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金光大道》故事起始,在土改中分得了土地的芳草地村的貧苦農民,大多數立刻就面對著一家一戶農業生產缺耕畜、少勞力的嚴重困難,面臨著能否保住土改成果的嚴峻考驗,而上面傳下的實質上是放任自流的“發家競賽”的政策,則使大多數在革命戰爭和土地改革中感恩共產黨、信任人民政府的翻身農民茫然無措,以至開始失望而暗生離心。
小說反映的是歷史,“發家競賽”政策的確一度是新中國之初黨內一部分人極力推行的,具體來說,其代表者就是黨內二號人物劉某。當時,劉某在回復中央組織部的請示時曾聲稱:“現在還必須有剝削,還要歡迎剝削”,“富農雇人多,買了馬,不要限制他,現在要讓他發展”,“雇工、單干,應該放任自流”,“即使東北將來有一萬個富農黨員也不可怕”,“現在的黨員是可以單干的”,“認為黨員便不能有剝削,是一種教條主義思想”。(參看本公眾號文章:《 “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秩序”再評析 》)但問題在于,中國共產黨的立黨基礎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其中廣大的翻身農民占了很大部分,他們當然都不愿意重新淪為被剝削的對象,都期盼在新中國通過自己的勞動生產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因此,翻身農民中獲得革命思想啟發較多、富有公心的先進分子,就必然自發帶頭聚集周圍的人,走上團結互助共同致富的道路,這就是《金光大道》中高大泉、朱鐵漢、周忠等文學人物的原型。
《金光大道》第一部,主要就是文學性地表現新中國農村社會主義改革起步的過程,而其中第二十九至第四十三章則講述了農業生產互助組萌芽的故事,其大致內容如下:
高大泉等農民完成去北京支援車站裝運貨物的工作后返回芳草地,他們帶著新中國恢復建設和巨大變化的見聞而受到的鼓舞、激勵,主動向村民宣傳“努力增產,支援國家建設,鞏固工農聯盟,支援抗美援朝,保衛祖國,往社會主義目標奮斗”的新思想,發動村民積極準備春耕生產,“掀起搗糞、送糞的熱潮”。作為村里的黨員干部,高大泉一邊忙于自家的備耕,一邊以黨員的責任心關注全村的春耕準備,想方設法為那些“沒有牲口、又搭不上伙的農戶”排憂解難。
劉祥是一位誠實、善良、勤勞的中年莊稼漢,“這個翻身戶,為難的事兒更多。他第一年分到土地,處處都得從頭起:做工掙回工錢,買了一副舊犁杖,添了一些小農具,還得操持買種子。他串了幾戶有牲口的人家,不是早就跟別人搭了股子,就是嫌他沒牲口,配不上犋(“配犋”是北方農村用語,指將兩頭牲畜——如牛、馬、騾子等——配對組合,用于共同拉車、耕地等農活),虧了高大泉給他找了秦愷,才算有了著落。”
同樣,高大泉也幫助翻身農民鄧久寬家聯系好了春耕春播的“搭伙人”。
當時農村無牲口的農戶與有牲口的農戶“搭伙”,采取的形式是“換工干活”:無牲口農戶“從搗糞、送糞開始就得幫人家(有牲口農戶)干,用兩倍的人工換一個牲口工”。劉祥“他家孩子多,又都小,里里外外就他這么一個勞動力”,雖然活計繁重,勤勞的劉祥并不怕苦。但在這時,他妻子又病倒了,“吃藥花錢不說,還得拉他守在家里,做飯看孩子,根本不能動一動身”,他想盡力自己解決,卻在搗糞時又不慎傷了腳,無法出工,原定搭伙的農戶見狀就拋下他跟外村親友搭伙去了。劉祥陷入了困境,對此,黨員村長張金發說“政府管不著”,漠然置之。“小算盤”秦富等著劉祥來“雇套”(租用牲口、人力),企圖趁火打劫大吃幾場、大賺一筆。劉祥瞞著高大泉,不愿意給他添麻煩。高大泉因為春耕大忙諸事繁雜,又以為劉祥等困難戶的事情已經基本安排妥當,被親友催著去外村幫了幾天工。
幫工回來后,高大泉得知劉祥家的突發困境,看到劉祥家里的口糧都拿去換了藥、孩子餓得哇哇叫的狀況,立刻從自家找到一些糧食給劉祥家送去,隨后,高大泉與朱鐵漢等人商量,要發動團員、民兵和青年積極分子“一齊動手”幫助劉祥家耕種,高大泉和朱鐵漢甚至決定把自家田地的耕種停下“往后靠靠,明天先給劉祥種”。這時,老貧農周忠帶來了外村組織臨時互助組解決了翻身農戶耕種困難問題的消息,使高大泉、朱鐵漢和聚集在他們周圍的翻身農民積極分子受到啟發,大家一起“仔細地商討”,決定成立把劉祥等貧困農戶包括在內的芳草地村第一個臨時互助組,集中全組人力和薄弱的畜力互幫互助,“決不讓一戶田地撂了荒”。互助組的男人幫劉祥搗肥、送肥、耕地、播種,女人幫他照顧病人和孩子,“經過了千難萬難,讓人們操碎了心,劉祥家那一塊從地主手里奪過來的、沉睡了一冬的土地上,總算又響起了鞭子聲,翻開了新鮮的土花”,使他渡過了春耕春播難關。
誰知,按下葫蘆起了瓢。當高大泉正以為芳草地全村的耕種都已經完成的時候,卻突然得知鄧久寬家因為原定搭伙人臨時變卦出去“放套”(即把自家耕畜租給別人以賺錢),成為唯一沒有開始春耕春播的翻身戶。高大泉自責“咱們工作太粗了”,想方設法、“說盡了好話”從外村借來了牲口,卻發現鄧久寬等不及,在自家地里不翻耕就開始撒種了。高大泉因為鄧久寬這樣“不是莊稼人”的種地作法大發脾氣,但得知鄧久寬這么做是不想再給自己“加重載”、也不愿去央求一心想從困難戶身上榨取錢糧的村長張金發后,他后悔發火,更加體會到“趕快把窮根子狠狠地拔掉”的緊迫性……
經過高大泉、朱鐵漢、周忠和臨時互助組的共同努力,芳草地村種地困難的翻身農戶都及時完成了土改后的第一個春耕春播,為秋后取得大豐收、翻身農民“保住土改勝利果實”打下了初步的基礎。
小說作者浩然筆力高超,把以上故事寫得一波三折,在原本平常無奇的農村春耕大忙季節的生產、生活和人們的喜、憂中,寫出了生死存亡的驚心動魄。
本來就家里底子薄的翻身農民劉祥突遭天災人禍,就像高大泉“心里叨咕”的那樣:“劉祥怎么這樣倒霉,剛直起腰,憋了一身勁兒,還沒上戰場,就先受了傷。”如果是在解放前,如果解放之初的當時真的實行劉某所推行的“放任自流”、“歡迎剝削”的政策,劉祥剛分到手的土地必然會在土改后第一個春耕春播中“撂荒”,他將衣食無措,只能靠借貸過日子,最終將因還不起債而被迫出賣剛分到的土地,重新落入替富人打工甚至流浪乞討的境地。劉祥的遭遇是當時普遍存在的,小說寫的正是文學性的歷史事實。小說將劉祥決心靠勤勞改變生活、突遭災難而極力想振作努力、四處找辦法卻走投無路、最后無奈絕望的過程一步步道出,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弦。
高大泉知道劉祥家里突陷困境后,頓時“心里又沉重又緊張”,“那件被汗水和灰塵浸染得變了顏色的白布褂子前襟,突突地跳個不停。”看到劉祥家里大人病倒、孩子饑餓的狀況,他“心里發悸,感到有一種留在春風中的嚴冬余寒襲擊著他前胸和后背。天空漸漸發白,星斗陸續隱去,四外雄雞的啼叫,都撩撥著他那急躁痛苦的心”。他急步回家拿糧食時,“腳步噗塌、噗塌響,顯得很沉重”,臉色“像石頭一樣”。他從自家所剩不多的口糧中找到“一個半樁子口袋,用手指捏捏,里邊裝的是棒子粒,就一提一掄,背到肩上”,給劉祥家送去。這些描寫,鮮明生動地表現出高大泉對翻身農民視若親人的感情,以及具備了革命思想的新農民的責任心。作者用“手指捏捏”、“一提一掄,背到肩上”的幾個連續性急促動作,就寫出了高大泉自責、痛苦、焦慮的心理活動。
小說寫一貫沉穩、克制的高大泉對少年時好友鄧久寬“大發脾氣”之前,有一層層不露聲色的積累、鋪墊:他壓下對約好與劉祥、鄧久寬“搭伙”的人家變卦行為的失望,為自己“工作粗心大意”沒有及時發現問題而自責,嚴厲批評村長張金發自私冷漠不愿幫助困難戶但并未大肆張揚,一夜不眠思慮、一早趕到外村“說盡好話”替鄧久寬借到耕畜,急匆匆趕回來卻發現鄧久寬一家已經在未翻耕的土地上播種了,這時,他“自春耕以來積壓在肚子里的怒火忽的一下子冒出來了”:
“高大泉‘呼嗤呼嗤’地喘著氣跑到鄧久寬后邊,一個箭步躍到他的前邊,猛一下子從他手里奪過鞭子甩到地下,同時,另一只大手已經抓住了耠子扶把,用勁一拉,拉倒了耠子,也把那個絲毫沒有精神準備的鄧久寬拉了個大趔趄。
高大泉眼睛瞪得圓圓地逼視著鄧久寬,吼吼地喊著:‘你!你是不是莊稼人吶!你這樣種,它能長糧食嗎?’
……鄧久寬也愣住了。他們相處了這么多年,還是第一次看見高大泉發這么大的脾氣。他一時沒有轉過彎來,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事情。
高大泉繼續喊著:‘你知道不知道,大伙兒為了把分到的土地種好,那么精心,那么用勁兒,偏偏你鬧這么一塊生茬地,這不是給翻身戶的臉上抹黑嗎?’
鄧久寬終于弄明白了原委,他要分辯,粗脖子紅臉,厚嘴唇抖動了好幾下才發出聲音:‘我就是為了不給窮人臉上抹黑,才這祥種……’
高大泉用腳跺跺地,說:‘這樣種地,你還光彩呀?’
鄧久寬說:‘怎么的,讓那個沒良心的張金發罵一頓光彩呀? 不,我寧可少收少打,勒著褲腰帶過,也不能到他那下巴頦底下討一點東西吃!’
一肚子怒氣的高大泉,反而被鄧久寬這幾句少見的硬朗朗的話給說住了。……”
這是一次忍辱負重、殫心竭慮、強壓種種憤怒之后,在最親近伙伴面前的情緒宣泄總爆發,一位責任心強的年輕黨員、大愛大義、嫉惡如仇的血性漢子的形象,透紙而立。
故事中鄧久寬妻子反對“雇套”耕種時的傾訴,撼人心魄:“咱們雇得起嗎?耕一畝地,現錢一斗棒子,還得管牲口料、人吃飯,里外一加,一畝地沒有二斗多棒子下不來。我家七畝生地,耕一遍,就是將近兩石棒子呀!就說咱們這個堿洼地,十年九澇,還斷不了遇上大旱、風雹。撒上籽,也是碰運氣的事兒。鬧好了,打個三、四斗,這就頂破天了。噢,八字還沒一撇,我先給別人二斗?另外還有種子、肥料、工夫呢?這樣里里外外一開銷,我鬧騰一年,不是白干嗎?” 一石是十斗,“雇套”租金、草料、飯食每畝須付出兩斗多棒子,鄧久寬家七畝地共須付出將近兩石棒子,而當時每畝地“頂破天了”只能收獲四斗棒子,七畝地最多可能收獲兩石八斗,再加上種子、肥料等支出,地里辛辛苦苦一年的收成剩下的連自家糊口都不夠——高大泉感到“要這么干, 比過去交地租還厲害”。由此可見“放套”者的剝削多么嚴酷。對此,當年新中國如果“放任自流”、“歡迎剝削”,則人民政府的“人民性”基礎何在?“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中國”的意義何在?
可以說,作者浩然用文學的手法寫出了新中國之初農業合作化的歷史正義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