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格式化理論”是清華大學教授李貴濤在其新著《戰爭形態演化史》(2023年11月出版)中提出來的重要新理論。該書共五章,在其第四章“人類第三戰爭形態階段:軍事廣義毀傷網主宰戰場的時代”中,作者提出“本書認為:人類戰爭也史無前例地步進入‘廣義的格式化戰場時代’,其本質是人類主要的戰爭空間極大程度地被人類‘預先構造’出來,戰爭存在的各個前提及其各種戰爭要素也主動或被動地接受‘預先準備’‘預先構造’與‘預先利用’。”然后提出了“格式化成為新型戰場”的重要論斷。李貴濤揭示“其基本屬性在于:全員參與、全面格式、全界感知,全球送達,全域手段,全程計算,全網開闔,全局能效。”而對于“全面格式”,李貴濤指出,所謂“全面格式”特指“以人類最新的技術能力與新的組織形式,結合人們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的全新變化,將社會的生活資料與生產資料、將人們的生活關系與生產關系變為能夠直接為軍事服務的形式與格局,并直接納入國家的軍事力量體系。”隨后在第四章第三節中則特別闡述了“廣義格式化戰場時代”,指出在工業革命軍事化時代背景下,戰場已無處不在,“戰爭進行的條件,包括:社會條件、自然條件、戰場條件,正在被全面地格式化為廣義戰場。”在第八節中又進一步詳細概述了“全面格式”:一是人類及社會組織格式化,這包括親緣關系的格式化、學習關系的格式化、工業關系的格式化、交往關系的格式化、精神關系的格式化;二是人類資源環境格式化,這包括食物品類及品質的格式化、水資源的格式化、電磁空間的格式化、宇宙空間的格式化、海洋環境的格式化、居住環境的格式化;三是人類生產關系的格式化;四是人類生命體的格式化,這包括生命狀態的格式化、基因技術對生命的格式化、人類繁衍和生命延續方式的格式化。由此李貴濤得出結論:
1. “我們的時代是社會組織格式化的時代”。
2. 壟斷勢力正“通過搶奪人類社會格式化的權利”,來“重新塑造整個人類本身及其人類社會”,其“歷史意義等同于人類從動物進化為人類的那一步”。
3. 進而再回歸軍事,指出對人本身和社會的格式化權力的爭奪是前所未有的嶄新的“軍事目的”與“軍事戰略”,更是人類新時期政治斗爭與經濟斗爭的“最高表現形式”。
到這里,李貴濤已比較全面系統地提出了“社會格式化理論”的主要方面,尤其提出了“爭奪格式化權力”這個重要概念,以及對未來戰爭的至關重要的意義和對全人類政治斗爭、經濟斗爭的“最高表現形式”的預測。
在李貴濤隨后所寫的《歷史視角下的一帶一路科技合作》這篇論文中,他則更為完整地對“社會格式化”給出了定義:
社會的廣義格式化是指某個社會集團,出于自己的切身利益,強行徹底改造人類社會某一類事物,完全拆解該事物固有的構成方式與組織形式,以使其失去原本的運行機制、功能職能乃至存在的目的和發展的意義,其后果是造成這類事物全新的構成方式、組織形式與運行機制,最終使得這類事物存在的目的和發展的意義完全服務于該社會集團。
在此基礎上,李貴濤指出,社會廣義格式化與以往的社會性變革和社會性改造活動有著本質的不同。第一,其規模特征是:它改造的對象是整個地區、整個國家乃至全球的某個領域。第二,其組織特征是:高度的壟斷化,由某個平臺或某個具體力量來掌控格式化對象。第三,其功能特征是:被格式化后的某類社會事物,最終會只服務于掌握格式化權利的社會集團。第四,其生態特征是:與這類事物有關的內部資源和外部條件全都被統一地重新塑造起來。
不僅如此。今日之地球,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共同步入徹底的格式化進程——解體與重構階段。世界各國上層建筑領域的文化領域、政治領域、法律領域已經開始進入重構進程;同時在經濟基礎方面,人類社會所依托的經濟條件和物質基礎,開始進入空前劇烈的格式化程序,從底層瓦解和重構著迄今為止的人類屬性及其社會基本形態。
歷史地看,“格式化”形態由來已久。被“格式化”一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樣態。一定意義上,沒有格式化也就沒有人類的基本生活與基本社會組織形態。但“格式化”這個概念的出現,卻直接與計算機的出現有關。人類的思維以及社會樣態被搬入機器的過程,就是被格式化、數字化的過程。正如“二進制”被引入計算機系統一樣,沒有“格式化”,人類復雜的社會樣態,包括人類思維,都不可能存儲進入計算機之中。在這個意義上,人類被格式化與技術的進步有密切關系。工業革命以來,技術越來越深入到人類社會生產與生活的各個方面,被技術塑造越來越成為今天人類的宿命。但是,系統清晰地認識到“社會格式化”的現實,以及全世界爭奪“格式化權力”的白熱化,以及“社會格式化”在未來戰爭中的決定意義,這卻是李貴濤在《戰爭形態演進史》中做出的重要貢獻。在這個意義上,李貴濤已率先較系統地提出了“社會格式化理論”以及在戰爭中的應用學說。
在今日之世界,尤其是在中美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時代,提出“社會格式化理論”意義重大。
首先,“社會格式化理論”讓我們優先且清晰地看到了當前世界競爭的本質:爭奪格式化權力。李貴濤從多個方面簡要描述了當今世界“格式化”的現狀,從政治、經濟、軍事到社會心理,無一不被“格式化”。普通人在技術霸權下已被逼到“線上生活”——這樣的被格式化,普通人卻渾然不覺。這就是當今世界最為流行也最殘酷的社會現實。由此則不難發現,當今社會,最大的壟斷權力就是對格式化權力的壟斷。
李貴濤《歷史視角下的一帶一路科技合作》這篇論文中曾對未來作如下描述:在今后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大致30年左右,如果任由社會主導手段的全球化和寡頭化,大多數人只能使用越來越少的幾種語言、幾種思想意識形態開展社會活動,只用少數的競爭手段開展經濟活動,使用少數的幾種世界觀、歷史觀來看待各自的歷史和全體人類的歷史,從而會越來越集中于幾種價值觀來看待人類社會本身。而誰主導了上層建筑的格式化權,誰就能夠獲得未來人類社會的重塑權,在政治、經濟、通訊、社交、教育、文化等領域,構建對己有利的各類平臺和生態環境。而人們現實生存所需的物質條件更是越來越集中于少數的平臺之手,無論是資源的占有、生活資料的提供、健康的保證,還是生產資料的供給,也全都被迅疾地壟斷于屈指可數的幾個勢力手中,人們從生至死的一切其實都已被規定為幾個品牌、幾種模式的固定套路。各國各地人們所吃的、穿的、用的、看的、聽得和想的都不過是在配合與落實商業計劃。
這就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中美乃至全球化原創技術競爭的本質就是“壟斷格式化權力”。在這個意義上,所有公共舞臺,甚至包括聯合國這樣的舞臺,也都已成為全世界格式化權力競爭的主要舞臺。據此李貴濤提出,“以社會廣義格式化為指標,來定義戰略性科學技術:真正的戰略性科技是能對社會各個領域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進行廣義格式化的技術。比如,信息互聯網科技、芯片技術、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大規模鐵路系統建設科技、大規模火電設施科技等,這些戰略性科技能夠為整個社會的生產力體系或者生產關系體系提供共性的支撐,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相關進步與發展。能夠引起社會廣義格式化,首先意味著能整體性地顛覆即有的不合理社會格局,同時,又能構建服務于大多數人利益的全新的總體性格局。
其次,廣義戰爭的危險性來自于被格式化的任人宰割。美國軍事實力全球化的過程,就是力圖把全世界格式化的過程。人類社會各國家、各集團、各人群、各個體,一旦被格式化所切割,則就等于是被宰的羔羊而無所用力去反抗。無所不在的格式化,人類已被壟斷勢力趕進牢籠。這可稱為廣義的戰爭。美元霸權,就是金融領域最典型的被格式化案例。而文化的格式化,則往往不易覺察而深受其害。前蘇聯解體,就是被格式化所戰敗的案例。
其三,所要思考的是順格式化和反格式化。中國這樣的世界大國和世界強國,是順格式化潮流還是反格式化潮流,這涉及中國的基本國策。自然,當務之急,是社會格式化理論的普及化,需要讓更多的人理解什么是社會格式化?以及自己如何應對社會格式化?改革開放初期,有許多新理論,如控制論、系統論、耗散結構論等進入中國,在知識、技能上塑造了一代人的思維結構。社會格式化理論由中國人提出,這樣的理論也需要惠及全世界,反哺給世界各國,造福人類文明進步。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青愛智庫高級研究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