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姚有志將軍精準指出:“此前的中外兵學,主要展開于作戰領域,涉及到治軍領域,卻基本沒有講建軍的。而毛澤東軍事科學中最精彩的部分恰恰是建軍。毛澤東的建軍之道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創造和發展。其頂層設計是政治建軍、凝聚信仰和鑄魂強魄。”(姚有志:《毛澤東軍事科學是中華民族先進兵學文化和智慧的創造性升華》)毛澤東政治建軍思想在中外軍事思想史上具有絕無僅有的劃時代意義。在這一精彩、光輝的建軍思想指引下,中國人民解放軍信仰堅定、作風優良。
但是,自從八十年代資產階級自由化錯誤思想開始產生并逐步泛濫以來,毛主席遭到了丑化,毛澤東政治建軍思想也遭到了嚴重的淡化。從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還沒有太嚴重泛濫的1978年劉苗鑫、杜奇創作的一首軍旅歌曲《戰友之歌》和最近我們聽到的很火的一首軍旅歌曲《當那一天來臨》的對比之中,我們就能看出毛澤東政治建軍思想遭到的淡化,并認清恢復和強化以毛澤東政治建軍思想對全軍的政治教育的極端重要性。
一、兩首歌主要內容的對比
《戰友之歌》主要歌詞如下:“戰友戰友親如兄弟”“革命把我們召喚在一起”“我們都是人民的子弟,戰友,戰友,這親切的稱呼,這崇高的友誼,把我們結成一個鋼鐵集體”“戰友,戰友,目標一致,革命把我們團結在一起”“為祖國的榮譽,為人民的利益,我們要并肩戰斗奪取勝利”(劉苗鑫、杜奇:《戰友之歌》)。通過這首歌,我們可以看到:第一,戰友之所以是戰友,之所以是親切的稱呼,之所以親如兄弟,是因為都為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服務、都是人民的子弟兵、都具有同樣的為人民服務的目標;第二,戰友們團結一致、在戰斗中奪取的勝利,是為了人民利益的勝利,為了人民的祖國利益的勝利,而不是別的“勝利”。
《當那一天來臨》主要歌詞如下:“準備好了嗎,士兵兄弟們,當那一天真的來臨;放心吧祖國,放心吧親人,為了勝利我要勇敢前進”“年輕士兵渴望建立功勛”(《當那一天來臨》)通過這首歌,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對于戰士們的稱呼不再是“戰友”,而改成了“士兵”,“革命”找不到了、“人民”找不到了、戰士們鐵板一塊的“團結”也找不到了;第二,我們不僅看不到“士兵”們渴望為人民、為革命而奪取勝利,卻能看到士兵們“渴望建立功勛”的功利主義;第三,我們看到了“祖國”,卻看不到“人民的祖國”,只能看到“親人”。
下面我對兩首歌的根本區別進行具體分析。
二、兩首歌的第一個根本區別:為了革命、為了人民團結一致的戰友和看不到“革命”、看不到“人民”也看不到“團結”的士兵
兩首歌之中,“戰友”和“士兵”是有根本區別的。
士兵就是士兵。共產黨的士兵和國民黨的士兵都是士兵,但是共產黨的士兵之間是戰友關系,共產黨的士兵和國民黨的士兵則是階級對立的關系。《當那一天來臨》用“士兵”取代“戰友”,顯然是不合適的。正如《戰友之歌》所言,戰友,都是為革命服務的、為人民服務的、在革命大旗下團結一致的。士兵很多,但是符合這三個條件的才是戰友。
毛主席教導我們,第一,“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無產階級的戰士們彼此是真正的戰友,而不是和其他資產階級軍隊無異的“士兵”;第二,“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毛澤東選集(第三卷)》:《論聯合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戰士們彼此是真正的戰友,而不是其他為剝削階級服務的“士兵”;第三,“在內部——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軍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之間……都是團結一致的。一切妨害團結的現象,都在必須克服之列”(《毛澤東選集(第三卷)》:《論聯合政府》)團結在革命的隊伍里的共產主義戰士們彼此是真正的戰友,他們與其他一切妄圖侵犯人民利益的反動的帝國主義、資本主義、法西斯主義士兵是勢不兩立的敵人。
資產階級軍事家拿破侖叫法國軍隊“士兵們”,帝國主義軍事家麥克阿瑟叫美國軍隊“小伙子們”,買辦資產階級軍事家蔣介石叫國民黨軍隊“健兒”、“國軍弟兄”,而世界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人民軍隊統帥毛主席稱中共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為“同志們”、“戰友們”。從他們對戰士們的稱呼上的不同,就足以見他們階級立場的根本不同。所以,《當那一天來臨》用“士兵”形容毛主席親手締造的解放軍戰士、對“革命”只字不提、對“人民”只字不提、對革命的大團結只字不提,是很不合適的。
三、兩首歌的第二個根本區別——為人民奪取的勝利,還是為了個人和親人而“建立功勛”?
兩首歌詞中,“為人民利益奪取勝利”和“士兵渴望建立功勛”是根本不同的。《戰友之歌》中,我們看到的是為了祖國的榮譽和人民利益而奪取勝利的戰友;《當那一天來臨》中,我們看到的是“士兵渴望建立功勛”、看到的是祖國和親人,卻看不到人民。筆者圍繞“奪取勝利”一個“綱”和“功勛”、“祖國”、“親人”三個“目”來分析《當那一天來臨》的問題。
首先,士兵個人“為了建立功勛”而奪取勝利,不符合解放軍的宗旨。中國人民解放軍渴望的不是個人“建立功勛”,而是人民的幸福。明朝軍事家戚繼光還知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解放軍怎能僅僅是“渴望建立功勛”呢?“獎勵耕戰,封官進爵”是戰國政治家商鞅刺激秦國軍民的辦法。《當那一天來臨》說士兵“渴望建立功勛”而不是“渴望為人民服務”,難道想學地主階級代表商鞅搞“物質刺激”?
其次,為了“祖國”而奪取勝利,體現不出解放軍和其他階級的軍隊的根本區別。蔣介石也講“祖國”。但是,蔣介石講的是剝削階級統治的“祖國”。國民黨軍隊并沒有為人民服務,而是為蔣家王朝服務。中國人民軍隊是為人民服務的人民軍隊,只為人民的祖國奪取戰斗的勝利,不為蔣家王朝的“祖國”奪取戰斗的勝利。所以,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講:“我們黨的七大應該決定一條什么路線呢?一條什么政治路線呢?怎么樣決定才好呢?我們想,應該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毛澤東文集(第三卷)》:《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口頭政治報告》)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只能是為了壯大人民的力量而奮斗、為了解放全國人民而奪取勝利。《當那一天來臨》抽象的講“勝利”而不講人民的勝利、抽象的講“祖國”而不講人民的祖國,是不合適的。
還有,為了“親人”奪取勝利,也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無私的軍隊,是為人民而不是單純為個人、親人利益而戰斗的軍隊。主席講:“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并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離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脫離了對群眾的解放、服務、幫助,人民軍隊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當那一天來臨》對人民只字不提,卻提到了“親人”,這難道是想教育士兵們都成為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者嗎?
還是《戰友之歌》好——戰友們共同為了人民的利益才愿意去奪取戰斗的勝利!
小結:
綜上所述,筆者仔細對比分析了《戰友之歌》和《當那一天來臨》的根本區別。毫不夸張地說,《戰友之歌》體現的是無產階級性質的、為人民服務的毛澤東政治建軍思想,而《當那一天來臨》體現了脫離群眾的、以個人建功立業和保護親人利益為己任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思想。十一年前,姚有志將軍撰寫的、經過李際均將軍認真審讀、修改與校正的《軍隊改革應著力解決的五個戰略性問題》指出:“正視我軍對毛澤東軍事思想漸行漸遠、若即若離的現實,切實通過改革恢復和弘揚‘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的軍歌精神。”(姚有志:《深切懷念領進戰略研究殿堂的恩師——李際均首長》)今天,姚有志將軍和已經離開我們的李際均將軍指出的問題仍然存在,《當那一天來臨》的歌詞就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漸行漸遠、若即若離的典型代表。
習近平同志講:“毛澤東同志親手締造的人民軍隊,成為忠誠于黨、忠實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武裝力量,成為完全徹底為中國人民奮斗的子弟兵,是保證國家獨立、人民幸福、國防鞏固的堅強柱石。”(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今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應該不負毛主席的締造之恩、不負習近平同志寄予的巨大希望,全面恢復和發揚毛澤東政治建軍思想,讓毛澤東的旗幟在這一世界上規模最大、裝備最強的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真正高高飄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