法、講解辯證法的矛盾觀點和唯物史觀的核心——群眾觀點,無疑是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了深刻的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內容。這就是用舊的形式呈現新的內容、正確處理內容和形式的對立統一關系。
今年,比較成功的“舊瓶子裝新酒”就是《哪吒2》中對于“申公豹”這一角色的改編。《哪吒2》中塑造的、和原著完全不同的、憑個人血汗和偏見斗爭的新版“申公豹”是比較成功的小說人物重新塑造的例子。這一版“申公豹”的悲慘遭遇,比較深刻的諷刺了很多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官僚主義者、“精英”主義者由于各種刻板的偏見“標準”歧視、欺凌群眾的現象。
對于《哪吒3》,我的改編建議:既然第二部片尾的金箍棒已出,那就可以在后續劇情中融入毛主席的“三打白骨精”七律詩精神——石猴出世,于是,在難解難分的關鍵時刻,孫悟空橫空而出,和哪吒一起喚起生靈千百萬,打倒無量天尊、元始天尊、玉皇大帝,從而成功建立一個沒有任何歧視的新天界!
這樣改編的話,這一精神就和1961年以孫悟空打敗天庭結尾的毛澤東時代經典動畫電影《大鬧天宮》完全一致了!
三、用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讀古典小說
怎樣真正對《封神演義》為代表的古典小說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怎樣真正能熟練的讓古典小說的精華部分能為我所用并剔除其中的糟粕部分?毛主席為什么就能做到這些?
毛主席在六屆六中全會就教導我們:“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是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于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古典小說也是歷史遺產,是古人留下的東西。對古典小說的總結,無疑要按毛主席說的辦——以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為指導,批判的加以總結。
正如《黨史博采》文所說:“毛澤東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看《封神演義》中的故事描寫,常常發人所未發,闡述出深刻的道理來。”(霞飛:《毛澤東評點<封神演義>》)只有用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閱讀古典小說,才能真正對古典小說批判的總結,才能實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對古典文化不批判總結、脫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解讀、總結古典小說,甚至會導致解讀、總結古典小說的“成果”產生負面影響。
這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封神2》。無論是歷史上還是小說中,作為當時的進步力量代表,周武王姬發都是一位很有作為的政治家、軍事家,結果在電影里成了動不動就要投降紂王的右傾機會主義者,還成了一個不會打仗、主觀主義、意氣用事的拙劣的指揮官。
武王伐紂,用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的話說,就是“武王領導的當時的人民解放戰爭”(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毛主席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以及范文瀾同志寫的《中國通史》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商朝是奴隸制社會,西周是封建社會。周武王雖然是封建主階級政治家、無法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相比,但是周武王領導的伐紂戰爭使當時中國大多數的奴隸轉變為了自身束縛相對少一些的農奴和自耕農、不再像奴隸一樣一生一切完全被奴隸主階級支配。
電影無疑嚴重丑化了周武王這樣一位對推動中國歷史進步起了重大作用的杰出人物,這是不符合毛主席講的以馬克思主義觀點批判的總結歷史遺產的正確觀點的。
小結:
綜上所述,我以毛主席對待《封神演義》的方法為例,相對清楚的論述了毛主席對待古典小說的三條方法論。
我們可以閱讀古典小說,但是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只有按著毛主席的方法論讀,才能真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舊瓶子裝新酒,為我所用”。毛主席教導我們,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
在閱讀古典小說的過程中堅持不堅持毛主席的三條方法論,是能否正確對待古典小說的標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