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條例》廢改之前的城中村突擊改造必須停止
——寫在“兩會”召開之際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朱曉陽
目前在云南省昆明市進行的城中村改造就是城中村改造擴大化和突擊拆遷的一個案例。該市最近兩年以來劃定了330處需要改造的城中村,目前啟動城中村改造的已經有幾十處,這些啟動的城中村改造項目中有不少屬于將城中村范圍擴大的情況,而該地方政府則將這種擴大化稱為“城中村整合改造”。這種被整合進城中村的地方甚至包括上個世紀90年代才建起來的住宅樓(見附圖)。被整合的范圍則遠遠大于真正的城中村。例如昆明市近期準備拆除的潘家灣城中村改造項目的范圍總共有129畝土地,其中屬于城中村的僅有39畝不到,其余都是國家事業單位(云南省廣播廳)和一些企業所占的國有土地。從人口來看,潘家灣城中村改造涉及1000余戶人,其中居住在城中村的僅有157戶。此外,這個擴大化的城中村內還有中國二次大戰時期的電臺舊址這樣的歷史文物。目前昆明市的地方政府為了搶在《征收與補償條例》(征求意見稿)通過之前拆遷,不顧大多數居民反對城中村改造擴大化的事實,驅使居住在這個地區的居民在其單方面擬定的格式合同上簽字。
(說明: 這就是被列為昆明市盤家灣城中村改造范圍的云南省廣播電視廳宿舍大院.)
昆明出現的這種城中村改造擴大化和突擊拆遷并不是孤立的一例,這種事件已經為一些媒體報道過并受到一些學者預先警告和提醒。但是像昆明市潘家灣這樣如此明顯的城中村改造擴大化在全國比較少有,引起的社會沖突也十分嚴重。以上提到的案例已經形成被拆遷戶與地方政府間的對峙,這種沖突甚至已經被披露于互聯網上( 見http://bbs.dichan.com/tie-573330.html) 。
為了制止這些突擊拆遷行為給人民群眾和廣大業主造成財務損失和精神傷害,我呼吁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必須正視這種嚴重的社會問題,并責成國務院和有關部門明令禁止在《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征求意見稿)通過之前對任何存有爭議的項目區域進行拆遷活動。
最后應該說明,我與文中所引用昆明潘家灣城中村改造的案例之間有著個人聯系和不可解開的心結。我的父親2009年5月去世以前就住在這個院子里。他之死雖然事出偶然,但卻是發生在一片城中村改造的喧囂和騷動不寧聲中。父親去世之前二十天,我正在昆明出差,他當時念茲在茲的就是拆遷這件事情。他說有街道辦事處的人通過門禁電話要上門調查,他不開門,只對著電話說了一句:“我不拆不遷!"然后掛下電話。
我在自己的學術研究中將這種“正常死亡”稱為“悄滅”。也就是說這種死亡每天都在發生,看上去與“偉大”主義沒什么直接關系,它們是以偶然或正常的方式發生。生命被悄然掐滅,死得無聲無息,沒有表達任何反抗的意愿,沒有出現抱怨的言辭。這里沒有什么“隱蔽話本”(hidden transtcript)可循,也沒有抵抗的姿態。但是我們知道這種悄滅——日常生活的土崩瓦解和偶然之死是和這些偉大工程勾連在一起的。
我知道這個大院中還住著許多與我父親一樣的老人。他們不該生活在這樣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他們的心態如何,大家看一看下面那位78歲老人——我父親昔日的同事寫的“我堅決反對拆遷”就能體會到。如果不是為了這些人的幸福和安寧,一個現代化的“光明城市”還有什么意義?
這是將在這里出現的“光明城市”(來自署名為“昆明市五華區龍翔街道辦事處城中村重建改造籌建辦(宣)”的機構散發的《潘家灣小村、新村片區改造》冊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