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極右分子犯“左傾”錯誤:茅于軾搬起石頭砸了“自己人”的腳!
就在舉國人民都在關注和反對“轉基因”主糧推廣種植問題時,茅于軾先生與其他偽精英們一樣到底還是與眾不同,仍然在忙賺錢——關心著同房地產資本家之間的“交換”和為自己“創造”財富。
前些日子,佛山市的書記號召人們“40歲買房”,一向以“科學”和善于“為窮人辦事”著稱的極右分子茅于軾先生,剛剛針對重慶市的房產新政——為窮人造房,經他“科學分析”得出結論“不合算”后,明確表示反對不幾天,這次竟來不及進行“科學”分析,立馬于近日在寧波的一次活動中公開表態大力支持佛山市某書記“40歲買房”的主張。并稱自己70歲才買房,讓青年人先租房住。還強調了一句,父母有錢的可以先買。而且,他同時告訴青年們不要急于買房,“要先賺錢”。到底是“著名經濟學家”,什么時候都忘不了賺錢。
“要先賺錢”也許于青年們來說還是比較有誘惑力的。就像當年“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樣,使大家都以為自己可以先富(當然,除了部分主張者們及其后代外,絕大多數人至今還是“待富者”),使人們高興了好幾十年才大夢初醒。但這次茅于軾先生勸青年們“40歲后買房”,也許就不那么科學了,說不定還要挨青年人的罵。他們會說:“等到40歲才結婚嗎?你結婚趕上毛澤東時代好政策,可以自己不買房子,人民政府有幾乎是零租金住房提供給你,而且那時的女青年也不是把男青年是否有住房作為結婚的首選。現在的人民政府有這樣的低租金住房提供嗎?況且,女青年的觀念也變了。老東西!站著說話不腰疼!”
對于茅于軾先生來說,主要的問題還不在青年是否會抱怨,因為青年對他自己絲毫沒有經濟利益的損害。倒是這回因欠“科學”分析在先,冒冒失失,撿起“40歲買房”這塊石頭,可能砸了“自己人”——房地產資本家和部分仗房地產發財的腐敗分子及炒房者們的腳,這回銀行家的腳也是要被砸得很疼的。他們這些人不臭罵你茅于軾先生才怪呢。說不定你茅于軾先生還沒回北京,北京的任志強就要在心里嘀咕開了:“怎么拿了我的錢反替他人消災?我的房子造了不賣怎么辦?老不死的!”。畢竟任志強與茅于軾先生是搞過“交換”,而且茅于軾先生從“交換”中“創造”了一筆不菲的“財富”收入的。他罵你幾句,大概你只能是奴仆似地乖乖聽著。
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們,比如吳敬璉一類的人們難道不同樣認為你是在干預自由市場經濟,在搗亂嗎?《08憲章》派就不會抱怨你多事嗎?還有那些靠GDP生存和發展的人們,說不定對你就只能是怒目而視了,因為他們到底還在人民政府里干活,不好公開說的。
由于本人不善于“科學”分析,就只能搞幾個死數據探討探討。那些細賬,還是留給專家們去做吧。
按40歲買房這個主張,今年都是哪些人應買房呢?是1970年起出生的人。他們的人數是多少呢?
以下是查出來的1970年——1979年我國歷年出生人口數據:
1979 18,924,822
1978 18,831,591
1977 17,931,155
1976 20,491,797
1975 21,136,635
1974 22,874,423
1973 23,630,435
1972 24,800,391
1971 25,160,381
1970 28,012,344
現在我們用最死板的方法,只分析一下40歲當年買房人員的大致狀況,就會有點有益的信息透露出來。
上面這些逐年出生的人口數據,是今后十年內應該買房人的基本數據的一個參考。1970年出生人口這個數: 28,012,344人,就是今年——2010年應該買房人的基本數據。現在假定他們全部存活并成長為40歲的人(假定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個都不會餓死,并且一個也不用去當黑窯奴或一個也不死在礦井里),還假定他們個個都因發展了而能結婚,那么,總共是14006172戶;其中70%生于農村,那么14006172減去14006172戶的70%,得4218416戶。
這樣,我們假定這420多萬戶是需要在城市夠買住宅的人。這其中還包括了有可能在城市買房的3%左右的農村人口在內。實際上每年農村進入城市的人口遠遠達不到這個比率。如果達到每年3%,三十年過了,農村早已經沒有什么人了,哪里還有近8億呢。
這420多萬戶40歲的人中,當科學家藝術家教授作家律師醫生領導干部至多15%左右,已經發了大財小財的約5%左右,余下80%的人,至少有15%屬于下崗失業人員和5%左右的特困人員,這就是說,完全有能力買房和完全沒有能力買房的人,占了40%;這40%的人至少不在今年買房之列,因為完全有能力的早已經買過了,完全沒有能力買房的還過多少年也完全買不起。余下還有60%。這60%是不是能買得起房呢?我看也有大半以上是買不起的。去年中國社科院公布的數據是85%左右的人買不起房。這大概是個事實。我這里說20%的人完全有能力買房還是高估了的。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假定60%的人中有一半的人能夠在當年買房。那么,420萬戶減去40%和30%應買房戶后,就只剩30%的當年買房戶,是多少呢?180萬戶。
我們再來看一看,每年建設住宅的總套數是多少。查了一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給的結果是“信息資源不足”。就是說你查不出每年建設住宅套數的真實數據。這很令人可疑。這個政府高度關注的住宅問題,不可能沒有具體數據。不過,我想,即便能給出來,也未必可信。但不是沒有辦法,我查到了統計局2008年當年住宅施工面積是216671萬平方米;新開工住宅建設面積47750萬平方米,合計為264421萬平方米;又50%為每套90平方米以下。這樣取一個中間值,按平均每套130平方米計算,得當年建設住宅總套數2034萬套;假定30%當年不能完工,那么能完工的則為14238萬套;我們再假定60%的為農村住宅建筑,剩下的40%為城市住宅建筑,城市也有約570萬套新住宅。這個數據不是很離譜,我還查了相關城市去年建設和銷售住宅的情況,按我國統計慣例平均一下大體不會相差多少。
現在,兩個死數據已經擺在我們面前,一個是當年40歲能夠購房者為180萬戶,我們再加上歷年40歲具有超前買房能力的戶數為10%的42萬套(即本來是下一年才應買房的人,由于他有錢39歲就提前買),合計也才222萬戶購房者。另一個數據是每年有約570萬套成品房提供。那么相減還余348萬套成品住宅不能賣出去。
這里還不包括每年數百萬套的二手房和一部分人繼承先輩的住宅數。
上面歷年的人口出生數據,1970年到1979年,呈逐年下降趨勢,到1989年當年出生人口也只有 25,137,678人。這樣,每年購房人戶數大體趨于穩定。而實際上,從十年前開始,每年的住宅建設都是呈上升趨勢。而自2007年起,則呈快速增長趨勢。那么,按照佛山市書記和茅于軾先生的主張,房產商和地方政府就要出大麻煩了,銀行也要倒霉了,至于那些炒房者,就必定是雪上加霜。有幾百萬套住宅賣不出去,你茅于軾幫他們扛著?那些依靠房地產發財的大大小小貪官污吏們和這些房地產資本家和銀行家以及炒房者們,他們不罵你老不死的茅于軾出這樣的騷主意才怪呢。
這樣一算,我們還解開房地產資本家和偽精英們一個多年來的秘密:他們聯合起來制造了住宅銷售火爆的假象。大量的現房并沒有真正賣出去,而是掌握在極少數人和銀行的手里。這個數量最少也達到50%以上。有公開的數據顯示現在的住宅空置率達到23%。實際上這是個大大縮水的數據。我們可以初步斷定,2009年的天量信貸與當年住宅銷售火爆假象是不無關系的。廣州有些貪官逃逸后,有大批的無主房存在也是一個證據。
這回,我倒是真的建議那些至今沒買房的人們,就按照茅于軾的主張去做一回,推遲買房。這樣,80后的需買房者一旦有部分停止買房,房地產資本家和靠GDP發橫財的人的財路就會受阻。但有一條,就是女青年們也要適當改變觀念,只要有房租住,哪怕條件差一點或距離遠一點都未嘗不可。男孩如果是個勤勞吃得苦和愛學習,心地善良,覺得兩情相悅,就是可以考慮結婚的,不必非要有了住房才結婚。當然,這只能作個參考。
為什么說這回極右分子茅于軾犯了“左傾”錯誤呢?因為這些年來一直主張大家暫時不買房以抵制資本家高房價的人們,正是社會中的部分左翼人士。
就目前形勢下看來,唯獨重慶市建設大量低租金住宅(比市場價低四成)的辦法,上海為新上海人和青年解決住房問題,兩市的住宅問題發展方向才是可取的。無產階級急需的并非財產性住宅。
實踐證明,即便是“經濟專家”一不“科學”分析,也要“出錯”。極右分子茅于軾先生這回是不是犯了“左傾”錯誤,撿起塊石頭重重地砸到了“自己人”的腳?相反,這又恰恰與重慶市上海市的老百姓住宅發展方向有些相吻合。這可能于茅于軾先生有些意外。那么,茅于軾先生是否必要再回去“科學”地分析一番呢?這件事對于茅于軾先生也許是個教訓:“為窮人服務”不能太馬虎。
(本文的計算方法是一種死辦法,不知是否說清楚了)
關鍵詞 住宅 茅于軾 40歲買房
2010年2月4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